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度可调节与温度可控的横向磁通感应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3981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宽度可调节与温度可控的横向磁通感应加热装置。它包括带材、固定线圈、移动线圈、轭铁块、导轨、移动机构、槽型结构、固定结构与支承架构成;固定线圈平行于带材的表面,固定线圈的长边垂直于带材的运动方向(V);可移动线圈平行于带材的表面,位于固定线圈的外部,其长边平行于带材的运动方向;移动线圈固定于支撑架上,其内部固定若干个槽形结构,槽内可插入轭铁,并由固定结构固定,每一个移动的线圈可在移动机构的带动下在两端的导轨上滑动。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宽度可调节与温度可控的,能更大范围内地适应带材宽度的变化,并能得到更加均匀的温度分布,将极大程度地提高生产效率和节约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宽度可调节与温度可控的横向磁通感应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感应加热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是对金属板材与带材(以下简称带材)的加热,加热方式基本上可分为纵向磁通感应加热与横向磁通感应加热。对于纵向磁通感应加热,线圈围绕工件,如图1a所示。交变电流产生沿工件轴向的交变磁通,交变磁通产生的涡流平行于带材横截面。如果要得到较高的加热效率必须使带材厚度与集肤深度之比大于3,否则,会因涡流的相互抵消而导致加热效率降低。因此,对于一定厚度的带材,要想取得较好的加热效率,就要增大频率以减小集肤深度。被加热的带材愈薄,则要求集肤深度愈小,而要减小集肤深度则要增大频率。事实上,对于带材,若采用纵向磁通感应加热,其频率要超过10kHz。在带材厚度与集肤深度之比很小的情况下,即便增大加热的频率与电流,也难以达到所需要的温度。例如,采用纵向磁通感应加热,对于铁磁性带材能够加热的最小厚度为0.8mm,铝带材为4mm,而非铁磁性钢带材只能达到12mm。因此纵向磁通感应加热难以处理很薄的带材。横向磁通感应加热避免了上述限制,感应加热装置的结构(省略轭铁)如图1b所示,这种加热装置包含对称放置在金属带材两侧的两组线圈,两组线圈中同相的交变电流产生垂直于工件表面的交变磁通,感应出的涡流平行于带材表面,在带材截面上并不存在涡流相互抵消的问题,因此对频率的要求大大降低了。但横向磁通感应加热的主要缺点是难以产生均匀的温度分布。图1b所示的这种典型的横向磁通感应加热器具有固定的结构,它只能适合对某一固定宽度的带材进行加热,对于不同宽度的带材进行加热需要不同尺寸的感应加热器。US4678883(1987年7月7日)公开了一种感应加热装置,其感应加热器由多个独立的线圈构成,各线圈平行于带材的运动方向,并可在垂直于带材表面的方向上自由移动。通过调整线圈与带材之间的距离来适应不同宽度的带材,并试图获得较均匀的温度分布。这种感应加热装置缺点有二其一,线圈与带材之间的气隙对温度分布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因而,对气隙的调整不会明显地提高带材边缘温度分布的均匀性,换句话说,这种感应加热器能够适应带材的宽度有限。其二,为了得到较大的加热效率,线圈与带材之间的距离应充分接近,增大感应加热器与带材之间的距离会降低加热效率,因而这种感应加热器的效率会低于同类感应加热器。论文“Developing an universal TFIH equipment using 3d eddy current field Computation”(IEEE Transactions on Magnetics,vol.32,no.3,pp.1609-1612,May 1996.)所给出的横向磁通感应加热装置由两组独立的线圈组成,通过沿带材宽度方向调整两个线圈的位置以期得到比较均匀的温度分布。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适应不同宽度的带材,但并不能解决边缘温度分布不均匀的问题,从该文献的所给出的仿真与试验结果看,温度分布不均匀。EP0667731(1995年8月16日)公开了一种横向磁通感应加热装置,其感应器有两个对置的J线圈组成,其特点是线圈可沿带材宽度方向移动,即线圈宽度可调整以适应对不同宽度的带材加热,加热带材宽度的范围在1-2倍之间。其缺点是,1、由于温度分布不仅与线圈和带材宽度的相对位置有关,还与轭铁的位置有关,此感应加热器的轭铁固定于带材的中心位置,因此,单纯调整线圈难以得到均匀的温度分布;2、由于必须适应不同宽的带材,在这种J线圈的端部,线圈回路块状导体之间的距离太近,致使所产生的涡流相会抵消,导致加热效率下将,同时也会造成带材边缘温度分布不均匀。