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指示灯驱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3822 阅读:2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源指示灯驱动电路包括一用于指示计算机电源状态的发光二极管、一连接于所述发光二极管负极与一电源之间的第一负载供电电阻、一连接于所述发光二极管正极与所述电源之间的第二负载供电电阻、一第一支路、一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连接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与地之间,所述第二支路连接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地之间,所述第一支路由一第一三极管与第二三极管串联连接而成,所述第二支路由一第三三极管与一第四三极管串联连接而成。所述电源指示灯驱动电路采用三极管,设计人员可以根据电路中选取的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型号及规格,来选择合适的供电负载电阻,使得通过所述发光二极管的电流达到其额定电流,从而正常发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指示灯驱动电路,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显示计算机电源状态的电源指示灯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电脑)的发展,用户对PC的实用性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PC普遍采用LED(light-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发光与否来显示计算机的电源状态。现有技术中,计算机上用于指示电源状态的LED往往由于所述LED中的电流低于其额定电流,会存在发光不足、亮度不够的问题,或者由于所述电流高于所述额定电流,会出现亮度过高的问题。当指示电源状态的LED亮度不足时,在光线较强的环境下,效果并不十分明显,用户甚至需贴近LED才能观察到LED是否在发光;而当指示电源状态的LED亮度过高时,由于所述LED长期工作在高于其额定电流的环境下,所述LED容易提前失效。因此,现有技术中电源指示灯驱动电路的功能及可靠度并不十分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功能及可靠性稳定的电源指示灯驱动电路。一种电源指示灯驱动电路,包括一用于指示计算机电源状态的发光二极管、一连接于所述发光二极管负极与一电源之间的第一负载供电电阻、一连接于所述发光二极管正极与所述电源之间的第二负载供电电阻、一受一第一主机板信号及一第二主机板信号控制的第一支路、一受所述第二主机板信号及一第三主机板信号控制的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连接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与地之间,所述第二支路连接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地之间,所述第一支路由一第一三极管与第二三极管串联连接而成,所述第二支路由一第三三极管与一第四三极管串联连接而成。相较现有技术,所述电源指示灯驱动电路采用三极管,所述第一供电负载电阻或第二供电负载电阻的阻值越大,所述发光二极管中的电流越小;反之,则所述发光二极管中的电流越大。因此,设计人员可以根据电路中具体选取的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型号及规格,来选择合适的所述第一供电负载电阻或所述第二供电负载电阻的规格,使得通过所述发光二极管的电流达到其额定电流,从而正常发光。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是本专利技术电源指示灯驱动电路的较佳实施方式的电路原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电源指示灯驱动电路的较佳实施方式的发光二极管中所通过的电流与第一供电负载电阻阻值的比例关系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本专利技术电源指示灯驱动电路的较佳实施方式包括一发光二极管U1、一用于控制所述发光二极管U1电流的第一供电负载电阻R1、一用于控制所述发光二极管U1电流的第二供电负载电阻R2、一第一三极管Q1、一第二三极管Q2、一第三三极管Q3及一第四三极管Q4。所述第一供电负载电阻R1及第二供电负载电阻R2的阻值相同。所述发光二极管U1是双极性的发光二极管,其负极经由所述第一供电负载电阻R1接入一3.3V电源VCC,一电容C1接于其负极与地之间。所述发光二极管U1的负极与所述第一供电负载电阻R1之间有一节点M。所述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三三极管Q3及第四三极管Q4均为NPN型三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接收由一第一端口1传输的第一主机板信号,即S3LED信号,所述S3LED信号是在ACPI(Advanced Configuration and Power Interface,高级配置电源接口)规范下,计算机处于S3状态(Suspend to RAM,挂起到内存,即把所有资料保存到内存,主系统停止运行,只有待机监控电路还在工作)时,主机板发出的用于控制所述发光二极管U1发光的信号。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还经由一电阻R3接至3.3V电源VCC。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至所述节点M。