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4315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1: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马达。马达具有转子、定子、轴承、马达壳体、轴承保持架、汇流条单元以及电路板。轴承保持架具有保持架突出部和汇流条罩。汇流条罩配置于保持架突出部的下表面,覆盖沿轴向贯穿保持架突出部的端子贯通孔。汇流条罩具有罩部。罩部覆盖汇流条端子和电路端子的下端部,该罩部的上表面开口而形成为筒状。罩部配置在比连接线靠马达壳体侧的位置。从与突出方向和轴向垂直的方向观察时,连接线连接保持架突出部的下端的突出方向外端和马达壳体的下端。下端。下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马达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马达。

技术介绍

[0002]以往的马达具有转子、定子、轴承、壳体(马达壳体)、罩以及基板(电路板)。转子具有沿轴向延伸的旋转轴(轴)。定子与转子在径向上对置。轴承将旋转轴支承为能够旋转。壳体收纳定子。罩覆盖壳体的开口,具有沿轴向贯通的通孔(端子贯通孔)。
[0003]从定子引出的引线(汇流条端子)和与基板连接的端子(电路端子)经由通孔向罩的外侧突出并电连接。连接的引线和端子被遮蔽部件(汇流条罩)覆盖。此时,遮蔽部件通过焊接而固定于罩(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

139830号公报
[0005]然而,在以往的马达中,在组装时等将马达倾斜地放置于作业台的情况下,存在遮蔽部件破损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6]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不易破损的马达。
[0007]本专利技术的例示性的马达具有转子、定子、轴承、马达壳体、轴承保持架、汇流条单元以及电路板。转子具有沿着旋转轴线延伸的轴。定子与转子在径向上对置。轴承将轴支承为能够旋转。马达壳体收纳定子并在轴向上侧开口。轴承保持架保持轴承并覆盖马达壳体的开口。汇流条单元与定子电连接,配置在轴承保持架上。电路板配置于汇流条单元的轴向上侧,与汇流条单元电连接。轴承保持架具有保持架突出部和汇流条罩。保持架突出部比马达壳体沿与轴向垂直的突出方向突出。汇流条罩配置于保持架突出部的下表面,覆盖沿轴向贯穿保持架突出部的端子贯通孔。汇流条单元具有汇流条、汇流条端子以及汇流条保持架。汇流条绕轴承配置,与从定子引出的导线连接。汇流条端子与汇流条连接,向轴向下侧延伸并穿过端子贯通孔的内部,从保持架突出部的下表面向轴向下侧突出。汇流条保持架由绝缘部件构成,覆盖汇流条和汇流条端子的外表面。电路板具有电路端子。电路端子向轴向下侧延伸并穿过端子贯通孔的内部,从保持架突出部的下表面向轴向下侧突出,并且该电路端子与汇流条端子连接。汇流条罩具有罩部。罩部覆盖汇流条端子和电路端子的下端部,该罩部的上表面开口而形成为筒状。罩部配置在比连接线靠马达壳体这一侧的位置。从与突出方向和轴向垂直的方向观察时,连接线连接保持架突出部的下端的突出方向外端和马达壳体的下端。
[0008]根据例示性的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不易破损的马达。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马达的立体图。
[0010]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分解立体图。
[0011]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马达的纵剖视立体图。
[0012]图4是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马达的一部分放大示出的纵剖视图。
[0013]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壳体的分解立体图。
[0014]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马达的汇流条单元的立体图。
[0015]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马达的汇流条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0016]图8是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马达的一部分放大示出的纵剖视图。
[0017]图9是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马达的一部分放大示出的纵剖视图。
[0018]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马达的侧视图。
[0019]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汇流条罩的立体图。
[0020]标号说明
[0021]1:马达;20:转子;21:轴;22:转子铁芯;23:转子磁铁;30:定子;31:铁芯背部;32:齿部;33:线圈部;33a:导线;34:绝缘部件;41:上轴承(轴承);42:下轴承;50:壳体;51:马达壳体;51a:开口部;52:轴承保持架;52a:轴承保持架开口部;53:罩;60:汇流条单元;61:汇流条保持架;61a:基部保持架;61b:端子保持架;61c:端子引导部;61d:端子插入口;62U、63V、64W:汇流条;62a、63a、64a:基部;62b、63b、64b:连接部;62c、63c、64c:端子部;65:汇流条端子;70:马达罩;80:第1电路板;81:传感器;82:连接器部;83:第2电路板(电路板);84:电路端子;90:磁铁保持部;91:传感器磁铁;92:树脂;100:马达主体;200:控制部;511:侧壁部;512:底壁部;512a:下轴承保持部;512b:底壁贯通孔;521:中间壁部;521a:保持架突出部;521b:端子贯通孔;521c:密封凹部;521d:固定凹部;522:周壁部;523a:上筒部;523b:下筒部;524:凹部;525:轴承保持架贯通孔;526:环状连结部;527:保持架凸缘部;527a:保持架螺纹孔;528:汇流条罩;528a:罩部;528b:凸缘部;528c:凸缘凸部;528d:固定销;531:罩凸缘部;531a:罩孔;540:O型圈;621b、631b、641b:导线保持部;C:中心轴线;L:连接线;P:下端;M1:径向外端;M2:径向外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另外,将图1所示的马达1的中心轴线C所延伸的方向简称为“轴向”,将以马达1的中心轴线C为中心的径向和周向简称为“径向”和“周向”。另外,“轴向”、“径向”、“周向”仅是为了说明而使用的名称,并不限定实际的位置关系和方向。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说明,以轴向作为上下方向、以图3中的上下方向作为马达的上下方向来说明各部的形状和位置关系。但是,并不意图通过该上下方向的定义来限定本专利技术的马达1使用时的朝向。
[0023]<1.马达的结构>
[0024]对本专利技术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的马达进行说明。图1、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马达1的立体图和分解立体图。图3是马达1的纵剖视立体图,图4是将马达1的一部分放大示出的纵剖视图。图5是壳体50的分解立体图。
[0025]马达1的马达主体100和控制部200收纳于壳体50而一体化。马达主体100具有转子20、定子30、上轴承(轴承)41、下轴承42、轴承保持架52以及汇流条单元60。
[0026]控制部200位于比马达主体100靠轴向上侧的位置,控制转子20的旋转。控制部200具有第1电路板80、第2电路板(电路板)83以及连接器部82。连接器部82与第1电路板80电连
接,将来自外部电源的驱动电流提供给第1电路板80和第2电路板83。
[0027]马达主体100与控制部200通过电路端子84与汇流条单元60的连接而电连接,该电路端子84与第2电路板(电路板)83连接。另外,关于电路端子84与汇流条单元60的连接构造,在后面详细地进行说明。
[0028]壳体50收纳马达主体100和控制部200,具有马达壳体51、轴承保持架52以及罩53。
[0029]即,马达1具有转子20、定子30、上轴承(轴承)41、马达壳体51、轴承保持架52、汇流条单元60以及第2电路板(电路板)83。
[0030]<2

