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自动对中和旋转功能的智能立体车库升降机及立体车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5062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2: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智能停车技术领域,公开了具有自动对中和旋转功能的智能立体车库升降机及立体车库,所述升降机包括控制单元、升降框架、旋转机构和旋转托架组件;所述旋转托架组件包括承载框架、第一滚筒组、第二滚筒组、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所述旋转机构包括外齿式转盘轴承、旋转驱动电机和小齿轮;所述控制单元与车轮位置检测传感器、第一驱动组件的动力单元、第二驱动组件的动力单元、旋转驱动电机分别控制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更简单的结构即能实现车辆的自动对中和旋转,具有结构简单,功能全面,使用和维护成本低等优点。使用和维护成本低等优点。使用和维护成本低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自动对中和旋转功能的智能立体车库升降机及立体车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停车
,特别涉及具有自动对中和旋转功能的智能立体车库升降机及立体车库。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车辆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随着车辆数量的增多导致了停车场所的紧张,为了解决停车的问题,人们设计了多种结构的机械式立体车库。机械式立体车库合理地利用了立体空间,将多个立体停车位向上叠放,具有突出的节地优势,相对于普通的地面停车位或地下车库,具有更大的停车容量的同时,占用的地面面积小,在越来越多的公共场所都开始普及这种机械式立体车库。
[0003]现有的立体车库往往设计为多层,在将汽车停放在立体车库时,需要通过垂直升降搬运器来对汽车进行升降和搬运,垂直升降搬运器一般具有回转功能、提升功能、对中功能、搬运功能等组成,通过升降搬运器实现升降和横移,将汽车停放在井道两侧的停车架上,从而来对汽车进行停放。然而,现有的垂直升降搬运器还具有以下不足:
[0004]1、回转功能是改变车辆的方向,方便车辆开出。目前一般采用转盘来实现,但转盘占地空间较大,且随着车辆停放位置的不同,会使得转盘旋转过程中会出现偏移,长时间使用会对转盘造成损坏,需要定期检修,不但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和使用成本,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0005]2、对中功能是将停泊车辆的停泊位置做校正,使其中轴线与载车装置中轴线对齐,从而使机械车位受力平均,使设备平稳运行。现有的搬运器的推出对中功能广泛采用齿轮齿条推出机构来实现,这种机构结构紧凑、传动可靠,其机械效率也高。但这种推出机构的齿轮、齿条以及与之装配的齿轮箱制造精度、定位精度、装配精度要求较高,故其制造成本、装配成本高。
[0006]3、传统的立体车库的车辆出入口处所设置的停车平台的停车区域是有限的,其停车的宽度受限,对驾驶要求高,不便于车辆停到停车平台上,且对待停的车辆有宽度限制,当待停的车辆过宽,特别是稍小于停车平台停车区域的宽度时,则不便于将车停在停车平台上,这样就不能使用立体车库进行停车,这导致现有的立体车库的适用范围受限,且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无感停车。
[0007]为了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申请人现提出具有自动对中和旋转功能的智能立体车库升降机及立体车库。

技术实现思路

[0008]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具有自动对中和旋转功能的智能立体车库升降机及立体车库,本专利技术的立体车库升降机采用更简单的结构即能实现车辆的自动对中和旋转,具有结构简单,功能全面,使用和维护成本低等优点。
[0009]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10]具有自动对中和旋转功能的智能立体车库升降机,包括控制单元、升降框架、旋转机构和旋转托架组件;
[0011]所述旋转托架组件包括承载框架、第一滚筒组、第二滚筒组、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所述承载框架顶部沿长度方向平行间隔固定有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和第四横梁,所述第一横梁、第二横梁之间设置有第一滚筒组,第三横梁、第四横梁之间设置与第二滚筒组,且第一滚筒组、第二滚筒组的滚筒均与所在的两条横梁转动连接,第一滚筒组、第二滚筒组的转动方向均与第一横梁平行;所述第一滚筒组由第一驱动组件驱动其滚筒同向转动,第二滚筒组由第二驱动组件驱动其滚筒同向转动;每条所述横梁顶面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车轮位置检测传感器;
[0012]所述旋转机构包括外齿式转盘轴承、旋转驱动电机和小齿轮,所述外齿式转盘轴承的内圈固定在升降框架的中部,所述旋转托架组件的承载框架固定在外齿式转盘轴承的外齿圈顶部;所述小齿轮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升降框架上并与外齿圈啮合,所述旋转驱动电机驱动小齿轮转动;
[0013]所述控制单元与车轮位置检测传感器、第一驱动组件的动力单元、第二驱动组件的动力单元、旋转驱动电机分别控制连接。
[0014]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地,所述横梁顶面、第一滚筒组的顶面、第二滚筒组的顶面基本平齐;所述车轮位置检测传感器包括光电传感器和光电防护罩,所述光电防护罩包括凸起的支撑部,所述凸起的支撑部在沿横梁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一体连接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固定在横梁上,所述凸起的支撑部在与滚筒长度方向平行的两侧分别一体连接有倾斜保护板,所述倾斜保护板上开设有用于光电传感器透光的透光孔,透光孔位于朝向滚筒的一侧。
[0015]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地,所述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和第四横梁上分别设有两组车轮位置检测传感器,每组车轮位置检测传感器包括两个车轮位置检测传感器,组内的两个车轮位置检测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为40

