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车辙的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13311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1: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车辙的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重量组分:4.0~6.0份沥青、1.0~3.0份水泥、1.0~2.7份矿粉、85.0~93.0份集料、1.0~3.0份抗车辙剂。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沥青混合料中添加抗车辙剂,以改善其高温抗车辙性能,并在组分聚乙烯的基础上,添加了组分乙丙橡胶,接枝丙烯腈、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车辙的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沥青混合料
,具体为一种抗车辙的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沥青混合料是由矿料和沥青结合料拌和而成的混合料,并由这些不同规格和数量的材料混合形成具有不同性能、适用于不同环境的材料。已建成运营中的高速公路,受通行车辆超载、大流量等因素影响,常常会在设计的使用年限内会出现各种的路面病害;其中,货车通行量大的路段主要的问题在于易产生车辙,降低了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需要进行路面维护,提高了运营成本。在现有的技术方案中,常会在沥青混合料中加入抗车辙剂,市售的抗车辙剂一般为聚乙烯类聚合物,会造成路面的低温抗裂性能的衰减,影响其低温性能。因此,我们提出一种抗车辙的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车辙的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车辙的沥青混合料,包括以下重量组分:4.0~6.0份沥青、1.0~3.0份水泥、1.0~2.7份矿粉、85.0~93.0份集料、1.0~3.0份抗车辙剂;所述抗车辙改性剂包括以下组分:基质沥青、改性乙丙橡胶、改性聚乙烯、硅藻土、硫磺、硬脂酸。
[0005]进一步的,所述抗车辙改性剂包括以下重量组分:22~27份基质沥青、22~28份改性乙丙橡胶、14~18份改性聚乙烯、22~27份硅藻土剂、2.5~5.0份硫磺、0.1~0.3份硬脂酸。
>[0006]进一步的,所述沥青为聚氨酯、SBS改性基质沥青。
[0007]进一步的,所述沥青包括以下重量组分:100份基质沥青、2~4份聚氨酯、2~4份SBS。
[0008]进一步的,所述聚氨酯包括以下重量组分:40~50份聚醚多元醇、40~50份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
[0009]一种抗车辙的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1)抗车辙剂的制备:取三元乙丙橡胶与2

烯丙基

1,3

苯二酚、1,4

丁二烯、丙烯腈接枝,得到改性乙丙橡胶;取聚乙烯与丙烯酸丁酯、丙烯腈接枝,得到改性聚乙烯;将改性乙丙橡胶、改性聚乙烯、基质沥青、硅藻土、硫磺、硬脂酸混炼,得到抗车辙剂;(2)沥青的制备:
在氮气氛围中,取聚醚多元醇、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升温至40~45℃,搅拌44~50h,得到聚氨酯;加入基质沥青、SBS,于100~130℃温度下,以1200~1500 rpm的转速搅拌45~90min,得到沥青;(3)沥青混合料的制备:将抗车辙剂、集料混合,加热至170~180℃,搅拌30~60s;加入沥青,搅拌60~90s;冷却,加入矿粉、水泥,拌和,得到沥青混合料。
[0010]进一步的,所述(1)包括以下工艺:1.1.在氮气氛围中,取三元乙丙橡胶、甲苯混合,60~70℃溶胀10~12h,加入2

烯丙基

1,3

苯二酚、1,4

丁二烯、丙烯腈、过氧化二苯甲酰、十二烷基硫酸钠,搅拌,加入聚乙烯醇溶液,80~90℃反应8~12h,加入苯醌的正己烷、四氢呋喃溶液,骤冷,搅拌30~60min,真空干燥,得到改性乙丙橡胶;三元乙丙橡胶、甲苯的质量比为1:(5.8~6.2);聚乙烯醇溶液的用量为三元乙丙橡胶质量的6.0~6.4倍,浓度为2.0~5.0%;苯醌的正己烷、四氢呋喃溶液中苯醌浓度为0.4~0.5%,正己烷、四氢呋喃的体积比为(2~4):1。
[0011]1.2.取聚乙烯,加入丙烯酸丁酯、丙烯腈、过氧化二苯甲酰、十二烷基硫酸钠,搅拌,50~80℃反应3~5h,升温至80~100℃反应5~8h,升温至120~140℃反应1~2h,冷却,干燥,得到改性聚乙烯;1.3.将改性乙丙橡胶、改性聚乙烯水洗,自然晾干;加入基质沥青、硅藻土、硬脂酸、硫磺,于90~150℃混炼9~15min,升温至160~180℃混炼10~15min,得到抗车辙剂。
[0012]进一步的,所述1.1.中三元乙丙橡胶、2

