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宽钢板组合梁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15228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2: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宽钢板组合梁及施工方法,其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钢纵梁,其沿纵桥向延伸;混凝土桥面板,其包括:多个预制板,其沿所述钢纵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纵向湿接缝,其沿纵桥向连接多个所述预制板,所述纵向湿接缝的宽度随变宽钢板组合梁宽度的变化而变化,且变化规律一致;横向湿接缝,其沿横桥向连接多个所述预制板。由于在浇筑纵向湿接缝时使其宽度随桥梁宽度的变化而变化,且变化规律一致,使得预制板可以设计为矩形或其他规则的形状,预制板的模板更容易制造,便于施工,提高了施工工效。施工工效。施工工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宽钢板组合梁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工程
,特别涉及一种变宽钢板组合梁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钢板组合梁广泛应用于市政及公路项目,为便于施工、减少混凝土板收缩徐变影响改善主梁受力,桥面板可采用预制+现浇的模式,即工厂加工预制板,现场浇筑湿接缝。当桥面等宽或变宽较少时,预制板和现浇湿接缝形状比较规则,设计施工较方便。当桥面变宽较多时,钢纵梁不能等间距布置,预制板和现浇湿接缝难以设计为规则形状。
[0003]相关技术中,预制板设计为梯形,梯形斜边侧搁置在钢纵梁边缘,纵向湿接缝位于钢纵梁顶面,但是,由于预制板为梯形,模板制造非常麻烦,达不到方便施工的目的。
[0004]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变宽钢板组合梁及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变宽钢板组合梁及施工方法,以解决相关技术中预制板为梯形,模板制造非常麻烦,施工不方便的问题。
[0006]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变宽钢板组合梁,其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钢纵梁,其沿纵桥向延伸;混凝土桥面板,其包括:多个预制板,其沿所述钢纵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纵向湿接缝,其沿纵桥向连接多个所述预制板,所述纵向湿接缝的宽度随变宽钢板组合梁宽度的变化而变化,且变化规律一致;横向湿接缝,其沿横桥向连接多个所述预制板。
[0007]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制板上设置剪力钉槽,所述剪力钉槽内安装有剪力连接件,所述剪力连接件焊接于所述钢纵梁。
[0008]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制板的预制板纵向中心线与所述钢纵梁的钢纵梁纵向中心线重合。
[0009]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钢纵梁的底板包括中支点处纵梁底板和普通纵梁底板,所述中支点处纵梁底板支撑于所述变宽钢板组合梁的相邻两跨的连接处,所述中支点处纵梁底板的宽度大于所述普通纵梁底板的宽度。
[0010]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混凝土桥面板上设有锚栓孔,所述混凝土桥面板通过锚栓与钢护栏连接。
[0011]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变宽钢板组合梁的施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将多个预制板间隔固定于钢纵梁上;沿纵桥向在多个所述预制板之间浇筑纵向湿接缝,其中,所述纵向湿接缝的宽度随变宽钢板组合梁宽度的变化而变化,且变化规律一致;沿横桥向在多个所述预制板之间浇筑横向湿接缝,形成所述变宽钢板组合梁。
[0012]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将多个预制板间隔固定于钢纵梁上之前,还包括:调整所述预制板和所述钢纵梁,使预制板纵向中心线与钢纵梁纵向中心线重合。
[0013]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将多个预制板间隔固定于钢纵梁上之后,还包括:对相邻的所述预制板的钢筋进行点焊,并预固定所述预制板。
[0014]一些实施例中,将现浇支架固定于所述钢纵梁,通过所述现浇支架支撑浇筑所述纵向湿接缝和所述横向湿接缝。
[0015]一些实施例中,在混凝土桥面板浇筑时预留锚栓孔,在所述混凝土桥面板浇筑完后,将钢护栏通过锚栓固定于所述锚栓孔。
[001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001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宽钢板组合梁及施工方法,由于在浇筑纵向湿接缝时使其宽度随桥梁宽度的变化而变化,且变化规律一致,使得预制板可以设计为矩形或其他规则的形状,预制板的模板更容易制造,便于施工,提高了施工工效。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变宽钢板组合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中A

