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土及行道树种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13714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1: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结构土及行道树种植系统,至少包括用于提供支撑的石子、用于提供养分的土壤、用于增加基质保水性的保水剂和水。结构土为由0.8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结构土及行道树种植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栽培
,尤其涉及结构土及行道树种植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当前城市建设中,行道树多采用在车道和广场周边的硬质铺装中挖栽植坑的方式,硬质铺装多为三七灰土、水泥砂浆和面砖逐层铺设而成的非渗透性垫面,行道树根系周围可穿透和利用的土壤体积不足。一方面,根系生长空间的缺乏会限制根系可吸收的水分和养分的量,导致树木营养不良;另一方面,当根尖部生长至栽植坑的边缘遇到紧实的垫层时,树木会主动抑制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降低呼吸速率,进而降低树木的生长速度。除此之外,非渗透性垫面的导热系数更高,在夏季易导致土壤温度过高而削弱行道树的根系生长甚至导致根系细胞死亡;在冬季则易导致土壤温度过低而冻伤植物根系。
[0003]现有技术为解决行道树水分胁迫和生长受限的问题,通过设置行道树深层补水复壮装置和使用能够透气蓄水的结构土垫面保证行道树的生长空间和水分供应。公开号为CN206302894U的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行道树深层补水复壮装置,该装置位于市政人行道垫层内,包括复壮坑和多个级配砂石水通道;复壮坑内部填充有复壮基质层,复壮基质层由上至下依次分为级配砂石层和人工混配基质层;每个级配砂石水通道的一端与复壮坑内部的级配砂石层连通,级配砂石水通道的另一端与树池的内部连通;还包括观测设施,观测设施包括微根管,微根管的底端位于人工混配基质层的下方,微根管的顶端位于级配砂石层的上方。该装置通过配置的水通道连通多个树池,将人工补充到树池的水分快速导流到复壮坑中,为相邻树木之间的深层土壤补水。该装置在灌溉时间不足时能够为行道树补充较充足的水分,同时也能将雨水引入深层土壤,以解决行道树因缺水而出现的长势衰弱的情况,但该方法并不能解决树木根系被树池周围垫层局限进而限制根系生长的情况,并且,由于是对已经栽植多年后的树木进行的复壮,在操作时需要考虑树木的现有根系和树木周围已经铺设好的非渗透性垫面,铺设十分不便,改造成本极高。
[0004]相比之下,设置结构土垫层能够长期、快速地导流水分到地下,为根系提供生长空间,避免后期树木生长衰弱,从而节省了后期设置复壮装置的时间、人力和经济成本。公告号为CN104120642B的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将绿化结构土用做雨水蓄积器的方法:先按干重比量取石块:土壤=4~5:1质量比,再将石块、土壤、聚炳稀酰胺(PAM)和石膏共4种原材料混合均匀,得到的绿化结构土用于硬质路面的绿化场所,能实现在最大100%压实条件下的孔隙率大于20%,渗透率大于360mm/h。公开号为CN111802214A的现有技术公开了绿化结构土、包含绿化结构土的阻根结构及其施工方法,绿化结构土,包括如下组分:100个单位的干重的石子骨料、20

25个单位的粘壤土、0.035个单位的粘接剂、6.6

8个单位的水。
[0005]但是,该现有技术主要针对解决多雨水地区雨水富集和排放的问题,而北方地区气候较干旱,雨水蓄积的问题少,本申请主要解决干旱地区树木根系水分和养分吸收受限以及生长空间不足的问题。针对树木根系生长,在石块:土壤质量比大于3.7的情况下,土壤比例不足,石块的间隙无法被土壤完全填充,无法为根系提供充足的水分、养分和生长空
间,树木生长受限;而在石块和土壤的质量比小于2的情况下,土壤过多,石块被土壤包裹,石块之间搭接不稳定,土壤易被压实,反而不利于根系生长和穿透垫层。
[0006]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申请人做出本专利技术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专利技术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专利技术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
技术介绍
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土及行道树种植系统。所述结构土具有更好的抗冻性能,能够降低北方寒冷地区的植物被冻伤的风险。
[0008]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结构土至少包括石子、土壤、保水剂、水和/或有机质。优选地,有机质可以是椰糠、草炭土等富含有机质的材料。
[0009]优选地,在不添加其他有机质的情况下,石子和土壤的质量比为2