EP1148762(2001年10月24日)公开了一种感应加热装置,其感应加热器的结构为在线圈上连接有若干个独立的磁棒,磁棒可在平行于带材宽度方向上自由移动,通过沿带材宽度方向调节磁棒的位置以适应对不同宽度带材的加热,并希望产生比较均匀的温度分布。中国专利CN1326309A公开了一种对沿规定方向移动的金属带材进行电磁感应加热的装置,它具有至少一个与上述带材的至少一个大表面对置的导电线圈,以便通过横向的磁力线感应而加热上述的带材,每个线圈与至少一个磁路相协作,每个磁路分成多个平行于上述带材的移动方向设置的相互独立的磁棒,上述加热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的磁棒可以相互移近或移离,以便使上述磁力线的分布适应于上述带材的具体尺寸。由于横向磁通感应加热所产生的温度分布不仅与磁棒的位置有关,主要取决于线圈的形状和位置,因而单纯通过调整磁棒的位置来改变温度分布,其效果并不理想,对于这种感应加热装置,由于其线圈的宽度远远大于带材的宽度,因而带材的边缘会产生局部过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宽度可调节与温度可控的横向磁通感应加热装置,可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是宽度可调节与温度可控的,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感应加热装置能更大范围内地适应带材宽度的变化,并能得到更加均匀的温度分布,将极大程度地提高生产效率和节约成本。本专利技术宽度可调节与温度可控的横向磁通感应加热装置,包括带材、固定线圈、移动线圈、轭铁块、导轨、移动机构、槽型结构、固定结构与支承架构成;固定线圈平行于带材的表面,固定线圈的长边垂直于带材的运动方向(V);可移动线圈平行于带材的表面,位于固定线圈的外部,其长边平行于带材的运动方向。移动线圈固定于支撑架上,其内部固定若干个槽形结构,槽内可插入轭铁,并由固定结构固定,每一个移动的线圈可在移动机构的带动下在两端的导轨上滑动。轭铁的分布可根据需要来改变,例如,可以在A、C、E...等位置,也可以在B、D、F...等位置,如图3a所示,比如图3b所示的轭铁分布不同于图2所示的轭铁分布。固定线圈和移动线圈实际上组成了“网格状”线圈,网格线圈中通有交变电流产生垂直于带材表面的交变磁通,在带材上产生许多平行于带材的“涡流环”,这种形式的涡流分布较之其他形式的涡流分布能够产生更加均匀的温度分布。除了这种特殊的涡流分布形式有利于得到更加均匀的温度分布外,本装置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实现对温度分布的调节(1)沿带材宽度方向调整移动线圈的位置;(2)改变轭铁的分布;(3)移动线圈中可通有同样大小的电流,也可通有不同大小的电流,以改变温度的分布。本专利技术的特点为(1)固定线圈和移动线圈组成了“网格状”线圈,在带材内部产生“涡流环”,这种涡流分布形式不同于以往任何专利或文献所给出的涡流分布,现有专利或文献给出的涡流分布(无论线圈长边平行或垂直于带材的宽度方向)类似于“矩形”分布,本专利技术所产生的涡流呈“网格”分布,在每一个“网格”中都有一个“涡流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的分布决定于涡流的分布。这种“涡流环”细密而均匀地分布于带材上,从而使得带材上的温度较之其他形式分布的涡流所产生的温度更加均匀。(2)移动线圈可在带材宽度方向连续调节,以改变温度分布。(3)移动线圈上固定有槽形结构,槽内可插入和固定轭铁,轭铁可按照一定的形式分布,以改变磁通的分布,并最终改变温度的分布。(4)移动线圈中可通有同样大小的电流,也可通有不同大小的电流,以改变温度的分布。(5)由于本专利技术是基于对“涡流环”分布及大小的控制,因此在带材上可以得到更加灵活的温度分布。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横向磁通感应加热装置,它包括带材、固定线圈、移动线圈、轭铁块、导轨、移动机构、槽型结构、固定结构与支承架;其特征在于固定线圈平行于带材的表面,固定线圈的长边垂直于带材的运动方向;可移动线圈平行于带材的表面,位于固定线圈的外部,其长边平行于带材的运动方向;移动线圈固定于支撑架上,其内部固定若干个槽形结构,槽内可插入轭铁,并由固定结构固定,每一个移动的线圈可在移动机构的带动下在两端的导轨上滑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晓光汪友华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