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溶胶形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5156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2:08
本申请涉及气溶胶形成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溶胶形成装置,包括:储液部件,所述储液部件设置有排气通道;发热体,所述发热体与所述储液部件围成储液腔;底座,所述储液部件和所述发热体安装于所述底座;其中,所述底座设置有收集腔、气体腔、气流通道和回收通道,所述收集腔位于所述排气通道下方,所述排气通道内产生的待回收液体能够进入所述收集腔内;所述气流通道的截面积小于所述气体腔的截面积,所述气体腔与外界连通,以使所述收集腔内的待回收液体能够经所述回收通道被抽吸并经过所述发热体加热。本申请提供的气溶胶形成装置,通过将待回收液体进行收集,并对其进行重新雾化,直至将待回收液体彻底消除。直至将待回收液体彻底消除。直至将待回收液体彻底消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溶胶形成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气溶胶形成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气溶胶形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气溶胶形成装置的原理是通过储液仓中的液体传输至多孔发热体使其雾化产生液态气溶胶,多孔发热体与电池杆部件之间电连接,使得多孔发热体加热。然而,液态气溶胶颗粒极易沉积在气道内形成待回收液体,过多的待回收液体将会进入到电池杆部件;同时,可能存在油仓密封不良造成油仓内液体泄露至电池杆部件的情况。待回收液体及泄露油液进入到电池杆部件容易造成电池杆部件的电子元器件失效甚至损坏,导致气溶胶形成装置无法正常工作,造成用户不舒适的体验感受。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提供一种气溶胶形成装置,能够消除气溶胶形成装置中的待回收液体及泄露油液。
[0004]本申请提供一种气溶胶形成装置,包括:
[0005]储液部件,所述储液部件设置有排气通道;
[0006]发热体,所述发热体与所述储液部件围成储液腔;
[0007]底座,所述储液部件和所述发热体安装于所述底座;
[0008]其中,所述底座设置有收集腔、气体腔、气流通道和回收通道,所述收集腔位于所述排气通道下方,所述排气通道内产生的待回收液体能够进入所述收集腔内;
[0009]所述气流通道的截面积小于所述气体腔的截面积,所述气体腔与外界连通,以使所述收集腔内的待回收液体能够经所述回收通道被抽吸并经过所述发热体加热。
[0010]其中,所述气流通道的出口靠近所述回收通道,且所述回收通道的出口高于所述气流通道的出口。
[0011]其中,所述气流通道包围所述回收通道。
[0012]其中,所述气流通道至少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所述第一气流通道通过所述气体腔与外界连通;
[0013]沿气体进入的方向,所述第一气流通道的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的截面积。
[0014]其中,所述气溶胶形成装置还包括回收件,所述回收件安装于所述底座;
[0015]所述回收通道和至少部分的所述气流通道设置于所述回收件。
[0016]其中,所述底座与所述回收件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形成所述第二气流通道。
[0017]其中,所述回收件设置有至少一个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底座围成所述第二气流通道;
[0018]所述回收通道从所述凹槽的底壁向下延伸。
[0019]其中,所述底座具有一体成型的回收部,所述回收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缺口,所述缺
口形成所述第二气流通道;
[0020]所述回收通道靠近所述缺口设置。
[0021]其中,所述气溶胶形成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排气通道连通的气溶胶通道,所述气溶胶通道用于使得加热后的待回收液体进入所述排气通道;
[0022]所述气溶胶通道还用于使得所述排气通道内的待回收液体进入所述收集腔。
[0023]其中,所述气溶胶形成装置设置有一个所述气溶胶通道,且所述气溶胶通道位于所述发热体的一侧;
[0024]所述回收通道远离所述气溶胶通道。
[0025]其中,所述气溶胶形成装置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气溶胶通道,且所述发热体位于所述气溶胶通道之间;
[0026]所述回收通道位于所述气溶胶通道之间。
[0027]其中,所述气溶胶形成装置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发热体的隔离件,所述隔离件用于隔离所述储液腔与所述气溶胶通道。
[0028]本申请提供的气溶胶形成装置,底座设置有收集腔、气体腔、气流通道和回收通道,收集腔位于排气通道下方,排气通道内的待回收液体能够进入收集腔内,使得收集腔将待回收液体集中收集,防止待回收液体残留在其他部分中。同时,气体腔与外界连通,当用户对气溶胶形成装置进行抽吸时,外界空气进入气体腔,空气从气体腔进入气流通道后,由于气流通道的截面积小于气体腔的截面积,空气流过气流通道时速度增大,在气流通道的出口处会产生负压,即气流通道的出口与其他部位产生压差,在压差的作用下产生虹吸作用,进而使得收集腔内的待回收液体经过回收通道被抽吸并经过发热体加热,使得待回收液体重新雾化形成气溶胶,气溶胶经过排气通道排出气溶胶形成装置外部,直至将待回收液体彻底消除。
[0029]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本申请所提供气溶胶形成装置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本申请所提供气溶胶形成装置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剖视图;
[0032]图3为本申请所提供气溶胶形成装置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另一个角度的剖视图;
[0033]图4为本申请所提供气溶胶形成装置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部分储液部件与底座的爆炸图;
[0034]图5为本申请所提供气溶胶形成装置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底座的俯视图;
[0035]图6为本申请所提供气溶胶形成装置在另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剖视图;
[0036]图7为本申请所提供气溶胶形成装置在另一种具体实施例中部分储液部件与底座的爆炸图;
[0037]图8为本申请所提供气溶胶形成装置在另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剖视图;
[0038]图9为本申请所提供气溶胶形成装置在另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回收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10为本申请所提供气溶胶形成装置在另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剖视图;
[0040]图11为本申请所提供气溶胶形成装置在另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回收部的结构示意图。
[0041]附图标记:
[0042]1‑
储液部件;
[0043]11

