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携式航海航行用自救装置,包括救生衣本体,救生衣本体上设有浮块,所述救生衣本体上设有充气装置、辅助呼吸装置和穿戴装置,所述充气装置包括第一压缩气瓶、气囊和安装板,所述第一压缩气瓶和救生衣本体连接,第一压缩气瓶上设有第一出气管,第一出气管上设有第一阀门,安装板设置有四个,且分别设置在救生衣底部的四个侧面上,气囊设置有四个,且分别和四个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在救生衣本体上设置有充气装置,若干个气囊环绕在救生衣本体上,使落水人员漂浮在海面上,当其中一个或者几个气囊破损后,其他的气囊还可以使人员继续漂浮在海面上。囊还可以使人员继续漂浮在海面上。囊还可以使人员继续漂浮在海面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航海航行用自救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自救装置
,具体为一种便携式航海航行用自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航海航行时可能会遇到风浪导致发生沉船现象,在这种时候,一般需要使用船上预备的救生艇进行救援,但救生艇在海上航行时,容易被海浪打翻,导致人员落水,逃生人员在上救生艇之间一般在船上先穿好救生圈或者救生衣,在落水后通过救生圈和救生衣漂浮在海面上等待专业队伍救援。现有的救生衣和救生圈的结构功能简单,只能保持人员漂浮在海面上,但人员发生落水的位置一般处于较多海浪的区域,不会游泳的人员在海浪中容易发生呛水,或者被海浪压在海水中,找不到换气的时机导致溺亡;另外,现有的救生圈一般需要预先在船上充好气,当出现沉船的征兆时,人员穿戴好救生圈登上救生艇进行逃生,当人员穿戴救生圈落水后,落水人员通过两个胳膊压在救生圈上防止从救生圈的中心沉到海里,当落水人员在海上漂浮一段时间后,由于体力不支,很容易从救生圈的中心脱离救生圈,沉入海中导致其溺亡;同时,现有的救生圈一般为内部连通的整体,而救生圈在海中使用时,容易被海面上的垃圾或者船体残骸划破,无法支撑人员漂浮在海面上。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携式航海航行用自救装置,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技术问题。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航海航行用自救装置,包括救生衣本体,所述救生衣本体上设有浮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救生衣本体上设有充气装置、辅助呼吸装置和穿戴装置,所述充气装置包括第一压缩气瓶、气囊和安装板,所述第一压缩气瓶与所述救生衣本体连接,所述第一压缩气瓶上设有第一出气管,所述第一出气管上设有第一阀门,所述安装板设置有四个,且分别设置在所述救生衣本体底部的四个侧面上,所述气囊设置有四个,且分别与四个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四个所述安装板上均设有第一进气管,所述第一进气管和所述第一出气管之间通过第一软质管道连接,所述辅助呼吸装置包括氧气瓶、吸嘴和第二阀门,所述氧气瓶设置在所述救生衣本体的后侧,所述第二阀门设置在所述氧气瓶上,且所述吸嘴与所述第二阀门通过第二软质管道连接,所述救生衣本体上设有备用救援机构和警示机构。
[0007]优选的,所述穿戴装置包括第一绑带和第一塑料插扣,所述第一绑带设置有两个,且分别与所述救生衣本体的两侧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绑带分别与所述第一塑料插扣的两端固定连接,便于快速穿戴该自救装置。
[0008]在进一步中优选的是,所述救生衣本体上设有加强穿戴机构,所述加强穿戴机构包括第二绑带和第二塑料插扣,所述第二绑带套设在所述救生衣本体外,且所述第二绑带
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塑料插扣的两端连接,所述救生衣本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绑带配合的限位带,便于加强救生衣本体的穿戴,防止某个位置破损导致从使用人员身上脱落。
[0009]在进一步中优选的是,所述备用救援机构包括第二压缩气瓶和救生圈,所述第二压缩气瓶上设有第二出气管,所述第二出气管上设有第三阀门,所述救生圈上设有第二进气管,所述第二进气管上设有密封塞,当气囊受损后,可以通过救生圈使落水人员继续漂浮在海面上,防止其下沉。
[0010]在进一步中优选的是,所述警示机构包括防水电池、密封盒、透明板和照明灯,所述照明灯设置在所述密封盒内,所述透明板盖设在所述密封盒上,所述密封盒设置在所述救生衣本体上的左肩处,所述防水电池设置在所述救生衣本体上的右肩处,所述防水电池与所述照明灯之间电性连接,通过照明灯便于对救援人员进行指引。
[0011]在进一步中优选的是,所述救生衣本体上设有收纳机构,所述收纳机构包括第一收纳袋,所述第一收纳袋的上方设有第一盖布,所述第一盖布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收纳袋上设有第一纽扣,所述第一盖布和所述第一纽扣连接,便于对第一压缩气瓶和第二压缩气瓶进行收纳。
[0012]在进一步中优选的是,所述收纳机构设置有两组,所述第一压缩气瓶与所述第二压缩气瓶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收纳袋内,便于对第一压缩气瓶和第二压缩气瓶进行收纳。
[0013]在进一步中优选的是,所述救生衣本体上设有第二收纳袋,所述第二收纳袋的上方设有第二盖布,所述第二收纳袋上设有第二纽扣,所述第二盖布和所述第二纽扣连接,所述救生圈设置在第二收纳袋内,便于对救生圈进行收纳。
