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圈马达、摄像模组以及移动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3268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1:31
本公开涉及一种音圈马达、摄像模组以及移动终端,音圈马达包括第一基体、第二基体以及用于驱动第二基体运动的驱动单元,驱动单元包括动力线圈和动力磁石,动力线圈包括并联设置的至少两个子线圈,多个子线圈通过一次绕线制得,以使多个子线圈具有同一输入端和同一输出端,且输入端和输出端均设置在第二基体的沿预设方向的上端侧或下端侧,第二基体的沿预设方向的上端侧和/或下端侧还设置有电转接件,输出端和输入端分别与相应侧的电转接件电连接。将线圈的输入端和输出端设置在第二基体的端侧,方便使其与端侧的电转接件电连接,并且采用一次绕线的方式得到的两个并联线圈仅存在两个接线头,节约连接步骤,操作简单。操作简单。操作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音圈马达、摄像模组以及移动终端


[0001]本公开涉及光学
,具体地,涉及一种音圈马达、摄像模组以及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摄像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自动调焦功能受到人们的青睐,实现该功能通常需要在摄影设备中设置驱动镜头或者镜头组件运动的驱动单元,从而完成调焦。在相关技术中,驱动单元包括相互配合的动力磁石和驱动线圈,通过二者配合产生驱动镜头组件运动的驱动力。
[0003]然而,在有些摄影设备中,为了得到更高质量的摄影作品,通常需要为摄影设备配备更为复杂的镜头组件,这种镜头组件的质量和体积较大,需要较大的驱动力来对驱动镜头组件,相关技术中为了提升电磁驱动单元的驱动力,通常通过设置两个或者更多相互并联的线圈以提升驱动力,例如申请号为:201920981214.X的中国专利文件,提供一种音圈马达,包括相对设置安装于载体且并联连接的至少两个线圈组件,两个线圈单独绕线通过簧片方式进行并联连接,并联通其他部件将线路并联,焊接点多,增加工艺成本,另一方面,两个线圈采用上下排列,线头在中间,不利于与马达上下支撑设置的簧片配合连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音圈马达、摄像模组以及移动终端,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音圈马达,包括第一基体、第二基体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基体相对所述第一基体沿预设方向运动的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二基体上的动力线圈和固定在第一基体上的动力磁石,所述动力线圈包括并联设置的至少两个子线圈,多个所述子线圈通过一次绕线制得,以使多个所述子线圈具有同一输入端和同一输出端,且所述输入端和所述输出端均设置在所述第二基体的沿所述预设方向的上端侧或下端侧,其中,所述第二基体的沿所述预设方向的上端侧和/或下端侧还设置有电转接件,并且其中,所述输出端和所述输入端分别与相应侧的所述电转接件电连接。
[0006]可选地,所述动力线圈包括环绕所述第二基体的侧壁布置的第一环形线圈和第二环形线圈。
[0007]可选地,所述第一环形线圈和所述第二环形线圈由一根导线绕制,所述导线的始端和末端形成为所述动力线圈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中的一者,所述导线的用于连接在所述第一环形线圈和所述第二环形线圈之间的位置形成为所述输出端和所述输入端中的另一者。
[0008]可选地,所述第一环形线圈和所述第二环形线圈相互套设在所述第二基体的侧壁外周。
[0009]可选地,所述第一环形线圈和所述第二环形线圈沿所述预设方向排布地环绕在所述第二基体的侧壁外周。
[0010]可选地,所述第一环形线圈和所述第二环形线圈分别由一根导线绕制,其中,两根
所述导线相互贴固且彼此绝缘,两根所述导线所对应的一个端部彼此电连接形成所述输出端和所述输入端中的一者,两根所述导线对应的另一个端部彼此电连接形成所述输出端和所述输入端中的另一者。
[0011]可选地,所述第一环形线圈和所述第二环形线圈分别由一根导线绕制,其中,两个所述导线共同容纳在柔性套管内且彼此绝缘,两根所述导线所对应的一个端部伸出所述柔性套管并彼此电连接形成所述输出端和所述输入端中的一者,两根所述导线对应的另一个端部伸出所述柔性套管并彼此电连接形成所述输出端和所述输入端中的另一者。
[0012]可选地,所述第一基体和所述第二基体的沿垂直于所述预设方向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动力磁石的数量为四个,且分别布置在所述第二基体的四周。
[0013]可选地,所述动力线圈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基体的相对的两侧的第一跑道线圈和第二跑道线圈。
[0014]可选地,所述电转接件配置为连接在所述第一基体和所述第二基体之间的电转接件。
[0015]根据本公开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摄像模组,包括光学器件和上述的音圈马达。
[0016]根据本公开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上述的摄像模组。
[00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动力线圈的输入端和输出端设置在第二基体的端侧,方便使其与端侧的电转接件电连接,并且采用一次绕线的方式得到的两个并联的线圈仅存在两个接线头,节约电路的连接步骤,操作方便简单,降低工艺成本。
[0018]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9]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0]图1是根据本公开示例性示出的一种音圈马达的爆炸图;
[0021]图2是根据本公开示例性示出的一种音圈马达的示意图;
[0022]图3是根据本公开示例性示出的一种音圈马达的示意图;
[0023]图4是根据本公开示例性示出的一种音圈马达的示意图;
[0024]图5是根据本公开示例性示出的一种动力线圈的示意图;
[0025]图6是根据本公开示例性示出的一种动力线圈的示意图;
[0026]图7是图2中的B部分的放大图;
[0027]图8是根据本公开示例性示出的一种音圈马达的剖视图;
[0028]图9是根据本公开示例性示出的一种动力线圈的绕线示意图;
[0029]图10是根据本公开示例性示出的一种动力线圈的绕线示意图;
[0030]图11是根据本公开示例性示出的一种摄像模组的示意图;
[0031]图12是根据本公开示例性示出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示意图。
[0032]附图标记说明
[0033]10

