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类联合收获机输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3397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1: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薯类联合收获机输送结构,包括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首段输送带、中段输送带和末段输送带,首段输送带与中段输送带之间、中段输送带与末段输送带之间转动装配,并通过相互连接的伸缩驱动组件控制转动角度;所述中段输送带通过转动可以竖向分布在首段输送带的端部位置,所述末段输送带通过转动可以横向分布在首段输送带的上部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将输送带采用可以折叠收纳的分体式结构,使其在作业时可以展开,保持作业姿态,在非作业时可以折叠收纳,整体位于薯类联合收获机末端位置及上部,在薯类联合收获机的边缘不会占用其它空间,使其在运输过程中减小了设备所占用的空间。输过程中减小了设备所占用的空间。输过程中减小了设备所占用的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薯类联合收获机输送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农业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薯类联合收获机输送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薯类联合收获机的主体结构用于将薯类在地面以下取出,并进行除草、去土等作业过程,然后经过一倾斜分布的输送带将薯类输送至与薯类联合收获机同步行走的运输车辆上,在薯类联合收获机的结构基础上,其倾斜分布的输送带一般为固定结构,整体位于薯类联合收获机的后端位置,且输送带一端位于薯类联合收获机的外侧,向外、向上延伸,使其可以与运输车辆配合作业,这就造成了薯类联合收获机的整体尺寸较大,在运输过程中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薯类联合收获机输送结构,使其具备折叠收纳结构,可以减小设备的整体尺寸。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薯类联合收获机输送结构,包括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
[0006]所述输送机构包括首段输送带、中段输送带和末段输送带,首段输送带与中段输送带之间、中段输送带与末段输送带之间转动装配,并通过相互连接的伸缩驱动组件控制转动角度;
[0007]所述中段输送带通过转动可以竖向分布在首段输送带的端部位置,所述末段输送带通过转动可以横向分布在首段输送带的上部位置。
[0008]所述中段输送带和末段输送带的底部分别设有与各自连接固定的摆臂,摆臂之间通过所述伸缩驱动组件连接。
[0009]所述首段输送带和中段输送带的上部分别设有与各自连接固定的框架,框架之间通过所述伸缩驱动组件连接。
[0010]所述首段输送带的框架上还设有一竖向分布的支撑件,由支撑件支撑末段输送带。
[0011]所述支撑件的顶端设有一U型结构的托板,且所述末段输送带的两侧外部还设有与其连接固定的定位杆,末段输送带转动到位后,所述定位杆落在所述托板内。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将输送带采用可以折叠收纳的分体式结构,使其在作业时可以展开,保持作业姿态,在非作业时可以折叠收纳,整体位于薯类联合收获机末端位置及上部,在薯类联合收获机的边缘不会占用其它空间,使其在运输过程中减小了设备所占用的空间。
附图说明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00首段输送带、200中段输送带、300摆臂、400末段输送带、500框架、600伸缩驱动组件、700支撑件、701托板、702定位杆。
实施方式
[0016]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17]根据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薯类联合收获机输送结构,包括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首段输送带100、中段输送带200和末段输送带400,首段输送带100、中段输送带200和末段输送带400均采用刮板输送结构,可以实现对红薯、土豆等薯类的输送和提升作业,从而将薯类联合收获机末端位置都薯类输送至运输车辆的车斗内,其中:
[0018]所述首段输送带100与中段输送带200之间、中段输送带200与末段输送带400之间通过销轴组件转动装配为一个整体,并通过相互连接的伸缩驱动组件600控制转动角度,伸缩驱动组件600采用液压油缸,通过其伸缩动作实现对转动角度的控制;
[0019]对于上述具体的转动装配结构描述如下:
[0020]所述中段输送带200和末段输送带400的底部分别设有与各自连接固定的摆臂300,摆臂300之间通过所述伸缩驱动组件600连接,当该伸缩驱动组件600缩短时,中段输送带200和末段输送带400之间的转动角度变大,直至中段输送带200和末段输送带400位于同一直线上,中段输送带200和末段输送带400便可以实现薯类的连续输送,当该伸缩驱动组件600伸长时,中段输送带200和末段输送带400之间的转动角度变小,末段输送带400便会向中段输送带200的一侧上部转动活动,直至两者之间垂直分布;
[0021]所述首段输送带100和中段输送带200的上部分别设有与各自连接固定的框架500,框架500采用方形钢管焊接制成,框架500均位于首段输送带100和中段输送带200的输送作业表面上部,框架500内部形成一定的输送作业空间,从而保障刮板、侧挡板等组件的装配不受影响,框架500之间通过所述伸缩驱动组件600连接,当该伸缩驱动组件600伸长时,首段输送带100和中段输送带200之间的转动角度变大,中段输送带200便会向其作业位置的方向移动,直至与首段输送带100末端的倾斜部分位于同一直线上,可以实现薯类的连续输送;当该伸缩驱动组件600缩短时,首段输送带100和中段输送带200之间的转动角度变小,直至中段输送带200和末段输送带400的主体部分处于垂直分布的状态,此时中段输送带200竖向分布,同时基于中段输送带200的位置,此时末段输送带400横向分布在首段输送带100正上方,从而位于薯类联合收获机的整体尺寸边缘内部,有效控制了产品的外形尺寸,便于输送;
[0022]进一步地,在转动收纳的状态下,所述首段输送带100的框架500上还设有一竖向分布的支撑件700,支撑件700采用杆体结构,其底端与框架500连接固定,支撑件700的顶端设有一与其连接固定的托板701,托板701为U型结构,且所述末段输送带400的两侧外部还设有与其连接固定的定位杆702,末段输送带400转动到位后,所述定位杆702落在所述托板701内,由支撑件700支撑所述末段输送带400,用以保障产品在收纳状态下,可以保持稳定的装配结构。
[0023]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先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技术
的目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薯类联合收获机输送结构,包括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包括首段输送带、中段输送带和末段输送带,首段输送带与中段输送带之间、中段输送带与末段输送带之间转动装配,并通过相互连接的伸缩驱动组件控制转动角度;所述中段输送带通过转动可以竖向分布在首段输送带的端部位置,所述末段输送带通过转动可以横向分布在首段输送带的上部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薯类联合收获机输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段输送带和末段输送带的底部分别设有与各自连接固定的摆臂,摆臂之间通过所述伸缩驱动组件连接。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雷
申请(专利权)人:宁津县奥华农业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