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外科脊柱康复理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4620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1: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神经外科脊柱康复理疗装置,包括理疗板,理疗板的底部固定有驱动座,理疗板的顶部一侧开设有理疗槽,所述理疗槽内转动连接有翻转板,翻转板内部设置有体态调节机构,体态调节机构的两侧均设置有翻身机构,理疗板的顶部设置有牵引机构;所述体态调节机构包括固定在理疗槽内的调节箱,调节箱内设置有弯曲板,弯曲板的一端与调节箱内壁转动连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按摩头的直径有限,无法对患者背部进行全面的按摩,导致按摩效果不佳,并且需要手动进行按摩,对于脊柱受伤严重的患者很不友好;而且该装置无法实现患者的翻身和起身动作,实用性较差等问题。实用性较差等问题。实用性较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神经外科脊柱康复理疗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脊柱康复装置
,具体为一种神经外科脊柱康复理疗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医用多功能神经外科脊柱康复理疗装置(公开号:CN113101110A),该专利中高弹性钢板的一端活动铰接在康复理疗床的上表面,高弹性钢板的另一端滑动连接在康复理疗床的内部,固定座固定连接在康复理疗床的下表面,固定座的侧面转动连接有转动条,按摩头活动卡接在转动条的顶端,按摩头滑动连接在高弹性钢板的中部。该医用多功能神经外科脊柱康复理疗装置,可根据患者的需求调整高弹性港版的隆起幅度,以此对患者脊柱进行矫正和康复理疗,同时通过患者自身交替拉动两组推拉把手,使得按摩头沿着按摩槽来回滚动,对患者的脊柱进行有效按摩。
[0003]上述专利中,由于按摩头的直径有限,无法对患者背部进行全面的按摩,导致按摩效果不佳,并且需要手动进行按摩,对于脊柱受伤严重的患者很不友好;而且该装置无法实现患者的翻身和起身动作,实用性较差。
[0004]为了解决上述缺陷,现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神经外科脊柱康复理疗装置。
[0006]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如下:
[0007]现有技术中,由于按摩头的直径有限,无法对患者背部进行全面的按摩,导致按摩效果不佳,并且需要手动进行按摩,对于脊柱受伤严重的患者很不友好;而且该装置无法实现患者的翻身和起身动作,实用性较差。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9]一种神经外科脊柱康复理疗装置,包括理疗板,理疗板的底部固定有驱动座,理疗板的顶部一侧开设有理疗槽,所述理疗槽内转动连接有翻转板,翻转板内部设置有体态调节机构,体态调节机构的两侧均设置有翻身机构,理疗板的顶部设置有牵引机构;
[0010]所述体态调节机构包括固定在理疗槽内的调节箱,调节箱内设置有弯曲板,弯曲板的一端与调节箱内壁转动连接,弯曲板的另一端转动设置有支撑架,调节箱内部一端固定有调节气缸,调节气缸的输出端与支撑架相固定,弯曲板内设置有按摩组件;
[0011]所述翻身机构包括通过翻转轴转动设置在理疗槽内的翻身箱,翻转轴的外表面固定有第一齿轮,理疗槽内固定有翻转电机,翻转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相啮合,翻身箱内设置有对受压位置进行调节的调整组件。
[0012]进一步的,所述翻转板的一端转动连接在理疗槽内,翻转板的底部滑动设置有滑板,理疗板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翻转气缸,翻转气缸位于驱动座内,翻转气缸的输出端穿过理疗板且与滑板铰链连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按摩组件包括若干对称设置在弯曲板顶部的按摩球,按摩球贯穿
弯曲板且与弯曲板滑动连接,弯曲板内开设有空腔,空腔内部两端均转动连接有驱动轮,两个驱动轮之间安装有驱动皮带,驱动皮带的外侧表面固定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驱动球,驱动球与按摩球相接触,驱动皮带的内侧设置有张紧组件。
[0014]进一步的,所述张紧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空腔内部底端的张紧座,张紧座的中部贯穿设有开口,张紧座中部滑动设置有滑动板,滑动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有张紧轮,张紧轮与驱动皮带内侧相接触,滑动板与张紧座之间固定有张紧弹簧。
[0015]进一步的,所述弯曲板的顶部靠近中部的位置固定设置有若干加热源。
[0016]进一步的,所述调整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翻身箱内侧的第一调整板,两个第一调整板之间均匀设置有若干第一挤压杆,两个第一调整板之间对称设置有第二调整板,第二调整板之间均匀设置有若干第二挤压杆,若干第二挤压杆位于相邻的若干第一挤压杆之间。
[0017]进一步的,若干所述第一挤压杆和第二挤压杆的端部均通过固定轴分别与第一调整板和第二调整板相固定,所述翻身箱的底部两端均固定有升降气缸,升降气缸的输出端与第二调整板之间铰链连接有连接杆。