烯丙基

1,3

苯二酚、1,4

丁二烯、丙烯腈、过氧化二苯甲酰、十二烷基硫酸钠的质量比为(45~50):(20~24):(6~12):(12~20):(0.5~0.6):(0.10~0.15)。
[0013]进一步的,所述1.2.中聚乙烯、丙烯酸丁酯、丙烯腈、过氧化二苯甲酰、十二烷基硫酸钠的质量比为(36~42):(10~16):(7~12):(0.4~0.7):(0.5~1.5)。
[0014]进一步的,所述聚乙烯包括以下重量组分:30~65份低分子量聚乙烯、5~40份中分子量聚乙烯、10~60份高分子量聚乙烯。
[0015]进一步的,所述低分子量聚乙烯分子量为20,000~90,000;中分子量聚乙烯分子量为90,000~150,000;高分子量聚乙烯分子量为1,000,000~5,000,000。
[0016]在上述(1)技术方案中,将三元乙丙橡胶与2

烯丙基

1,3

苯二酚、1,4

丁二烯、丙烯腈接枝,得到改性乙丙橡胶,保持其的同时,提高乙丙橡胶的强度、弹性、耐高温、耐磨性能;利于所制抗车辙剂加工性能的提高,提高所制沥青混合料提高的抗高温车辙性能;并在乙丙橡胶中引入间苯二酚、氰基结构,利于后续反应的进行;将聚乙烯与丙烯酸丁酯、丙烯腈接枝,得到改性聚乙烯,能够提高聚乙烯的弹韧性、粘合性能和耐候性能;引入氰基结构,利于后续反应的进行;将改性乙丙橡胶、改性聚乙烯、基质沥青、硅藻土、硫磺、硬脂酸混炼,得到抗车辙剂;由于改性乙丙橡胶、改性聚乙烯中含有水分,腈基会转变为酰胺基或自聚,增加了交联
度,提高了强度、耐热、低温性能、耐磨性和抗腐蚀性能,利于所制抗车辙剂对沥青混合料高温抗车辙性能、低温抗裂性能的提高;改性乙丙橡胶中的苯二酚结构能够与物料中的亚甲基形成间苯二醛

甲醛结构,具有的反应活性能够与乙丙橡胶发生交联,同时橡胶发生硫化,形成抗车辙剂的互穿网络结构,聚乙烯、乙丙橡胶间的作用力增强,提高所制抗车辙剂的粘结性能,利于抗车辙剂与集料间的胶结;聚乙烯为低分子量、中分子量聚乙烯、高分子量聚乙烯的混合物,使其分子量分布扩大,延缓聚乙烯在低温下结晶,改善所制抗车辙剂的低温性能。
[0017]在上述(2)技术方案中,沥青为聚氨酯、SBS改性的基质沥青,聚氨酯中的异氰酸酯能够与基质沥青中的吡咯、吲哚、咔唑、苯酚、羧酸等多种基团反应交联,生成氨基甲酸酯、脲基结构,提高所制沥青的耐高温性能和稳定性,利于所制沥青混合料抗车辙能力的提高;且聚氨酯与基质沥青的交联,能够提高SBS与基质沥青间的相容性,避免SBS在基质沥青中的团簇,促进沥青更稳定网络结构的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车辙的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组分:4.0~6.0份沥青、1.0~3.0份水泥、1.0~2.7份矿粉、85.0~93.0份集料、1.0~3.0份抗车辙剂;所述抗车辙改性剂包括以下组分:基质沥青、改性乙丙橡胶、改性聚乙烯、硅藻土、硫磺、硬脂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车辙的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车辙改性剂包括以下重量组分:22~27份基质沥青、22~28份改性乙丙橡胶、14~18份改性聚乙烯、22~27份硅藻土剂、2.5~5.0份硫磺、0.1~0.3份硬脂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车辙的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为聚氨酯、SBS改性基质沥青。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抗车辙的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包括以下重量组分:100份基质沥青、2~4份聚氨酯、2~4份SBS;所述聚氨酯包括以下重量组分:40~50份聚醚多元醇、40~50份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5.一种抗车辙的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1)抗车辙剂的制备:取三元乙丙橡胶与2

烯丙基

1,3

苯二酚、1,4

丁二烯、丙烯腈接枝,得到改性乙丙橡胶;取聚乙烯与丙烯酸丁酯、丙烯腈接枝,得到改性聚乙烯;将改性乙丙橡胶、改性聚乙烯、基质沥青、硅藻土、硫磺、硬脂酸,混炼,得到抗车辙剂;(2)沥青的制备:在氮气氛围中,取聚醚多元醇、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升温至40~45℃,搅拌44~50h,得到聚氨酯;加入基质沥青、SBS,于100~130℃温度下,以1200~1500 rpm的转速搅拌45~90min,得到沥青;(3)沥青混合料的制备:将抗车辙剂、集料混合,加热至170~180℃,搅拌30~60s;加入沥青,搅拌60~90s;冷却,加入矿粉、水泥,拌和,得到沥青混合料。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抗车辙的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1)包括以下工艺:1.1.在氮气氛围中,取三元乙丙橡胶、甲苯混合,60~70℃溶胀10~12h,...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东营新晨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