1.马达壳体的结构>
[0031]马达壳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马达,其具有:转子,其具有沿着旋转轴线延伸的轴;定子,其与所述转子在径向上对置;轴承,其将所述轴支承为能够旋转;马达壳体,其收纳所述定子并在轴向上侧开口;轴承保持架,其保持所述轴承并覆盖所述马达壳体的开口;汇流条单元,其与所述定子电连接,配置在所述轴承保持架上;以及电路板,其配置于所述汇流条单元的轴向上侧,与所述汇流条单元电连接,所述轴承保持架具有:保持架突出部,其比所述马达壳体沿与轴向垂直的突出方向突出;以及汇流条罩,其配置于所述保持架突出部的下表面,覆盖沿轴向贯穿所述保持架突出部的端子贯通孔,所述汇流条单元具有:汇流条,其绕所述轴承配置,与从所述定子引出的导线连接;汇流条端子,其与所述汇流条连接,向轴向下侧延伸并穿过所述端子贯通孔的内部,从所述轴承保持架的下表面向轴向下侧突出;以及汇流条保持架,其由绝缘部件构成,覆盖所述汇流条和所述汇流条端子的外表面,所述电路板具有与所述汇流条端子连接的电路端子,该电路端子向轴向下侧延伸并穿过所述端子贯通孔的内部,从所述轴承保持架的下表面向轴向下侧突出,所述汇流条罩具有覆盖所述汇流条端子和所述电路端子的下端部的筒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本俊哉服部隆志岩崎修二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