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防尘散热风扇,属于散热风扇技术领域,包括壳体、扇叶、电机和电源线,所述扇叶和电机均安装于壳体的内部,壳体的上端安装有吸尘机构和第二防尘板;其中,吸尘机构包括主吸尘部、第二吸尘部和第一吸尘部,第二吸尘部用于吸取壳体内部的灰尘,第一吸尘部用于吸取壳体外部的灰尘,所述壳体靠近第二防尘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有与第二防尘板相匹配的第一防尘板。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使电脑主机在灰尘较多的场景中使用时,尽可能避免灰尘吸入电脑机箱内部,即能够尽可能避免灰尘吸附在散热风扇上影响散热风扇散热效果的情况,尽可能避免灰尘对电脑主机内部电子元件及散热风扇的使用寿命造成影响的可能性,同时还能够增强散热风扇的散热效果。的散热效果。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尘散热风扇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散热风扇
,具体涉及一种防尘散热风扇。
技术介绍
[0002]散热风扇的工作原理是按能量转化来实现的,即:电能
→
电磁能
→
机械能
→
动能。是在计算机领域,通常用散热风扇对电脑主机内部的电子元件进行散热,日常生活中,电脑主机使用场景繁多,例如在灰尘较多的工地上使用,散热风扇在进行散热的过程中会将灰尘吸入机箱内部,灰尘进入机箱内部后会吸附在散热风扇上,长时间不清理容易影响散热风扇的散热效果,减少电脑主机内部电子元件及散热风扇的使用寿命。
[0003]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防尘散热风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尘散热风扇,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尘散热风扇,包括壳体、扇叶、电机和电源线。所述扇叶和电机均安装于壳体的内部,壳体的上端安装有吸尘机构和第二防尘板;其中,吸尘机构包括主吸尘部、第二吸尘部和第一吸尘部,第二吸尘部用于吸取壳体内部的灰尘,第一吸尘部用于吸取壳体外部的灰尘。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靠近第二防尘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有与第二防尘板相匹配的第一防尘板,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靠近第二防尘板的一端安装有第一防尘板,所述壳体内安装有与第一防尘板相匹配的微型电机,所述微型电机与第一防尘板的外壁相接触。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靠近第一防尘板的一侧安装有一对滑槽,一对所述滑槽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两端均安装有行走轮,所述第一连接管通过行走轮滑动连接于滑槽内,所述第一吸尘部能够吸附附着在第一防尘板上的灰尘。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吸尘部和主吸尘部之间安装有第一连接管,所述壳体上安装有与第一连接管相对应的卡块。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吸尘部安装于壳体的上端,所述主吸尘部上安装有一对连接耳,所述连接耳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主吸尘部远离壳体的一端安装有吸尘泵。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与主吸尘部相匹配的第二通孔,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与连接耳相匹配的限位槽,所述主吸尘部插接在第二通孔内。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内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第二吸尘部滑动连接于限位槽内。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吸尘部上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上安装有多
个滚珠,所述第二吸尘部通过滑块安装在限位槽内,所述第二吸尘部和主吸尘部之间安装有第二连接管。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吸尘部上安装有一对喷头。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能够使电脑主机在灰尘较多的场景中使用时,尽可能避免灰尘吸入电脑机箱内部,即能够尽可能避免灰尘吸附在散热风扇上影响散热风扇散热效果的情况,尽可能避免灰尘对电脑主机内部电子元件及散热风扇的使用寿命造成影响的可能性,同时还能够增强散热风扇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一种防尘散热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一种防尘散热风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一种防尘散热风扇的爆炸图;
[0020]图4为图3中A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一种防尘散热风扇的半剖图;
[0022]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一种防尘散热风扇的爆炸图;
[0023]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一种防尘散热风扇的爆炸图。
[0024]图中:1.壳体、101.限位槽、102.第一通孔、103.限位槽、104.第二通孔、105.卡块、2.扇叶、3.电机、301.电源线、4.吸尘机构、401.主吸尘部、402.第一吸尘部、403.第一连接管、404.行走轮、405.第二吸尘部、406.第二连接管、5.滑槽、6.第一防尘板、7.第二防尘板、8.连接耳、801.螺纹孔、9.微型电机、10.滑块、1001.滚珠、11.喷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该等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该等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0026]【实施例一】
[0027]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防尘散热风扇,包括壳体1、扇叶2、电机3和电源线301。扇叶2和电机3均安装于壳体1的内部,壳体1能够对扇叶2和电机3进行防护,壳体1同时还能够将扇叶2和电机3固定在某一个位置,例如电脑主机机箱、开关电源、空调等大多数电器设备上,能够对电器设备进行散热。电源线301能够对电机3提供电能,使电机3能够带动扇叶2进行转动。
[0028]具体的,壳体1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102,第一通孔102贯穿壳体1,第一通孔102内能够螺纹连接螺栓,使用第一通孔102能够将散热风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某一处。
[0029]参图1~图2所示,壳体1的上端安装有吸尘机构4和第二防尘板7,吸尘机构4安装在壳体1的上端,位于壳体1的中间。吸尘机构4与壳体1的内部相通,吸尘机构4能够将壳体1
内的灰尘吸出,第二防尘板7安装在散热风扇进风口的位置,第二防尘板7固定连接在壳体1上。第二防尘板7可以和壳体1为一体成型,当然也可以通过卡接、螺栓等其他方式固定连接在壳体1上,即安装于散热风扇靠近电机3的位置。扇叶2通过进风口进风,通过电机3带动扇叶2高速转动形成风,对其他的电子元件进行散热。第二防尘板7很大程度上能够避免灰尘从进风口处进入灰尘。吸尘机构4能够将进入壳体1内的灰尘吸出,尽可能避免大量灰尘吸附在散热风扇上,进而能够避免对散热风扇的散热效果造成影响的情况。
[0030]参图5所示,壳体1靠近第二防尘板7的一端安装有第一防尘板6,第一防尘板6与第二防尘板7相接触。第一防尘板6和第二防尘板7为相同圆形防尘板,具体的,第一防尘板6和第二防尘板7可以为活性炭过滤板、麦饭石过滤板等,能够将空气中的灰尘过滤,使灰尘不易从进气口处进入到散热风扇的内部。
[0031]具体的,参照图5所示,壳体1内安装有与第一防尘板6相匹配的微型电机9,微型电机9与第一防尘板6的外壁相接触。微型电机9启动的过程中能够带动第一防尘板6转动。第一防尘板6转动的过程中能够吸尘机构4启动,吸尘机构4能够将灰尘吸入,即吸尘机构4能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尘散热风扇,包括壳体、扇叶、电机和电源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叶和电机均安装于壳体的内部,壳体的上端安装有吸尘机构和第二防尘板;其中,吸尘机构包括主吸尘部、第二吸尘部和第一吸尘部,第二吸尘部用于吸取壳体内部的灰尘,第一吸尘部用于吸取壳体外部的灰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尘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靠近第二防尘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有与第二防尘板相匹配的第一防尘板,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尘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靠近第二防尘板的一端安装有第一防尘板,所述壳体内安装有与第一防尘板相匹配的微型电机,所述微型电机与第一防尘板的外壁相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尘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靠近第一防尘板的一侧安装有一对滑槽,一对所述滑槽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两端均安装有行走轮,所述第一连接管通过行走轮滑动连接于滑槽内,所述第一吸尘部能够吸附附着在第一防尘板上的灰尘。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浩民,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金马达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