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智慧种植一体化农业遥感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15464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大田智慧种植一体化农业遥感系统及方法,包括组分含量监测模块,组分含量监测模块包括感应组件,所述感应组件置于目标作物的种植土壤内,用于检测土壤水分含量,组分含量监测模块通过信息传输模块向农业云端平台反馈监测信息,组分含量监测模块控制农田调控终端调节目标作物的土壤水分;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第一棉条、第二棉条将土壤水分传导至吸水体,吸水体在土壤不同湿度状态下吸收水分量发生线性变化,使吸水体的重量发生改变,挡体受弹力和吸水体的重力作用发生升降移动,用于触控不同高度的微动开关,产生相应的电位信号,用于精确监测作物土壤的含水量,此方式稳定性好、故障率低,适用大田种植的遥感系统。植的遥感系统。植的遥感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田智慧种植一体化农业遥感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种植
,尤其涉及大田智慧种植一体化农业遥感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农业遥感系统是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农业资源调查,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农业病虫害监测,农作物估产等农业应用的综合技术,可通过获取农作物多种生长数据,实现对大田农作物生长监控,是新一代农业科学种植技术,使发展精准农业成为可能。
[0003]对农作物土壤水分监测是农业遥感系统中重要部分,实时监控农作物生长过程中水分补给情况,能及时获取农作物的旱情,及时的进行农业灌溉,达到精准农业种植调控,确保农作物高产;
[0004]农田水分遥感系统中对土壤水分获取的方法有多种,通过湿度检测仪是较为直接的一种方式,但农业遥感系统要保持长期实时监控作物生长,传统电子湿度检测设备不适用长期定点监测土壤湿度,因长期置于湿润土壤内,设备容易出现锈蚀化,故障率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下问题:农田水分遥感系统中对土壤水分获取的方法有多种,通过湿度检测仪是较为直接的一种方式,但农业遥感系统要保持长期实时监控作物生长,传统电子湿度检测设备不适用长期定点监测土壤湿度,因长期置于湿润土壤内,设备容易出现锈蚀化,故障率高。
[0006]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大田智慧种植一体化农业遥感系统,包括组分含量监测模块,组分含量监测模块包括感应组件,所述感应组件置于目标作物的种植土壤内,用于检测土壤水分含量,组分含量监测模块通过信息传输模块向农业云端平台反馈监测信息,组分含量监测模块控制农田调控终端调节目标作物的土壤水分;
[0007]所述感应组件包括筒壳,筒壳顶部具有触控组件,筒壳内设有吸水体,吸水体悬吊连接所述触控组件,筒壳的外部具有第一棉条,第一棉条与吸水体之间通过第二棉条连接,第一棉条接触目标作物的土壤,第一棉条吸收土壤水分经过第二棉条传导至吸水体,触控组件感应吸水体重量变化,通过信息传输模块向农业云端平台反馈监测信息。
[0008]优选的,所述触控组件包括挡体,所述筒壳的顶部开设有活动腔,所述挡体通过弹簧与活动腔连接,活动腔内壁具有多个微动开关,微动开关之间具有相同高度差,微动开关的触控部位接触挡体外壁,所述吸水体悬挂连接挡体。
[0009]优选的,所述第二棉条保持松弛状态。
[0010]优选的,所述吸水体包括端板,端板通过悬吊件与所述挡体连接,悬吊件外部缠绕有第三棉条,第三棉条与第二棉条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端板的表面开设有通孔,通孔内穿插有引针,引针连接所述第三棉条,所述筒壳的底部边缘开设有贯通内部的漏孔,筒壳的底部设置有覆盖漏孔的棉层。
[0012]优选的,所述筒壳外壁开设有螺旋槽,所述第一棉条绕在螺旋槽内。
[0013]优选的,所述感应组件具有多个,且感应组件竖直分布,最下部的感应组件的底面具有尖锥部。
[0014]优选的,所述感应组件的外部具有罩筒,所述尖锥部的边缘抵触罩筒的底部,最上部的感应组件连接有立杆,罩筒的底部滑动套在立杆外部。
[0015]优选的,所述立杆的顶部具有光伏发电组件,光伏发电组件电性连接所述信息传输模块和触控组件。
[0016]一种基于所述大田智慧种植一体化农业遥感系统的遥感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17]A、将感应组件插入目标作物的土壤内,通过立杆支撑使光伏发电组件置于凸出土壤置于作物上方接收阳光蓄能;
[0018]B、第一棉条接触地下土壤,土壤内的水分被第一棉条吸收,并通过第二棉条传导至吸水体,直至吸水体的湿度相对土壤的湿度保持恒定值;
[0019]C、土壤湿度增大会使吸水体吸收的水分增加,土壤湿度减小会使吸水体吸收的水分降低,通过吸水体吸收水分量的变化,使吸水体的重量发生相应变化,触控组件感应吸水体的重量,并产生相应信号由信息传输模块向农业云端平台反馈。
