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撞梁结构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4048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1: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撞梁结构和车辆,该防撞梁结构包括:梁体,用于连接于车辆的纵梁,梁体形成有安装孔道;加强件,加强件通过安装孔道穿设于梁体。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撞梁结构能够利用加强件增强防撞梁结构的整体结构强度和刚度,令防撞梁结构能够在实际应用当中承受更大的冲击载荷,降低防撞梁结构在撞击时发生大幅度变形或断裂的可能性,增强防撞梁结构的防护性能,为司乘人员的人身安全提供可靠保障,进而提升车辆的用户满意度,且在防撞梁结构生产制造过程中,便于采用不同类型的材料分别制作梁体和加强件,在提升防撞梁结构防护性能的同时,避免大幅增加防撞梁结构的重量,有利于保证车辆的轻量化水平。利于保证车辆的轻量化水平。利于保证车辆的轻量化水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撞梁结构和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防撞梁结构和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在汽车领域中,车辆的前端通常会配置有防撞梁,在车辆发生撞击时,利用防撞梁的形变吸收冲击能量,降低其它车体结构在撞击中发生大幅度变形或损毁的可能性。然而,一些新能源车辆发生撞击时,防撞梁出现大幅度折弯甚至断裂现象,丧失对其它车体结构的防护效果,难以为司乘人员提供可靠保障,进而不利于车辆的用户满意度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4]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防撞梁结构。
[0005]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
[0006]有鉴于此,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防撞梁结构,包括:
[0007]梁体,用于连接于车辆的纵梁,梁体形成有安装孔道;
[0008]加强件,加强件通过安装孔道穿设于梁体。
[0009]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梁体由铝质材料制成。
[0010]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安装孔道的数量和加强件的数量均为至少两个,每个安装孔道穿有一个加强件。
[0011]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梁体包括:
[0012]壳体,用于连接于车辆的纵梁,壳体为方管结构;
[0013]隔板,设置于壳体内,用于将壳体内部分隔出至少两个安装孔道;
[0014]其中,安装孔道沿壳体的长度方向布置,各个安装孔道沿壳体的宽度方向依次排布。
[0015]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防撞梁结构还包括:
[0016]紧固件,穿设于壳体,紧固件沿壳体的宽度方向布置,以依次穿过各个加强件。
[0017]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加强件包括:
[0018]管体,通过安装孔道穿设于梁体;
[0019]其中,管体由钢质材料制成。
[0020]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加强件还包括:
[0021]填充体,管体与梁体之间形成有间隙,填充体设置于间隙内;
[0022]其中,填充体由泡沫材料制成。
[0023]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梁体为弧形梁体。
[0024]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防撞梁结构还包括:
[0025]至少两个吸能盒,吸能盒的一端连接于梁体,另一端用于连接于纵梁,至少两个吸能盒沿梁体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0026]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车辆,包括:
[0027]纵梁;
[0028]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提出的防撞梁结构,连接于纵梁。
[0029]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撞梁结构包括有梁体和加强件,其中,梁体形成有安装孔道,加强件通过安装孔道穿设于梁体,且梁体用于连接在车辆的纵梁,从而在实际应用中,前述防撞梁结构可以作为车辆的前防撞梁或后防撞梁,以在车辆的前部或后部发生撞击时,利用前述防撞梁结构吸收冲击能量,降低其它车体结构在撞击中发生大幅度变形或损毁的可能性,且基于前述设置,能够利用加强件增强防撞梁结构的整体结构强度和刚度,令防撞梁结构能够在实际应用当中承受更大的冲击载荷,降低防撞梁结构在撞击时发生大幅度变形或断裂的可能性,增强防撞梁结构的防护性能,为司乘人员的人身安全提供可靠保障,进而提升车辆的用户满意度,且在防撞梁结构生产制造过程中,便于采用不同类型的材料分别制作梁体和加强件,在提升防撞梁结构防护性能的同时,避免大幅增加防撞梁结构的重量,有利于保证车辆的轻量化水平。
附图说明
[0030]通过阅读下文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0031]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的防撞梁结构的示意性结构图;
[0032]图2为图1中示出的防撞梁结构的示意性局部放大图;
[0033]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的防撞梁结构的示意性截面图;
[0034]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实施例的防撞梁结构的示意性截面图;
[0035]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的防撞梁结构的梁体的示意性截面图;
[0036]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的防撞梁结构的管体的示意性截面图。
[0037]其中,图1至图6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0038]100梁体;200加强件;300紧固件;400吸能盒;
[0039]110壳体;120隔板;
[0040]210管体;220填充体;
[0041]101安装孔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申请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申请,并且能够将本申请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43]如图1至图6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防撞梁结构,包括:梁体100,用于连接于车辆的纵梁,梁体100形成有安装孔道101;加强件200,加强件200通过安装孔道101穿设于梁体100。
[004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撞梁结构包括由梁体100和加强件200,其中,梁体100形成
有安装孔道101,加强件200通过安装孔道101穿设于梁体100,且梁体100用于连接在车辆的纵梁,从而在实际应用中,前述防撞梁结构可以作为车辆的前防撞梁或后防撞梁,以在车辆的前部或后部发生撞击时,利用前述防撞梁结构吸收冲击能量,降低其它车体结构在撞击中发生大幅度变形或损毁的可能性。
[0045]需要说明的是,梁体100可以直接连接于纵梁,例如梁体100在长度方向上靠近于端部的位置可以形成有用于连接纵梁的连接结构,进而通过焊接、铆接等方式连接于纵梁;或者,亦可以通过吸能装置、溃缩结构等部件连接于纵梁,以进一步提高车辆的防撞性能。
[0046]可以理解的是,新能源车辆整车重量通常高于传统燃油车,发生碰撞时冲击能量往往更大,而传统技术中为了保障车辆的轻量化水平,大多采用轻质材料制作防撞梁,同时车辆的前舱空间往往较大,也导致了防撞梁后端支撑相对薄弱,进而在C

NCAP(China

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中国新车评价规程)新引入的MPDB(Moving Progressive Deformable Barrier;渐进式可变形移动壁障)碰撞测试中,传统技术所采用的防撞梁多出现断裂失效现象,造成车辆在MPBD工况测试中罚分较大,且相应的测试结果也会体现在车辆的实际应用当中。
[0047]从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撞梁结构基于前述设置,能够利用加强件2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撞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梁体,用于连接于车辆的纵梁,所述梁体形成有安装孔道;加强件,所述加强件通过所述安装孔道穿设于所述梁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梁体由铝质材料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道的数量和所述加强件的数量均为至少两个,每个所述安装孔道穿有一个所述加强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撞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梁体包括:壳体,用于连接于车辆的纵梁,所述壳体为方管结构;隔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用于将所述壳体内部分隔出至少两个所述安装孔道;其中,所述安装孔道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布置,各个所述安装孔道沿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依次排布。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撞梁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紧固件,穿设于所述壳体,所述紧固件沿所述壳体的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平罗洲陆兴旺石路黄越珩
申请(专利权)人: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