[0014]在进一步中优选的是,所述氧气瓶外设有连接带,所述连接带的两端均与所述救生衣本体连接,所述氧气瓶的下方设有第三收纳袋,所述第三收纳袋的底部设有磁铁,所述氧气瓶的底部吸附在所述磁铁上,防止氧气瓶在海浪区脱落。
[0015](三)有益效果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携式航海航行用自救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7]1、本专利技术中在救生衣本体上设置有充气装置,若干个气囊环绕在救生衣本体上,使落水人员漂浮在海面上,当其中一个或者几个气囊破损后,其他的气囊还可以使人员继续漂浮在海面上,且救生衣本体上设置有备用救援机构,当所有气囊都破损后,可以将折叠在第二收纳袋中的救生圈取出,通过第二压缩气瓶对其充气,使其膨胀,便于落水人员漂浮在海面上;
[0018]2、本专利技术中在救生衣本体的后侧设置有氧气瓶,氧气瓶上设置有吸嘴,当落水人员经过海浪区无法进行呼吸时,将氧气瓶打开,将吸嘴放在嘴中,通过氧气瓶为落水人员供氧,使其顺利通过海浪区进入到无浪区,且氧气瓶放在第三收纳袋中,第三收纳袋中设置有磁铁对氧气瓶进行吸附,防止氧气瓶在海浪中脱落;
[0019]3、本专利技术中在救生衣本体上设置有穿戴装置,当出现沉船的征兆时,可以快速将本自救装置穿戴在身上,在完成穿戴后,此时人员落水也不会从救生衣本体内脱落,且救生衣本体上还设置有加强穿戴机构,通过第二绑带环绕一圈将救生衣本体固定在使用人员身上,防止救生衣本体或者第一绑带上的某个位置发生断裂导致使用人员落水后从救生衣本
体上脱落。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一种便携式航海航行用自救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另一角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一压缩气瓶、第二压缩气瓶和收纳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救生圈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充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照明灯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三收纳袋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救生衣本体;2、浮块;3、第一压缩气瓶;4、气囊;5、安装板;6、第一出气管;7、第一阀门;8、第一进气管;9、氧气瓶;10、吸嘴;11、第二阀门;12、第一绑带;13、第一塑料插扣;14、第二绑带;15、第二塑料插扣;16、限位带;17、第二压缩气瓶;18、救生圈;19、第二出气管;20、第三阀门;21、第二进气管;22、密封塞;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航海航行用自救装置,包括救生衣本体(1),所述救生衣本体(1)上设有浮块(2),其特征在于:所述救生衣本体(1)上设有充气装置、辅助呼吸装置和穿戴装置,所述充气装置包括第一压缩气瓶(3)、气囊(4)和安装板(5),所述第一压缩气瓶(3)与所述救生衣本体(1)连接,所述第一压缩气瓶(3)上设有第一出气管(6),所述第一出气管(6)上设有第一阀门(7),所述安装板(5)设置有四个,且分别设置在所述救生衣本体(1)底部的四个侧面上,所述气囊(4)设置有四个,且分别与四个所述安装板(5)固定连接,四个所述安装板(5)上均设有第一进气管(8),所述第一进气管(8)和所述第一出气管(6)之间通过第一软质管道连接,所述辅助呼吸装置包括氧气瓶(9)、吸嘴(10)和第二阀门(11),所述氧气瓶(9)设置在所述救生衣本体(1)的后侧,所述第二阀门(11)设置在所述氧气瓶(9)上,且所述吸嘴(10)与所述第二阀门(11)通过第二软质管道连接,所述救生衣本体(1)上设有备用救援机构和警示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航海航行用自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装置包括第一绑带(12)和第一塑料插扣(13),所述第一绑带(12)设置有两个,且分别与所述救生衣本体(1)的两侧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绑带(12)分别与所述第一塑料插扣(13)的两端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航海航行用自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救生衣本体(1)上设有加强穿戴机构,所述加强穿戴机构包括第二绑带(14)和第二塑料插扣(15),所述第二绑带(14)套设在所述救生衣本体(1)外,且所述第二绑带(1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塑料插扣(15)的两端连接,所述救生衣本体(1)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绑带(14)配合的限位带(1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航海航行用自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备用救援机构包括第二压缩气瓶(17)和救生圈(18),所述第二压缩气瓶(17)上设有第二出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敏蓉,刘金华,
申请(专利权)人:共青科技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