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巫嘉雄专利>正文

车室直流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4745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室直流加热装置,其是由接受直流驱动之陶磁电阻片为电热发生元,正负极各别经由导电片导通电力,并将所发生之热能由外在结合之交换装置带换,其中在该正极导电片与相关交换装置热交换部件之间,间隔有一导热绝缘层,而负极导电片一向直接导通相关之交换装置部件,使接地侧之交换装置之电位能与之一致,避免二者因电位差发生电晕或跳火。该装置适用于直流电力场合,在接地结构采直接导通负电及热能,使负电子快速流布于车体,避免该电位累积产生爬电效应。(*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室直流加热装置,尤指应用于直流电力,如车室里部之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相关车室内部所使用加热装置,为利用直流电驱动,由于PTC陶瓷电阻片具有自体恒温,以及无名火的特殊条件,而被大量利用为车室加温成为主轴元件。首先请参阅1所示,该加热器1主要是由电阻片2,二侧经正负极导电片21、22导通电性之后,外围间隔绝缘层31、32,对外结合交换装置4,如散热鳍板4A、4B,使PTC电阻片2所发生之热能,可间接经由正负极导电片21、22,以及跨越过绝缘层31、32而导向散热鳍片4A、4B并维持带换温度,其带换之温度则经由散热鳍片4A、4B接受外来气流带放,该气流是由加热器1的前后二面方向穿流,由于进入之空气会夹杂车室之内的绒布或地毯纤维或外来杂质,而会在加热器1的表面附着囤积。另在正负极导电片21、22和绝缘层31、32,以及鳍片4A、4B之间,形成包层状的累积,以致于在导电片21、22和相关之散热鳍片4A、4B之间,由于尘埃跨接导通,得在绝缘层31、32形成爬电效应或跳电产生火花以造成火烧之危险,除此之外,由于有尘埃介入,因此其电能会透过尘埃放电而损耗。电阻片2是由正负极导电片21、22导通电流,电路由正极导电片21进入之后,从负极导电片22向外接地,其中由于结构性,及为了安全考虑,一般皆将相关负极导电片22之散热鳍片4B也同步连接接地以分散负电子,避免累积形成电位差之防患,唯负极导电片22及相关散热鳍片4B之间的导电系数,会因材质及电路分配不等而会有电位落差,因该落差而使电子产生位移,形成前述之跳电现象。上述加热器1应用在车室里部,由于车室之电源为直流低压,而需求高电流相乘出所求功率,因此其电流索求极高,一般有50A以上,所以其电子活动能力极强,易于因短路而造成硕大火花造成危险,如昔用设计在负电接地端,由于经由绝缘层32的间隔,使负极导电片22相对散热鳍板4B明显会产生高额电位差而发生跳电。请再参阅图2,新近国际上相关车室安全结构设计之规范,对于加热器有特定指正摆设方式,规范加热器1必须以水平方式置放,加热器1是由匣口102置入,入风面101则对向鼓风机10,鼓风机10所鼓起之风压气流则穿流过加热器1的前后二面,并换得加热器1的热能之后,由出风口100吹出,其目的为让入风面101所累积之尘埃得与地表形成垂直,而让地心引力及车体行动所发生之震波,让累积尘埃可掉落,避免在加热器1入风面101形成尘埃积层,可见该尘埃对于加热器1的影响为有明显的危害。相关诸等车室内使用之直流加热器如美国专利第7026584号和第2005/0072774A1号等公告相关之设计,在负极端未有直接导通该相关之散热鳍板,于是在接地侧会形成有跳火之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车室直流加热装置,尤指应用于直流电力之车室加热装置,在接地端可避免电晕或跳电之加热装置,其主要是由接受直流电驱动之陶瓷电阻片,上下二面形成导电涂层,各别经由正负极导电片导通电力,以形成一发热机心,及相关导电片各别对外导接相关之交换装置,其特征为在正极导电片与相关之交换装置之间,间接有一导热绝缘层,而负极导电片则与相关之交换装置同体导通接地电性。得是本技术在相关加热器所设PTC陶瓷电阻片的接地侧,实施为同体导通交换装置之散热鳍板之方式,使相关结合之鳍板电位与负极导电片相等,避免彼此间发生电位差,以及可将热能快速交递给散热鳍板。本技术再一目的是该相关接地侧之散热鳍板,在载电能量及机械强度许可下,则直接与陶瓷电阻片之导电涂层作直接导通接触。