[0020]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大田智慧种植一体化农业遥感系统及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1]本专利技术采用第一棉条、第二棉条将土壤水分传导至吸水体,吸水体在土壤不同湿度状态下吸收水分量发生线性变化,使吸水体的重量发生改变,挡体受弹力和吸水体的重力作用发生升降移动,用于触控不同高度的微动开关,产生相应的电位信号,用于精确监测作物土壤的含水量,此方式稳定性好、故障率低,适用大田种植的遥感系统。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农业遥感系统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组分含量监测模块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组分含量监测模块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感应组件分布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感应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微动开关分布结构示意图;
[0028]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触控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9]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吸水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标号:1、立杆;2、光伏发电组件;3、罩筒;4、感应组件;41、筒壳;42、第一棉条;43、第二棉条;44、螺旋槽;45、活动腔;46、棉层;47、挡体;48、微动开关;5、漏孔;6、尖锥部;7、吸水体;71、端板;72、第三棉条;73、悬吊件;74、通孔;75、引针。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32]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0033]实施例一
[0034]如图1所示,大田智慧种植一体化农业遥感系统,该系统具有组分含量监测模块、信息传输模块、农业云端平台、农田调控终端、农业数据库;
[0035]组分含量监测模块在具体应用中可分为农田土壤湿度检测模块、农田土壤酸碱度监测模块、农田作物虫害密度监测模块、农田杂草密度监测模块、农田土壤肥效监测模块、农田作物形态监测终端等,本申请的组分含量监测模块用于监测农田土壤湿度,包括感应组件4;
[0036]信息传输模块采用的是SX1278无线通信模组,连接运营商网络用于远程传输信号;
[0037]农业云端平台是基于云端网络平台构建的信息处理平台,其具有农业数据库,用于存储大田中心信息采集及处理数据;
[0038]农田调控终端在具体应用中指代农田灌溉设备、农田施肥设备、农田除草设备、农田除虫设备等,本申请的农田调控终端是指为农田补水的灌溉系统;
[0039]感应组件4置于目标作物的种植土壤内,用于检测土壤水分含量,组分含量监测模块通过信息传输模块向农业云端平台反馈监测信息,组分含量监测模块控制农田调控终端调节目标作物的土壤水分;
[0040]组分含量监测模块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0041]如图5...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大田智慧种植一体化农业遥感系统,包括组分含量监测模块,组分含量监测模块包括感应组件(4),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组件(4)置于目标作物的种植土壤内,用于检测土壤水分含量,组分含量监测模块通过信息传输模块向农业云端平台反馈监测信息,组分含量监测模块控制农田调控终端调节目标作物的土壤水分;所述感应组件(4)包括筒壳(41),筒壳(41)顶部具有触控组件,筒壳(41)内设有吸水体(7),吸水体(7)悬吊连接所述触控组件,筒壳(41)的外部具有第一棉条(42),第一棉条(42)与吸水体(7)之间通过第二棉条(43)连接,第一棉条(42)接触目标作物的土壤,第一棉条(42)吸收土壤水分经过第二棉条(43)传导至吸水体(7),触控组件感应吸水体(7)重量变化,通过信息传输模块向农业云端平台反馈监测信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田智慧种植一体化农业遥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组件包括挡体(47),所述筒壳(41)的顶部开设有活动腔(45),所述挡体(47)通过弹簧与活动腔(45)连接,活动腔(45)内壁具有多个微动开关(48),微动开关(48)之间具有相同高度差,微动开关(48)的触控部位接触挡体(47)外壁,所述吸水体(7)悬挂连接挡体(4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田智慧种植一体化农业遥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棉条(43)保持松弛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田智慧种植一体化农业遥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体(7)包括端板(71),端板(71)通过悬吊件(73)与所述挡体(47)连接,悬吊件(73)外部缠绕有第三棉条(72),第三棉条(72)与第二棉条(43)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田智慧种植一体化农业遥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71)的表面开设有通孔(74),通孔(74)内穿插有引针(75),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兰天甄凤贤郝冰李新伟吴文革陈刚余宏杰高海涛刘吉凯邵庆勤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科技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