100mm,同一横梁上两组车轮位置检测传感器之间的间距为2000

2200mmmm;所述第一横梁、第二横梁上的车轮位置检测传感器一一正对,所述第三横梁、第四横梁的车轮位置检测传感器一一正对。
[0016]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地,还包括平层翻板组件,所述承载框架宽度方向的两侧中部分别设有平层翻板组件;所述平层翻板组件包括平层轴、带立式座轴承、翻板和平层轴驱动件;所述平层轴的两端通过带立式座轴承安装在承载框架宽度方向的两侧中部,平层轴外壁间隔固定套设有两个翻板,所述平层轴由平层轴驱动件其绕轴心旋转,从而带动翻板转动;所述翻板为类L形;所述平层轴驱动件与控制单元受控连接。
[0017]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地,所述第一滚筒组与第二滚筒组的结构等同,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第二驱动机构的构成等同;所述第一滚筒组内与第二滚筒组内均设有主动滚筒和从动滚筒,主动滚筒和从动滚筒的同向一端均穿过横梁并设置有滚筒齿轮,组内的滚筒齿轮通过滚筒链条连接进行传动,主动滚筒上还设置有传动齿轮;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包括滚筒驱动电机,滚筒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外壁固定套设电机齿轮,传动齿轮与电机齿轮之间通过传动链条进行传动连接。
[0018]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地,所述升降框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防护栏。
[0019]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地,所述升降框架的顶部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封板,两块第二封板之间的距离不大于旋转托架组件的中部的宽度;所述第二封板的底面设置有滑
杆,所述升降框架上设置有与滑杆相对应的导孔,所述滑杆滑动连接在导孔内,使得第二封板与升降框架为活动式连接;所述第二封板的宽度大于升降框架的宽度。
[0020]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地,还包括驱动所述升降框架竖直往返运动的升降驱动组件,所述升降驱动组件的动力部分与控制单元受控连接。
[0021]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地,所述第一滚筒组和第二滚筒组之间设置有遮盖承载框架的第一封板,所述第一封板的顶面和横梁的顶面基本平齐,所述第一封板上设置有与平层翻板位置对应的缺口,从而不阻挡平层翻板的转动。
[0022]本专利技术还保护包含上述智能立体车库升降机的智能立体车库。
[0023]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4]1.本专利技术的智能立体车库升降机承载车辆的部位采用第一滚筒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具有自动对中和旋转功能的智能立体车库升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单元、升降框架、旋转机构和旋转托架组件;所述旋转托架组件包括承载框架、第一滚筒组、第二滚筒组、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所述承载框架顶部沿长度方向平行间隔固定有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和第四横梁,所述第一横梁、第二横梁之间设置有第一滚筒组,第三横梁、第四横梁之间设置与第二滚筒组,且第一滚筒组、第二滚筒组的滚筒均与所在的两条横梁转动连接,第一滚筒组、第二滚筒组的转动方向均与第一横梁平行;所述第一滚筒组由第一驱动组件驱动其滚筒同向转动,第二滚筒组由第二驱动组件驱动其滚筒同向转动;每条横梁顶面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车轮位置检测传感器;所述旋转机构包括外齿式转盘轴承、旋转驱动电机和小齿轮,所述外齿式转盘轴承的内圈固定在升降框架的中部,所述旋转托架组件的承载框架固定在外齿式转盘轴承的外齿圈顶部;所述小齿轮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升降框架上并与外齿圈啮合,所述旋转驱动电机驱动小齿轮转动;所述控制单元与车轮位置检测传感器、第一驱动组件的动力单元、第二驱动组件的动力单元、旋转驱动电机分别控制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动对中和旋转功能的智能立体车库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顶面、第一滚筒组的顶面、第二滚筒组的顶面基本平齐;所述车轮位置检测传感器包括光电传感器和光电防护罩,所述光电防护罩包括凸起的支撑部,所述凸起的支撑部在沿横梁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一体连接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固定在横梁上,所述凸起的支撑部在与滚筒长度方向平行的两侧分别一体连接有倾斜保护板,所述倾斜保护板上开设有用于光电传感器透光的透光孔,透光孔位于朝向滚筒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动对中和旋转功能的智能立体车库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和第四横梁上分别设有两组车轮位置检测传感器,每组车轮位置检测传感器包括两个车轮位置检测传感器,组内的两个车轮位置检测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为40

100mm,同一横梁上两组车轮位置检测传感器之间的间距为2000

2200mmmm;所述第一横梁、第二横梁上的车轮位置检测传感器一一正对,所述第三横梁、第四横梁的车轮位置检测传感器一一正对。4.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强覃克弘周克雄章晗辰劳英慧陈家禄龙晓甜朱卓羚张志成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云高智能停车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