本技术第三目的是该正极导电片与相关之散热鳍板之间介入之绝缘层,为以氧化铝材质制成片状,可对抗因热涨冷缩之位移磨擦,确保元件完整及有效绝缘。本技术第四目的为形成发热之机芯外围,可经由包封方式以阻隔外部。本技术第五目的为,该水平置放之加热器出口端,连接车室出风口位置,设有气流加速管,以缩减管体热损耗时间。本技术第六目的为该交换装置,为采液体吸热方式交换装置。本技术应用于直流电力,如车室里部之加热装置,其主要是由PTC陶磁电阻片作为电热发生元,在负极接地侧直接由该相关导电片导通交换装置,避免交换装置之部件与之发生电位差,以致发生爬电或跳电等危险。附图说明图1为昔用车室使用加热器之结构关系图。图2为新近规范加热器安排于车室之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外观图。图4为本技术主体结构相关位置之示意图。图5为图4之组合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机心受包封之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机心受包封之示意图之一。图8为本技术机心与散热鳍板受夹接实施之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机心与散热鳍板受机壳限定组合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机心与结合之交换装置另一实施例图。元件符号说明如下加热器..1 鼓风机..10 出风口...100入风面..101匣口...102 加速管...103电阻片..2 发热机心..20辐射面..20A、20B正极导电片...21负极导电片..22导电涂层..23A.23B 导热绝缘层..3绝缘层...31.32 交换装置...4散热鳍板...4A.4B吸热头..40A、40B管路..401回流部..402入口...403出口...404 导热封盖...41.42导热包封管..5角端...510 机壳...6涂覆层..60 导接端..600正极端子..601接地端子..602 气窗...61.62侧围板...63.64 锁接件...7对接盖...71.72 胶体...8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之结构,首先请参阅图3所示,加热器1整体受壳体6所包围,壳体6设有气窗61、62以正面应对散热鳍板4A、4B,相关电力导通部份,则在壳体6设有导接端600,导接端600设有正极端子601和接地端子602。请参阅图4所示,加热器1主要是由一发热机心20对外间接交换装置4,该交换装置4若为气流交涣热温者,则采由散热鳍板4A、4B以传递带放温度,其中发热机心20是由直流电力驱动之陶瓷电阻片2,于其正反二面设有导电涂层23A、23B,导电涂层在各别相对正负极导电片21、22各别导通电力,整体经通电之后会产生热电效应,而成为一发热机心20。机心20面对正极导电片21的表面,间隔有一导热绝缘层3,该导热绝缘层3对外连接相关之散热鳍板4A,而在负极导电片22相关接地部份,一侧连结接地端子602(如图3所示),一侧同步结合交换装置4相关之散热鳍板4B,让该散热鳍板4B与负极导电片22作为实体导通,如式正极导电片21则接受电源之正极加载,经由陶瓷电阻片2转换热源,而负电端则经由负极导电片22对接接地,该接地为一独立之车体,比对下其电容许可量极大,因此负电子会快速被车体所吸收分布,相对相关之散热鳍板4B因与负极导电片22同位连接,而不会累积电位得可有效避免接地侧发生跳火危险。在正负极导电片21、22对外间隔散热鳍板4A、4B之间,设有半角相对之导热封盖41、42,二者组合后可包夹机心20,以得对外防尘维护,上述封盖41、4 2对接组合之依据可采任何外力为之,上述所述之正极导电片21,则与图3之正极端子601实体导接,得是电源之正电路径为单纯由正极端子601进入,导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室直流加热装置,其主要是由接受直流电驱动之陶瓷电阻片,上下二面形成导电涂层,各别经由正负极导电片导通电力,以形成一发热机心,及相关导电片各别对外导接相关之交换装置,其特征为在正极导电片与相关之交换装置之间,间接有一导热绝缘层,而负极导电片则与相关之交换装置同体导通接地电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巫嘉雄
申请(专利权)人:巫嘉雄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