第一基体;20

第二基体;30

驱动单元;31

动力磁石;32

动力线圈;321

子线圈;40

扭簧总成;51

第一环形线圈;52

第二环形线圈;61

输入端;62

输出端;70

光学器件;81

第一跑道线圈;82

第二跑道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0035]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内、外”、“上、下”应基于相关部件的应用环境而理解,其可能是基于相关部件实际使用的方向定义,也可能是根据该部件的本身轮廓而言,再或者也可以是基于附图纸面方向定义的。例如:第二基体的沿预设方向的上端侧指的是附图1中箭头C所指的方向上的上端,下端侧为相反方向;第一环形线圈和第二环形线圈相互套设在第二基体的侧壁外周指的是线圈环绕在第二基体的外侧壁,换言之,第二基体被设置在环形线圈的内圈中并彼此贴合。
[003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音圈马达,包括第一基体、第二基体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基体相对所述第一基体沿预设方向运动的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二基体上的动力线圈和固定在第一基体上的动力磁石,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线圈包括并联设置的至少两个子线圈,多个所述子线圈通过一次绕线制得,以使多个所述子线圈具有同一输入端和同一输出端,且所述输入端和所述输出端均设置在所述第二基体的沿所述预设方向的上端侧或下端侧,其中,所述第二基体的沿所述预设方向的上端侧和/或下端侧还设置有电转接件,并且其中,所述输出端和所述输入端分别与相应侧的所述电转接件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线圈包括环绕所述第二基体的侧壁布置的第一环形线圈和第二环形线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线圈和所述第二环形线圈由一根导线绕制,所述导线的始端和末端形成为所述动力线圈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中的一者,所述导线的用于连接在所述第一环形线圈和所述第二环形线圈之间的位置形成为所述输出端和所述输入端中的另一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线圈和所述第二环形线圈相互套设在所述第二基体的侧壁外周。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线圈和所述第二环形线圈沿所述预设方向排布地环绕在所述第二基体的侧壁外周。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晓敏董怿黄文知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可利尔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