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斜拉桥钢-混凝土混合段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15268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2: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斜拉桥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斜拉桥钢

混凝土混合段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建筑施工相关
,具体是一种斜拉桥钢

混凝土混合段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传统斜拉桥钢混结合段施工时,常规方法一是在水中搭设拼装平台,采用大型浮吊将钢箱块段吊装至拼装平台后,进行焊接施工;常规方法二采用专用桥面吊机进行吊装配合施工。
[0003]常规方法一施工的弊端是水中搭设平台施工周期长、施工难度大、占用部分航道、安全风险高,且需配备大型浮吊配合作业;常规方法二施工的弊端是需加工专门的大型桥面吊机,加工及拼装周期长,费用投入大,为此,本申请提出了采用悬臂造桥机改造为桥面吊机配合施工的新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目前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结合现有技术,从实际应用出发,提供一种斜拉桥钢

混凝土混合段施工方法,本施工方法具有的优点是:一是利用主梁悬浇施工的悬臂造桥机改造为桥面吊机,减少桥面吊机加工及现场拼装时间、设备一次性投入费用少;二是减少平台搭设工序施工,节省施工时间,减少对航道影响;三是避免大型浮吊设备投入,减少对航道影响,节省施工成本。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斜拉桥钢

混凝土混合段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S1、在中跨15号梁段施工时预埋厚钢板,用于后期焊接劲性骨架,同时将悬臂造桥机改装成桥面吊机,将桥面吊机前移并锚固,进入钢混结合区钢箱梁吊装状态;
[0008]S2、使钢混结合段Ⅰ进入预定位置,利用桥面吊机竖向提升系统将钢梁提升至设计位置、固定15号梁段与钢混结合段Ⅰ,浇筑中跨16

1号梁段混凝土,施工边跨16
‑1ˊ
号、16
‑2ˊ
号梁段;
[0009]S3、解除桥面吊机与混结合段Ⅰ连接、浇筑中跨16

2号梁段混凝土、搭设边跨现浇段18
ˊ
号梁段支架、安装梁端永久支座、浇筑边跨现浇段混凝土;
[0010]S4、安装合龙段临时锁定措施及合龙吊篮、合龙边跨,拆除边跨侧挂篮并将桥面吊机前移,使钢混结合段Ⅱ进入预定位置,利用桥面吊机竖向提升系统将钢梁提升至设置位置;
[0011]S5、将钢混结合段Ⅰ、钢混结合段Ⅱ临时锁定后焊接,浇注钢格室内的混凝土;
[0012]S6、将桥面吊机前移,进入钢箱梁悬臂拼装施工;
[0013]S7、桥面吊机将钢箱梁Ⅰ、钢箱梁Ⅱ、钢箱梁Ⅲ依次提升至设计位置,临时固定后焊接成整体,完成钢箱Ⅰ、钢箱Ⅱ、钢箱Ⅲ施工;
[0014]S8、将桥面吊机前移,进入钢箱梁合龙段施工;
[0015]S9、桥面吊机将钢箱梁Ⅳ提升至设计位置,钢箱梁Ⅳ与钢箱Ⅲ临时固定后焊接成整体,拆除主塔临时锚固墩和墩顶临时支座,将正式支座转换为永久支座。
[0016]进一步,步骤S9中,中跨合龙采用温差合龙法,具体包括:钢箱Ⅲ拼装完成后两侧桥面吊机前移,在合龙段梁段已完成梁段上增加水箱配重,对梁端位移进行48h测量,根据测量结果将合龙段换算成合龙温度为20℃时的长度,进行二次切割,将合龙段起吊,同时配重水箱放水,吊装至设计位置后通过拉杆和螺栓进行匹配连接,调整焊缝宽度后锁定,进行焊接。
[0017]进一步,步骤S1具体包括:
[0018]S11、中跨15号梁段施工时在底板混凝土顶面和顶板混凝土底面分别预埋2cm厚钢板,用于后期焊接固定钢混结合段钢箱梁的劲性骨架;
[0019]S12、将悬臂造桥机改装成桥面吊机,完成验收工作;
[0020]S13、将桥面吊机前移并锚固,前支座距离梁端合适距离,原挂篮底蓝、外侧模及内模暂不移动,仅将内外滑梁随桥面吊机向前移动;
[0021]S14、完成对应斜拉索的挂索及张拉施工;
[0022]S15、完成边跨15
ˊ
号梁段铁砂混凝土配重;
[0023]S16、进入钢混结合区钢箱梁吊装状态。
[0024]进一步,步骤S2具体包括:
[0025]S21、将钢混结合区的钢混结合段Ⅰ用驳船运输至桥位下预定位置;
[0026]S22、利用桥面吊机竖向提升系统将钢梁提升至设计位置;
[0027]S23、安装劲性骨架,固定15号梁段与钢混结合段Ⅰ;
[0028]S24、造桥机底篮系统前移,连接前吊带、后锚固;
[0029]S25、外侧模及内模沿导梁滑移到位;
[0030]S26、扎钢筋、安装预应力管道,安装堵头模板后浇筑中跨16

1号梁段混凝土,同时施工边跨16
‑1ˊ
号、16
‑2ˊ
号梁段,并养护,边跨侧梁段采用支架现浇施工,中跨侧梁段采用桥面吊机施工;
[0031]S27、张拉并锚固相应预应力钢束;
[0032]S28、完成边跨16
‑1ˊ
号、16
‑2ˊ
号梁段铁砂混凝土配重。
[0033]进一步,步骤S3具体包括:
[0034]S31、解除桥面吊机与钢混结合段Ⅰ的连接;
[0035]S32、绑扎钢筋、安装预应力管道,安装堵头模板后浇筑中跨16