A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图1中B

B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预制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钢纵梁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现浇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钢护栏与混凝土桥面板的连接示意图;
[0026]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锚栓孔的布置示意图。
[0027]图中标号:
[0028]1、钢纵梁;11、高强螺栓;13、普通纵梁底板;14、中支点处纵梁底板;15、钢纵梁纵向中心线;16、中支点;2、钢横梁;3、混凝土桥面板;31、预制板;32、纵向湿接缝;33、横向湿接缝;34、墩顶湿接缝;35、剪力钉槽;310、预制板纵向中心线;4、剪力连接件;5、钢护栏;51、锚栓孔;52、锚栓;6、现浇支架;61、底模板;62、钢支架;63、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宽钢板组合梁及施工方法,其能解决相关技术中预制板为梯形,模板制造非常麻烦,施工不方便的问题。
[0031]参见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宽钢板组合梁,其可以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钢纵梁1,其沿纵桥向延伸;混凝土桥面板3,其可以包括:多个预制板31,其沿所述钢纵梁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纵向湿接缝32,其沿纵桥向连接多个所述预制板31,所述纵向湿接缝32的宽度随变宽钢板组合梁宽度的变化而变化,且变化规律一致;横向湿接缝33,
其沿横桥向连接多个所述预制板31。
[0032]本实施例中,钢纵梁1沿纵桥向延伸,为提高钢纵梁1的协调受力能力,保证受压区钢纵梁1的横向稳定,沿纵桥向每隔8m左右设置一道钢横梁2,钢横梁2和钢纵梁1之间采用高强螺栓11连接;混凝土桥面板3位于钢纵梁1与钢横梁2之上,混凝土桥面板3在每一跨内均为四边形;预制板31均为较为规则的形状,例如矩形、方形等;纵向湿接缝32沿桥梁宽度方向的宽度线性变化,且变化规律一致,利用纵向湿接缝32宽度的变化实现桥梁宽度的变化,预制板31则可以设计为规则的形状,预制板31的模板更容易制造,便于施工,提高了施工工效。
[0033]由于纵向湿接缝32的宽度随桥梁宽度变化,纵向湿接缝32的较窄处无法容纳较宽处延伸过来的所有钢筋,需要将钢筋进行截断,而钢筋截断可能不利于桥梁的传力受力,因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将预制板31的尺寸缩小,每个预制板31由原来的放在两个钢纵梁1改变为放在一个钢纵梁1上,也就是说,预制板31的数量增加了,湿接缝的数量也就增加了,分摊到每个纵向湿接缝32上的宽度的变化也就减少了,也就很少需要截断钢筋,不影响桥梁的传力受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宽钢板组合梁,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钢纵梁(1),其沿纵桥向延伸;混凝土桥面板(3),其包括:

多个预制板(31),其沿所述钢纵梁(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纵向湿接缝(32),其沿纵桥向连接多个所述预制板(31),所述纵向湿接缝(32)的宽度随变宽钢板组合梁宽度的变化而变化,且变化规律一致;

横向湿接缝(33),其沿横桥向连接多个所述预制板(3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宽钢板组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31)上设置剪力钉槽(35),所述剪力钉槽(35)内安装有剪力连接件(4),所述剪力连接件(4)焊接于所述钢纵梁(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宽钢板组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31)的预制板纵向中心线(310)与所述钢纵梁(1)的钢纵梁纵向中心线(15)重合。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宽钢板组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纵梁(1)的底板包括中支点处纵梁底板(14)和普通纵梁底板(13),所述中支点处纵梁底板(14)支撑于所述变宽钢板组合梁的相邻两跨的连接处,所述中支点处纵梁底板(14)的宽度大于所述普通纵梁底板(13)的宽度。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宽钢板组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桥面板(3)上设有锚栓孔(51),所述混凝土桥面板(3)通过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兰博傅战工李松林彭振华段雪炜贾世伟罗锋喻济昇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