一种低渗透油藏驱油用生物渗吸剂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15745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2: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渗透油藏驱油用生物渗吸剂及制备方法属于油田用化学品,包括下列组份按重量份数制成:脂肽生物表面活性剂50~60份,纳米表面活性剂20~30份,两性表面活性剂15~25份,黏土稳定剂3~5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具有下列积极效果:具有改变岩石润湿性、较低的表面张力、界面张力及较强的毛管渗吸作用;经高温老化后依然具有较高的渗吸效率、降低表面张力及降低界面张力的作用;体系组分间协同作用使得界面活性、毛管自吸高度,尤其是界面活性进一步提升;提供的生物渗吸剂组分均耐温、耐盐、耐水解、地层吸附量低,几乎不伤害地层。几乎不伤害地层。几乎不伤害地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渗透油藏驱油用生物渗吸剂及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油田用化学品,特别是涉及到一种低渗透油藏驱油用生物渗吸剂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陆上老油田已经进入高含水后期。油气勘探开发的主要对象已逐步转向低渗透储层。国内外低渗透油藏储量丰富,世界范围内已有40 余个国家对低渗透油藏的储量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其可采量达约483
×
10
8 吨。我国低渗透油气资源占比达到了油气资源总量的49%,其中探明储量约为160
×
10
8 吨。结合我国目前国情可知低渗透率油藏已成为原油资源战略接替区,但其具有孔渗条件差,储层非均质性强,吸水能力差等特点,低渗透油藏开发所面临的技术难度剧大。
[0003]自发渗吸是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的一项重要机理。渗吸作用是依靠毛细管力作用使润湿流体自发吸入孔隙排驱非润湿流体的过程,毛细管力是渗吸过程的主要驱动力。非常规油气藏孔隙度、渗透率低,毛细管力大,而较大的毛细管力可以作为驱油的动力,强化开发效果。因此,研究毛细管力作用下的渗吸作用,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0004]低渗透油藏对流体的注入性带来极大挑战,普遍认为注水的有效性较低,由于低渗透油藏的润湿性属于亲油到中等润湿,注水时毛管力是阻力,极大降低了低渗透油藏的注入性。表面活性剂溶液(活性水)可以改变润湿性,有提高致密油采收率的潜力,但是加入表面活性剂的效果受到油层温度、地层水盐度、表面活性剂类型及浓度的影响;同时表面活性剂会被巨大的岩石表面所吸附,特别是对于粘土含量较高的地层而言,表面活性剂很快被吸附而使浓度降低,提高采收率效果大打折扣,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 112694885 A,公开了一种油田用渗吸体系,渗吸采收率最高只能达到15.63%;中国专利公开号CN 111732603 A,公开了一种耐温抗盐压裂液渗吸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渗吸采收率最高只能达到10.38%;另一方面,加入表面活性剂的水其粘度变化并不是很大,因此,活性水对于油水流度比几乎无明显影响,波及效率仍然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旨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低渗透油藏驱油用生物渗吸剂及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生物渗吸剂能够改善裂缝壁面的润湿性,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可以将岩层表面改善为亲水性,增大毛细管力,促进自发渗吸的进行,提高低渗透油藏的自发渗吸采收率。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低渗透油藏驱油用生物渗吸剂,包括下列组份按重量份数制成:脂肽生物表面活性剂50~60份,纳米表面活性剂20~30份,两性表面活性剂15~25份,黏土稳定剂3~5份。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有机解堵剂3~5份。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防膨剂3~10份。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防膨剂为碳酸钾和氯化钾中的一种或两种任意比例混合。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脂肽生物表面活性剂是由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制得,含量为3~5g/L。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黏土稳定剂为氯化铵和氯化钠中一种或两种任意比例混合。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两性表面活性剂为芥酸酰胺丙基甜菜碱、十八烷基羟基丙基磺基甜菜碱、椰油甲基单乙醇胺和油酸甜菜碱中一种或多种任意混合。