2号梁段混凝土并养护;
[0036]S33、张拉并锚固相应纵向、竖向预应力钢束;
[0037]S34、搭设边跨现浇段18
ˊ
号梁段支架,也可同时搭设边跨15
ˊ
号、16
‑1ˊ
号、16
‑2ˊ
号、18
ˊ
号梁段支架;
[0038]S35、安装梁端永久支座,锁定梁端支座纵向位移;
[0039]S36、浇筑边跨现浇段混凝土。
[0040]进一步,骤S4具体包括:
[0041]S41、待边跨现浇段混凝土达到合适强度后,安装合龙段临时锁定措施及合龙吊篮;
[0042]S42、合龙边跨,解除边支座纵向锁定;
[0043]S43、张拉并锚固边跨合龙段纵向、横向、竖向预应力钢束
[0044]S44、对边跨合龙段17
ˊ
号、边跨直线段18
ˊ
号、边跨13
ˊ
号~14
ˊ
号梁段进行铁砂混凝土配重
[0045]S45、拆除边跨直线段支架;
[0046]S46、拆除边跨侧挂篮,桥面吊机前移一定距离;
[0047]S47、将钢混结合段Ⅱ用驳船运输至桥位下预定位置;
[0048]S48、拆除造桥机底模系统;
[0049]S49、利用桥面吊机竖向提升系统将钢梁提升至设计位置。
[0050]进一步,步骤S5具体包括:
[0051]S51、将钢混结合段Ⅱ与钢混结合段Ⅰ临时锁定后焊接,解除吊具与钢梁的连接;...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斜拉桥钢

混凝土混合段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在中跨15号梁段施工时预埋厚钢板,用于后期焊接劲性骨架,同时将悬臂造桥机改装成桥面吊机,将桥面吊机前移并锚固,进入钢混结合区钢箱梁吊装状态;S2、使钢混结合段Ⅰ进入预定位置,利用桥面吊机竖向提升系统将钢梁提升至设计位置、固定15号梁段与钢混结合段Ⅰ,浇筑中跨16

1号梁段混凝土,施工边跨16
‑1ˊ
号、16
‑2ˊ
号梁段;S3、解除桥面吊机与混结合段Ⅰ连接、浇筑中跨16

2号梁段混凝土、搭设边跨现浇段18
ˊ
号梁段支架、安装梁端永久支座、浇筑边跨现浇段混凝土;S4、安装合龙段临时锁定措施及合龙吊篮、合龙边跨,拆除边跨侧挂篮并将桥面吊机前移,使钢混结合段Ⅱ进入预定位置,利用桥面吊机竖向提升系统将钢梁提升至设置位置;S5、将钢混结合段Ⅰ、钢混结合段Ⅱ临时锁定后焊接,浇注钢格室内的混凝土;S6、将桥面吊机前移,进入钢箱梁悬臂拼装施工;S7、桥面吊机将钢箱梁Ⅰ、钢箱梁Ⅱ、钢箱梁Ⅲ依次提升至设计位置,临时固定后焊接成整体,完成钢箱Ⅰ、钢箱Ⅱ、钢箱Ⅲ施工;S8、将桥面吊机前移,进入钢箱梁合龙段施工;S9、桥面吊机将钢箱梁Ⅳ提升至设计位置,钢箱梁Ⅳ与钢箱Ⅲ临时固定后焊接成整体,拆除主塔临时锚固墩和墩顶临时支座,将正式支座转换为永久支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拉桥钢

混凝土混合段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9中,中跨合龙采用温差合龙法,具体包括:钢箱Ⅲ拼装完成后两侧桥面吊机前移,在合龙段梁段已完成梁段上增加水箱配重,对梁端位移进行48h测量,根据测量结果将合龙段换算成合龙温度为20℃时的长度,进行二次切割,将合龙段起吊,同时配重水箱放水,吊装至设计位置后通过拉杆和螺栓进行匹配连接,调整焊缝宽度后锁定,进行焊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拉桥钢

混凝土混合段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具体包括:S11、中跨15号梁段施工时在底板混凝土顶面和顶板混凝土底面分别预埋2cm厚钢板,用于后期焊接固定钢混结合段钢箱梁的劲性骨架;S12、将悬臂造桥机改装成桥面吊机,完成验收工作;S13、将桥面吊机前移并锚固,前支座距离梁端合适距离,原挂篮底蓝、外侧模及内模暂不移动,仅将内外滑梁随桥面吊机向前移动;S14、完成对应斜拉索的挂索及张拉施工;S15、完成边跨15
ˊ
号梁段铁砂混凝土配重;S16、进入钢混结合区钢箱梁吊装状态。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拉桥钢

混凝土混合段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具体包括:S21、将钢混结合区的钢混结合段Ⅰ用驳船运输至桥位下预定位置;S22、利用桥面吊机竖向提升系统将钢梁提升至设计位置;S23、安装劲性骨架,固定15号梁段与钢混结合段Ⅰ;S24、造桥机底篮系统前移,连接前吊带、后锚固;S25、外侧模及内模沿导梁滑移到位;
S26、扎钢筋、安装预应力管道,安装堵头模板后浇筑中跨16

1号梁段混凝土,同时施工边跨16
‑1ˊ
号、16
‑2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之起徐淑亮吕超侯剑邹佳光田飞虎章晋旺谢君华李国平李胜含党耀东韩凯凯赵晓东高烁杰段长鑫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四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