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BMS保护板的测试控制电路及测试装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4369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1:53
本申请涉及一种BMS保护板的测试控制电路及测试装备,所述硬件过充电源模块包括开关电路和稳压电路,所述开关电路的控制端与所述核心控制模块的硬件过充控制信号端连接,所述开关电路的受控端与所述稳压电路的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稳压电路的电源输出端与BMS保护板的电池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BMS保护板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核心控制模块的保护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软件过充保护指示模块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核心控制模块的软件过充信号端连接,所述硬件过充保护指示模块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核心控制模块的硬件过充信号端连接,能够有效解决电池过充的问题,使测试完的BMS保护板对电池的监测更全面,从而使电池使用寿命更长,效率更高。效率更高。效率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BMS保护板的测试控制电路及测试装备


[0001]本申请涉及自动测试
,尤其涉及一种BMS保护板的测试控制电路及测试装备。

技术介绍

[0002]BMS保护板能够在锂电池使用过程中,检测电池在充放电等使用过程中的电压、电流、温度、容量、甚至其他环境参数在安全范围内,保证电池使用安全,提高使用寿命、提高效率等作用,所以BMS保护板在出厂之前就需要对板子进行模拟保护测试,在测试过程中,对BMS保护板监测的电压、电流、温度、容量以及其他环境参数的偏差是否在允许的范围内,然而,该类测试往往会忽略BMS保护板对电池充电时的过充保护功能,导致在实际应用中,电池容易出现过充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能够解决现有的BMS保护板缺少对电池充电时的过充保护功能,而使电池容易出现过充现象,本专利技术通过设计硬件过充电源模块模拟过充环境,再通过硬件过充保护指示模块及软件过充保护指示模块对BMS保护板是否能够过充保护进行监视,使得BMS保护板能够对及时监测到电池的过充问题。
[0004]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了如下方案:
[0005]一种BMS保护板的测试控制电路,包括核心控制模块、硬件过充电源模块、硬件过充保护指示模块、软件过充保护指示模块以及直流电源输入端,所述硬件过充电源模块包括开关电路和稳压电路,所述开关电路的控制端与所述核心控制模块的硬件过充控制信号端连接,所述开关电路的受控端与所述稳压电路的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稳压电路的电源输出端与BMS保护板的电池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BMS保护板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核心控制模块的保护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软件过充保护指示模块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核心控制模块的软件过充信号端连接,所述硬件过充保护指示模块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核心控制模块的硬件过充信号端连接。
[0006]如上所述的测试控制电路,所述稳压电路包括稳压芯片U2、电感L2、电阻R4、继电器JD3的触点以及过充输出端子,所述稳压芯片U2的开关控制端与地之间接有二极管D5,所述稳压芯片U2的开关控制端与所述电感L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2的第二端为所述稳压电路的电源输出端,所述电感L2的第二端与所述与所述电阻R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4的第二端与地之间接有电阻R5,所述电阻R4和电阻R5的公共端与所述稳压芯片U2的反馈信号端连接,所述稳压芯片U2的反馈信号端与地之间接有电容C1,所述电感L2的第二端与所述继电器JD3的触点连接,所述继电器JD3的触点与所述过充输出端子之间接有电阻R6。
[0007]如上所述的测试控制电路,所述开关电路包括三极管Q3、继电器JD3的第一控制端、继电器JD3的第二控制端以及过充输出指示LED灯,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与所述核心控制模块的的硬件过充控制信号端之间接有电阻R12,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接
有电阻R13,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所述继电器JD3的第一控制端连接,所述继电器JD3的第一控制端与所述继电器JD3的第二控制端之间接有二极管D3,所述继电器JD3的第二控制端与直流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继电器JD3的第二控制端与所述过充输出指示LED灯的负极连接,所述过充输出指示LED灯的正极与所述电源输入端之间接有电阻R3。
[0008]如上所述的测试控制电路,所述硬件过充指示模块包括三极管Q6、继电器JD6、硬件过充保护指示LED,以及硬件过充短路端子,所述三极管Q6的基极与所述核心控制模块的硬件过充信号端之间接有电阻R24,所述三极管Q6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接有电阻R29,所述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与所述继电器JD6的第一控制端,所述继电器JD6的第一控制端与第二控制端之间接有二极管D8,所述继电器JD6的第一控制端与所述硬件过充保护指示LED的负极连接,所述硬件过充保护指示LED的正极与所述直流电源输入端之间接有电阻R16,所述继电器JD6的第二控制端接地。
[0009]如上所述的测试控制电路,所述软件过充指示模块包括三极管Q9、继电器JD9、软件过充保护指示LED,以及软件过充短路端子,所述三极管Q9的基极与所述核心控制模块的软件过充信号端之间接有电阻R27,所述三极管Q9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接有电阻R31,所述三极管Q9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9的集电极与所述继电器JD9的第一控制端,所述继电器JD9的第一控制端与第二控制端之间接有二极管D11,所述继电器JD9的第一控制端与所述软件过充保护指示LED的负极连接,所述软件过充保护指示LED的正极与所述直流电源输入端之间接有电阻R19,所述继电器JD9的第二控制端接地。
[0010]如上所述的测试控制电路,还包括辅助电源模块,所述辅助电源模块包括供电端子、降压芯片U1,所述供电端子的第一端与所述降压芯片U1的电源输入端之间接有电感L1,所述供电端子的第二端接地,所述降压芯片U1的电源输入端与地之间接有至少一个以上的电容,所述降压芯片U1的电源输出端与地之间接有至少一个以上的电容。
