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人机协同储能电站主动安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15189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2: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储能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人机协同储能电站主动安全系统,包括主动安全系统,所述主动安全系统包括管理平台、管理终端和智能门锁,所述管理平台包括终端通信模块和平台通信模块,所述管理终端包括平台通信模块、门锁通信模块、传感通信模块和终端控制模块,所述智能门锁包括终端通信模块、人脸识别模块、门锁控制模块和音纹识别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物联网感知与控制的人机协同储能电站主动安全系统,采用云边协同的系统架构、功能划分和人机协同的安全防控机制,解决了现有的储能电站设备无法在设备异常时保障运维人员安全及人员误入时无法保障设备安全的难题。的难题。的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人机协同储能电站主动安全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储能
,具体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人机协同储能电站主动安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储能技术经济性的不断提升,储能技术在可再生能源发电、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我国也相继出台政策鼓励储能技术的建设与应用。锂电池储能电站具有功率大(数兆瓦到百兆瓦级)、持续放电时间长(分钟级至小时级)、功能多样等特点而得到快速发展应用,锂电池储能电站作为新型电力装备,内部安装有大量的磷酸铁锂电池,如发生着火事件后会造成成套设备烧毁,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存在重大人身设备风险。
[0003]当前锂电池储能电站缺少主动安全系统,在锂电池储能电站设备内部出现安全隐患时,运维人员不能及时获取相关信息,在设备巡查及维护时存在重大人身安全风险,现有设备缺乏基于设备状态对于人员进行保护的预警和保护措施;同时,当前锂电池储能电站设备缺少对运维人员的有效鉴权管理,存在非运维人员进入设备发生误操作的隐患,可能造成设备损坏或发生事故,当前的电池储能电站设备缺少人机协同的主动安全系统,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人机协同储能电站主动安全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人机协同储能电站主动安全系统,包括主动安全系统,所述主动安全系统包括管理平台、管理终端和智能门锁,所述管理平台包括终端通信模块和平台通信模块,所述管理终端包括平台通信模块、门锁通信模块、传感通信模块和终端控制模块,所述智能门锁包括终端通信模块、人脸识别模块、门锁控制模块和音纹识别模块,终端通信模块和平台通信模块通过无线或无线的方式连接,门锁通信模块和终端通信模块通过有线方式连接。
[000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基于物联网的人机协同储能电站主动安全系统设计、设备安全状态识别与门锁联动设计、运维人员识别与门锁联动设计、人机协同的交互机制,可有效解决当前锂电池储能电站设备在运行安全防护方面存在的问题痛点,保障人身设备安全,降低安全隐患,基于物联网感知与控制的人机协同储能电站主动安全系统,采用云边协同的系统架构、功能划分和人机协同的安全防控机制,解决了现有的储能电站设备无法在设备异常时保障运维人员安全及人员误入时无法保障设备安全的难题,极大的提高了储能电站的运行安全性。
[0006]优选的,所述传感通信模块包括安装在锂电池储能电站设备内部的红外摄像头、声音传感器、气体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传感通信模块用于检测锂电池储能电站设备内部的视频、声音、特殊气体和器件温度。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锂电池储能电站设备内部安装红外摄像头、声音传感
器、气体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便于检测设备内部的视频、声音、特殊气体和器件温度等,便于实时掌握锂电池储能电站设备内部的具体情况,便于后续根据上述各类传感器采集的信息进行应对,所述管理终端连接的锂电池储能电站设备内部的各类传感器设备,该各类传感器设备种类不限于类型,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调整,保证锂电池储能电站设备内部情况采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等,保证实际使用的效果,安装的各类传感器设备可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接入管理终端。