[0013]本专利技术一种低渗透油藏驱油用生物渗吸剂的制备方法,是通过下列步骤实现的:将脂肽脂肽生物表面活性剂、纳米表面活性剂和两性表面活性剂加到反应釜,缓慢升温到30~45℃持续保温,进行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向混合均匀的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加入黏土稳定剂,搅拌使其溶解并混合均匀;即得所述低渗透油藏驱油用生物渗吸剂。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具有下列积极效果:1、本专利技术一种低渗透油藏驱油用生物渗吸剂,由脂肽生物表面活性剂、纳米表面活性剂和两性表面活性剂复配而成。纳米表面活性剂通过化学键作用在油湿岩石表面形成连续的吸附层,形成亲水表面,复配脂肽生物表面活性剂后,增强了体系润湿性改变的能力。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加入,提高了体系的洗油能力。在纳米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和脂肽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共同作用下,能使油水界面张力达到超低,从而增强了渗吸驱油效率,提高了原油采收率;体系中防膨剂和黏土稳定剂的加入为了防止体系注入底层后发生速敏效应和水敏效应;体系中含有有机解堵剂能够清除地层中胶质和沥青质,同时处理近井地带原油吸附和乳化作用造成的堵塞,疏通油流通道。
[0015]2、本专利技术一种低渗透油藏驱油用生物渗吸剂,主要应用于低渗透油藏,具有耐温耐盐的特点,与应用现场油水配伍性好,不产生沉淀,不会造成地层堵塞。
[0016]3、本专利技术一种低渗透油藏驱油用生物渗吸剂,使用的脂肽生物表面活性剂是以糖类和无机盐等为原料,经过生物发酵生产获得。脂肽表活剂安全、绿色、环保,环境友好,对地层无伤害。生产成本低,原材料范围广,价格稳定。与纳米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复配使用后体系抗吸附性能更好,有效降低表活剂费用。同时生产原料易购,从生产到使用对环境和人员均无害,符合绿色环保要求。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油田注入水与模拟油藏的润湿角测量图;图2是实施例1注入体系与模拟油藏的润湿角测量图;图3是实施例2注入体系与模拟油藏的润湿角测量图;图4是实施例3注入体系与模拟油藏的润湿角测量图;图5是实施例4注入体系与模拟油藏的润湿角测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低渗透油藏驱油用生物渗吸剂,以重量份计,其原料组分包括:
脂肽生物表面活性剂50份;纳米表面活性剂20份;两性表面活性剂20份(椰油甲基单乙醇胺:油酸甜菜碱=1:2);防膨剂3份(碳酸钾:氯化钾=1:2);黏土稳定剂5份(氯化铵:氯化钠=1:2);有机解堵剂4份。
[0019]将脂肽生物表面活性剂、纳米表面活性剂和两性表面活性剂加到反应釜,缓慢升温到30~45℃持续保温,进行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向混合均匀的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加入黏土稳定剂、防膨剂和有机解堵剂,搅拌使其溶解并混合均匀;即得所述低渗透油藏驱油用生物渗吸剂;所述的脂肽生物表面活性剂是由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制得,含量为3~5g/L,具体制备方法如下:A、将斜面固体枯草芽孢杆菌菌种接入摇瓶培养,摇瓶中每500ml培养基接入1环菌种,温度为35
±
2℃、120转/分震荡培养12~16小时,得到摇瓶菌种;B、一级发酵培养:将A步骤制得的摇瓶菌种转接入装有培养基的一级发酵罐中,摇瓶菌种与培养基的体积比为1:19~20,在温度为35
±
2℃、pH6~7.5、通风比1: 0.3~0.5及搅拌速度为100~150转/分的条件下发酵培养10~14小时,得到一级发酵菌种;C、二级发酵培养:将B步骤制得的一级发酵菌种转接入装有培养基的二级发酵罐中,一级发酵菌种与培养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渗透油藏驱油用生物渗吸剂,包括下列组份按重量份数制成:脂肽生物表面活性剂50~60份,纳米表面活性剂20~30份,两性表面活性剂15~25份,黏土稳定剂3~5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渗透油藏驱油用生物渗吸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机解堵剂3~5份。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渗透油藏驱油用生物渗吸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膨剂3~10份。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低渗透油藏驱油用生物渗吸剂,其特征所述的防膨剂为碳酸钾和氯化钾中的一种或两种任意比例混合。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渗透油藏驱油用生物渗吸剂,其特征在于脂肽生物表面活性剂是由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制得,含量为3~5g/L。6.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连贺刘长宇李国军戚桂娜王柱
申请(专利权)人:大庆华理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