[0011]如上所述的测试控制电路,还包括充电模块,所述充电模块包括充电电子负载、继电器JD4、三极管Q4以及充电指示LED灯,所述充电电子负载的正极与所述继电器JD4的第一导通端连接,所述继电器JD4的第二导通端连接电池包的正极,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与所述核心控制模块的充电控制端之间接有电阻R20,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接有电阻R22,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所述继电器JD4的第一控制端连接,所述继电器JD4的第一控制端与第二控制端之间接有二极管D6,所述继电器JD4的第一控制端与所述充电指示LED灯的负极连接,所述充电指示LED灯的正极与所述直流电源输入端之间接有电阻R14,所述继电器JD4的第一控制端与所述直流电源输入端连接。
[0012]如上所述的测试控制电路,还包括小电子负载模块,所述小电子负载模块包括第一电子负载、地刷接线端子、三极管Q1、继电器JD2以及第一运行信号指示灯,所述第一电子负载的正极与所述地刷接线端子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负载的负极端与所述继电器JD2的第一导通端连接,所述继电器JD2的第二导通端与所述连接地刷接线端子的负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与所述核心控制模块的地刷控制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接有电阻R9,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所述继电器JD2的第一控制端连接,所述继电器JD2的第一控制端与第二控制端之间接有二极管D2,所述继电器JD2的第一控制端与所述第一运行信号指示灯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运行信号
指示灯的正极与所述直流电源输入端之间接有电阻R2,所述继电器JD2的第二控制端与所述直流电源输入端连接。
[0013]如上所述的测试控制电路,还包括大电子负载模块,所述大电子负载模块包括第二电子负载、电机接线端子、三极管Q2、继电器JD1以及第二运行信号指示灯,所述第二电子负载的正极与所述电机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BMS保护板的测试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核心控制模块、硬件过充电源模块、硬件过充保护指示模块、软件过充保护指示模块以及直流电源输入端,所述硬件过充电源模块包括开关电路和稳压电路,所述开关电路的控制端与所述核心控制模块的硬件过充控制信号端连接,所述开关电路的受控端与所述稳压电路的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稳压电路的电源输出端与BMS保护板的电池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BMS保护板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核心控制模块的保护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软件过充保护指示模块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核心控制模块的软件过充信号端连接,所述硬件过充保护指示模块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核心控制模块的硬件过充信号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电路包括稳压芯片U2、电感L2、电阻R4、继电器JD3的触点以及过充输出端子,所述稳压芯片U2的开关控制端与地之间接有二极管D5,所述稳压芯片U2的开关控制端与所述电感L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2的第二端为所述稳压电路的电源输出端,所述电感L2的第二端与所述与所述电阻R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4的第二端与地之间接有电阻R5,所述电阻R4和电阻R5的公共端与所述稳压芯片U2的反馈信号端连接,所述稳压芯片U2的反馈信号端与地之间接有电容C1,所述电感L2的第二端与所述继电器JD3的触点连接,所述继电器JD3的触点与所述过充输出端子之间接有电阻R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包括三极管Q3、继电器JD3的第一控制端、继电器JD3的第二控制端以及过充输出指示LED灯,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与所述核心控制模块的的硬件过充控制信号端之间接有电阻R12,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接有电阻R13,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所述继电器JD3的第一控制端连接,所述继电器JD3的第一控制端与所述继电器JD3的第二控制端之间接有二极管D3,所述继电器JD3的第二控制端与直流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继电器JD3的第二控制端与所述过充输出指示LED灯的负极连接,所述过充输出指示LED灯的正极与所述电源输入端之间接有电阻R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硬件过充指示模块包括三极管Q6、继电器JD6、硬件过充保护指示LED,以及硬件过充短路端子,所述三极管Q6的基极与所述核心控制模块的硬件过充信号端之间接有电阻R24,所述三极管Q6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接有电阻R29,所述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与所述继电器JD6的第一控制端,所述继电器JD6的第一控制端与第二控制端之间接有二极管D8,所述继电器JD6的第一控制端与所述硬件过充保护指示LED的负极连接,所述硬件过充保护指示LED的正极与所述直流电源输入端之间接有电阻R16,所述继电器JD6的第二控制端接地。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软件过充指示模块包括三极管Q9、继电器JD9、软件过充保护指示LED,以及软件过充短路端子,所述三极管Q9的基极与所述核心控制模块的软件过充信号端之间接有电阻R27,所述三极管Q9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接有电阻R31,所述三极管Q9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9的集电极与所述继电器JD9的第一控制端,所述继电器JD9的第一控制端与第二控制端之间接有二极管D11,所述继电器JD9的第一控制端与所述软件过充保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达容陈元广罗敏胡芳梅张付芹许润华李向前姚亚平徐凤娟黄燕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春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