[0018]进一步的,所述牵引机构包括对称固定在理疗板两侧的两个固定板,两个固定板之间转动连接有丝杆,丝杆外表面螺纹套接有螺纹座,两个螺纹座之间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螺纹座滑动连接,连接板的一侧对称设置有两个拉环,其中一个固定板外侧固定有移动电机,移动电机的输出端穿过固定板且与丝杆的一端相固定。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0]本专利技术中通过所述体态调节机构的设置,使得调节气缸可带动支撑架水平移动,从而调节弯曲板两端的间距,改变弯曲板的弯曲弧度,从而调整躺靠在理疗板上的患者脊柱的弯曲体态,实现不同体态的变换,对患者背部起到很好的辅助康复作用,同时,通过按摩组件的设置,使得驱动电机配合驱动轮带动驱动皮带运动,使得若干驱动球运动并不断与按摩球发生接触,使得按摩球反复在弯曲板上实现顶出,对患者背部进行按摩,促进患者背部的血液循环,更好的帮助患者康复,设置的张紧组件在张紧轮和张紧弹簧的配合下,保证按摩组件在弯曲板实现不同程度弯曲的状态下,仍然可以实现按摩功能,提高装置的适应性。
[0021]通过所述翻身机构的设置,使得翻转电机带动第二齿轮转动,从而配合与之啮合的第一齿轮带动翻转轴转动,使得翻身箱实现偏转,满足患者的翻身需求,对称设置的两个翻身机构可实现患者不同方向的翻身需求,并且设置的升降气缸可配合连接杆带动第二调整板实现升降,从而带动若干第二挤压杆实现升降,与第一挤压杆交替对患者背部进行挤压,从而不断改变患者背部的受压位置,避免长时间受压同一位置造成血液不通,进一步促进患者的康复过程。
[0022]通过所述牵引机构的设置,使得移动电机带动丝杆转动,配合与之螺纹连接的螺纹座,带动两个螺纹座之间的连接板水平移动,患者通过手握拉环在连接板的移动下,完成拉伸动作,患者也可依靠自身臂力完成拉伸,锻炼脊背力量,促进身体康复。
[0023]通过所述翻转气缸的设置,使得翻转气缸可带动滑板升降,配合滑板在翻转板底部滑动,从而带动翻转板实现翻转,方便患者起身并依靠在理疗板上,满足患者倚靠的需求。
附图说明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5]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本专利技术理疗槽的内部结构俯视图;
[0027]图3是本专利技术理疗槽的内部结构正视图;
[0028]图4是本专利技术体态调节机构的结构正视图;
[0029]图5是本专利技术弯曲板的内部结构正视图;
[0030]图6是本专利技术图5中B处的结构放大图;
[0031]图7是本专利技术张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8是本专利技术翻身机构的结构侧视图;
[0033]图9是本专利技术第一挤压杆和第二挤压杆的结构立体图;
[0034]图10是本专利技术图2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0035]图中:1、理疗板;2、体态调节机构;3、翻身机构;4、牵引机构;101、驱动座;102、理疗槽;103、翻转板;104、滑板;105、翻转气缸;201、调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神经外科脊柱康复理疗装置,包括理疗板(1),理疗板(1)的底部固定有驱动座(101),理疗板(1)的顶部一侧开设有理疗槽(102),其特征在于,所述理疗槽(102)内转动连接有翻转板(103),翻转板(103)内部设置有体态调节机构(2),体态调节机构(2)的两侧均设置有翻身机构(3),理疗板(1)的顶部设置有牵引机构(4);所述体态调节机构(2)包括固定在理疗槽(102)内的调节箱(201),调节箱(201)内设置有弯曲板(202),弯曲板(202)的一端与调节箱(201)内壁转动连接,弯曲板(202)的另一端转动设置有支撑架(203),调节箱(201)内部一端固定有调节气缸(204),调节气缸(204)的输出端与支撑架(203)相固定,弯曲板(202)内设置有按摩组件;所述翻身机构(3)包括通过翻转轴转动设置在理疗槽(102)内的翻身箱(301),翻转轴的外表面固定有第一齿轮(302),理疗槽(102)内固定有翻转电机,翻转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有第二齿轮(303),第二齿轮(303)与第一齿轮(302)相啮合,翻身箱(301)内设置有对受压位置进行调节的调整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外科脊柱康复理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板(103)的一端转动连接在理疗槽(102)内,翻转板(103)的底部滑动设置有滑板(104),理疗板(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翻转气缸(105),翻转气缸(105)位于驱动座(101)内,翻转气缸(105)的输出端穿过理疗板(1)且与滑板(104)铰链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外科脊柱康复理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组件包括若干对称设置在弯曲板(202)顶部的按摩球(205),按摩球(205)贯穿弯曲板(202)且与弯曲板(202)滑动连接,弯曲板(202)内开设有空腔(206),空腔(206)内部两端均转动连接有驱动轮(207),两个驱动轮(207)之间安装有驱动皮带(208),驱动皮带(208)的外侧表面固定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驱动球(209),驱动球(209)与按摩球(205)相接触,驱动皮带(208)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金法李婉莺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立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