[0008]优选的,所述管理终端安装在锂电池储能电站设备的内部,所述红外摄像头、声音传感器、气体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均通过传感通信模块接入管理终端,通过所述传感通信模块连接锂电池储能电站设备内部的各种传感器,且通过终端控制模块进行检测判断,判断设备内部是否发生异常,并根据异常状态等级通过门锁通信模块输出指令至智能门锁。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管理终端根据各类所述传感器上传的信息,通过终端控制模块进行检测判断,判断锂电池储能电站设备内部是否发生异常,并根据设备异常状态等级(一级、二级、三级)通过门锁通信模块输出指令(正常、预警、闭锁)至智能门锁;智能门锁根据指令对门锁进行控制。
[0010]优选的,所述智能门锁安装在锂电池储能电站设备门上,用于对运维人员进行有效的识别并将识别信息传输至管理终端。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运维人员进入设备前,智能门锁通过人脸识别模块、音纹识别模块对运维人员进行鉴权,并根据鉴权结果来控制门锁的开启状态,同步将相关信息上传至管理终端和管理平台,避免无权限人员进入设备内部,保障设备运行安全。
[0012]优选的,所述智能门锁同时可以接收管理终端的指令,对门锁进行联动控制。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管理终端不限于某单一的故障预警判断逻辑及方法,智能门锁对于运维人员的鉴权不仅仅限于人脸识别模块、音纹识别模块,可采用其他辅助方式来进行紧急鉴权,实现在设备异常时对于运维人员的预警和保护。
[0014]优选的,所述主动安全系统的管理平台设置在本地或云端,主动安全系统管理平台通过终端通信模块与管理终端连接,实现数据及信息的交互。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管理平台完成储能电站站点信息注册录入、储能设备信息注册录入和运维人员注册录入(含人脸及音纹),并由运行管理模块根据内部管理规定进行人员动态权限管理配置,相关运维人员信息由接口管理模块下传至对应的管理终端和智能门锁,所述主动安全系统的管理平台与管理终端,可以为一对一方式组成,也可为一对多方式组成,在本地或云端部署的管理平台,可采用C/S或B/S架构,不影响其系统功能的实现;在云端部署时,智能终端AST通过4G连接管理平台AMP;在本地部署时,智能终端AST通过LAN连接管理平台AMP。
[0016]优选的,所述平台管理模块包括站点管理模块、设备管理模块、人员管理模块、数据管理模块、监控管理模块、运行管理模块、事件管理模块、统计管理模块和接口管理模块,平台管理模块用于实现对于站点、设备及人员的管理、数据管理、监控管理、运行管理、事件管理、统计管理和接口管理,实现全部操作的信息化管理及安全保障。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平台管理模块通过数据管理模块采集、存储所有相关数据,通过监控管理模块监视和控制所有的智能终端及智能门锁,通过运行管理模块根
据内部管理规定进行人员动态权限管理配置,通过事件管理模块管理所有相关事件,通过统计管理模块进行统计分析,通过接口管理模块连接对下设备及其他平台系统,平台管理模块的设备不仅仅限于站点管理模块、设备管理模块、人员管理模块、数据管理模块、监控管理模块、运行管理模块、事件管理模块、统计管理模块和接口管理模块,可根据系统功能要求进行扩充。
[0018]优选的,所述人员管理模块包括人员的注册、权限管理和注销。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内部管理规定进行人员动态权限管理配置,运维人员识别与门锁联动设计、人机协同的交互机制,可有效解决当前锂电池储能电站设备在运行安全防护方面存在的问题痛点。
[0020]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人机协同储能电站主动安全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人机协同储能电站主动安全系统,包括主动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安全系统包括管理平台、管理终端和智能门锁,所述管理平台包括终端通信模块和平台通信模块,所述管理终端包括平台通信模块、门锁通信模块、传感通信模块和终端控制模块,所述智能门锁包括终端通信模块、人脸识别模块、门锁控制模块和音纹识别模块,终端通信模块和平台通信模块连接,门锁通信模块和终端通信模块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人机协同储能电站主动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通信模块包括安装在锂电池储能电站设备内部的红外摄像头、声音传感器、气体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传感通信模块用于检测锂电池储能电站设备内部的视频、声音、特殊气体和器件温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人机协同储能电站主动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终端安装在锂电池储能电站设备的内部,所述红外摄像头、声音传感器、气体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均通过传感通信模块接入管理终端,通过所述传感通信模块连接锂电池储能电站设备内部的各种传感器,且通过终端控制模块进行检测判断,判断设备内部是否发生异常,并根据异常状态等级通过门锁通信模块输出指令至智能门锁。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兴陈世锋马帅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云能魔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