3.7:1。石块间的孔隙度为:35%

50%。在添加有机质的情况下,土壤和有机质的总体积为石子之间的孔隙的总容积的0.9

1.2倍,优选为1倍或1.1倍。优选地,土壤为过筛后颗粒均匀的土壤。筛孔大小为1cm,倾斜放置,筛出的土壤颗粒小于0.5cm。
[0010]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结构土由1方石子、0.3方土、0.1方草炭、3千克保水剂和0.22方水配制成的结构土一。
[0011]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结构土由1方石子、0.4方土、4千克保水剂、0.22方水配制成的结构土二。
[0012]优选地,所述石子包括直径为2cm的小石子和直径为4cm的大石子。
[0013]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结构土的使用方法,所述使用方法包括:在栽植坑中竖直分层铺设第一基质层和第二基质层。优选地,第一基质层能够是结构土一。优选地,第二基质层能够是结构土二。
[0014]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使用方法具体为:挖设栽植坑,在栽植坑底部根系少量分布的远离地面的土层铺设第一厚度的结构土二;在根系大量分布的靠近地表的土层铺设第二厚度的结构土一。有机土壤作为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土壤,其还具有透水/气性良好、保温效果好的特点,铺设于地表有助于减少地表上温度向地表下土层传递,以在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保持地表下的土壤温度,避免过高或过低损伤植物根系,造成植物死亡。同时在根系大量分布的土层铺设结构土一能够为植物生长补充足量的有机质,促进植物生长。大量的保水剂能够增加水分渗入,减少地表径流,具有保水防涝的优点。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行道树种植系统,包括栽植坑和围绕所述栽植坑设置的垫层,所述垫层包括设置于素土层上方的结构土层和设置于结构土层上方的铺面层,
[0015]所述结构土层包括配方为1方石子、0.3方土、0.1方草炭、3千克保水剂和0.22方水配制成的结构土一。所述铺面层为干性水泥砂浆和透水砖。所述透水砖与人行道的路面平齐。
[0016]如前述的行道树种植系统的设置方法为:整平素土路面;在素土路面上方铺设结构土一;在结构土一的上方结合铺设干性水泥砂浆和透水砖。
[0017]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行道树种植系统,包括栽植坑和围绕所述栽植坑设置
的垫层,所述垫层包括设置于素土层上方的结构土层和设置于结构土层上方的铺面层,
[0018]所述结构土层包括配方为1方石子、0.4方土、4千克保水剂、0.22方水的结构土二。优选地,所述铺面层为干性水泥砂浆和透水砖结合。
[0019]如前述的行道树种植系统的设置方法为:整平素土路面;在素土路面上方铺设结构土二;在结构土二的上方铺设铺面层。所述透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结构土,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用于提供支撑的石子、用于提供养分的土壤、用于增加基质保水性的保水剂和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土,其特征在于,石块间的孔隙度为:35%

50%,石子和土壤的质量比为2

3.7: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构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保温透气、增加水分入渗率并为植物提供有机营养成分的有机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构土,其特征在于,土壤和有机质的总体积为石子之间的孔隙的总容积的0.9

1.2倍。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结构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土按照0.8

1.2方石子、0.1

0.5方土、0.05

0.5方有机质、2.5

5.5千克保水剂和0.12

0.23方水的比例配制成。6.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结构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土按照0.8

1.2方石子、0.2

0.6方土、3

5千克保水剂、0.1

0.3方水的比例配制成。7.一种行道树种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栽植坑和围绕所述栽植坑设置的垫层,所述垫层包括设置于素土层上方的结构土层和设置于结构土层上方的铺面层,所述结构土层包括配方为0.8

1.2方石子、0.1

0.5方土、0.05

0.5方有机质、2.5

5.5千克保水剂和0.12

0.23方水的结构土一。8.一种行道树种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栽植坑和围绕所述栽植坑设置的垫层,所述垫层包括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宏彦舒健骅王茂良刘思王永格赵世伟李延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