所述第一二极管Q1的发射极接至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经由一限流电阻R4接收由一第二端口2传输的第二主机板信号,即S4LED信号,所述信号S4LED是ACPI规范下,计算机处于S4状态(Suspend to Disk,挂起到硬盘,即系统主电源关闭,但是硬盘仍然带电,把所有资料保存到硬盘,并可以被唤醒)时,主机板发出的用于控制所述发光二极管U1发光的信号。所述发光二极管U1的正极经由所述第二供电负载电阻R2接入3.3V电源VCC,一电容C2接于其正极与地之间。所述发光二极管U1的正极与所述第二供电负载电阻R2之间有一节点N。所述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接收由一第三端口3传输的第三主机板信号,即S1LED,所述信号S1LED是在ACPI规范下,计算机处于S1状态(即除了通过CPU时钟控制器将CPU关闭之外,其它的计算机部件仍然正常工作)时,主机板发出的用于控制所述发光二极管U1发光的信号。所述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还经由一电阻R5接至3.3V电源VCC。所述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接至所述节点N。所述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至所述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所述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经由所述限流电阻R4接收由所述第二端口2传输的第二主机板信号。所述第一三极管Q1及第二三极管Q2组成一第一支路,所述第三三极管Q3及第四三极管Q4组成一第二支路。工作时,当计算机处于S3状态时,所述第一三极管Q1及第二三极管Q2导通,所述第三三极管Q3截止,即所述第一支路导通,所述第二支路截止。此时,所述发光二极管U1的正极电压高于其负极电压,电流由所述发光二极管U1的正极流向负极,所述发光二极管U1发光。当计算机处于S1状态时,所述第一三极管Q1截止,所述第三三极管Q3及第四三极管Q4导通,即所述第二支路导通,所述第一支路截止。此时,所述发光二极管U1的负极电压高于其正极电压,所述电流由所述发光二极管U1的负极流向正极,所述发光二极管U1发出另一种颜色的光。当计算机处于S4状态时,所述第二三极管Q2及第四三极管Q4截止,即所述第一支路及第二支路均截止,所述发光二极管U1熄灭。由此,用户可以根据所述发光二极管U1发光颜色及开关状态来判断所述计算机的电源状态。请参看图2,所述电源指示灯驱动电路中所述第一供电负载电阻R1的阻值越大,所述发光二极管U1中的电流越小;所述第一供电负载电阻R1的阻值越小,所述发光二极管U1中的电流越大。设计人员可以根据电路中具体选取的所述发光二极管U 1的型号及规格,来选择合适的所述第一供电负载电阻R1的规格,使得通过所述发光二极管U1的电流达到其额定电流,从而正常发光。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三三极管Q3及第四三极管Q4还可以是PNP型三极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源指示灯驱动电路,包括一用于指示计算机电源状态的发光二极管、一连接于所述发光二极管负极与一电源之间的第一负载供电电阻、一连接于所述发光二极管正极与所述电源之间的第二负载供电电阻、一受一第一主机板信号及一第二主机板信号控制的第一支路、一受所述第二主机板信号及一第三主机板信号控制的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连接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与地之间,所述第二支路连接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地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路由一第一三极管与第二三极管串联连接而成,所述第二支路由一第三三极管与一第四三极管串联连接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指示灯驱动电路,包括一用于指示计算机电源状态的发光二极管、一连接于所述发光二极管负极与一电源之间的第一负载供电电阻、一连接于所述发光二极管正极与所述电源之间的第二负载供电电阻、一受一第一主机板信号及一第二主机板信号控制的第一支路、一受所述第二主机板信号及一第三主机板信号控制的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连接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与地之间,所述第二支路连接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地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路由一第一三极管与第二三极管串联连接而成,所述第二支路由一第三三极管与一第四三极管串联连接而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指示灯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接收所述第一主机板信号,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接至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至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接收所述第二主机板信号。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指示灯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经由一限流电阻接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永兴何凤龙周海清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