排气通道;
[0044]2‑
发热体;
[0045]3‑
储液腔;
[0046]4‑
底座;
[0047]41

收集腔;
[0048]42

气体腔;
[0049]43

气流通道;
[0050]431

第一气流通道;
[0051]432

第二气流通道;
[0052]44

回收通道;
[0053]45

汇入通道;
[0054]5‑
回收件;
[0055]51

凹槽;
[0056]6‑
回收部;
[0057]61

缺口;
[0058]7‑
气溶胶通道;
[0059]8‑
隔离件;
[0060]9‑
大气连通孔;
[0061]10

吸液棉。
[0062]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0063]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溶胶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液部件(1),所述储液部件(1)设置有排气通道(11);发热体(2),所述发热体(2)与所述储液部件(1)围成储液腔(3);底座(4),所述储液部件(1)和所述发热体(2)安装于所述底座(4);其中,所述底座(4)设置有收集腔(41)、气体腔(42)、气流通道(43)和回收通道(44),所述收集腔(41)位于所述排气通道(11)下方,所述排气通道(11)内产生的待回收液体能够进入所述收集腔(41)内;所述气流通道(43)的截面积小于所述气体腔(42)的截面积,所述气体腔(42)与外界连通,以使所述收集腔(41)内的待回收液体能够经所述回收通道(44)被抽吸并经过所述发热体(2)加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通道(43)的出口靠近所述回收通道(4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溶胶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通道(43)包围所述回收通道(4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通道(43)至少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气流通道(431)和第二气流通道(432),所述第一气流通道(431)通过所述气体腔(42)与外界连通;沿气体进入的方向,所述第一气流通道(431)的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432)的截面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溶胶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溶胶形成装置还包括回收件(5),所述回收件(5)安装于所述底座(4);所述回收通道(44)和至少部分的所述气流通道(43)设置于所述回收件(5)。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溶胶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4)与所述回收件(5)之间具有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毅汪泉汪俊文吴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卓力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