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寒、排水功能的生态护岸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2618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寒、排水功能的生态护岸结构,所述第一引水槽为凹形结构,所述第一引水槽由内之外依次铺设土工布和袋装原状土,所述第一引水槽和所述二级平台导流沟之间开设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内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引水槽和所述二级平台导流沟相连接,所述二级防护面由内至外依次设置有护面种植土、第一聚酯长纤维无纺布、加筋三维植被网和喷播含草籽基质层,所述一级防护面和所述二级防护面的表面均铺设插入有U型钢筋锚钉;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寒冷地区可以有效减小坡面因雨水冲刷导致边坡植被存活率低和边坡失稳,同时还具有减少因冻融等恶劣调节导致工程材料易破坏影响工程效益发挥的优点。导致工程材料易破坏影响工程效益发挥的优点。导致工程材料易破坏影响工程效益发挥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寒、排水功能的生态护岸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态环境治理
,具体为一种抗寒、排水功能的生态护岸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寒冷或者严寒地区存在季节性冻土或永久冻土,生态较为脆弱,氧气含量降低,再加上雨季降水的冲刷使得边坡土壤被裹挟流入河流,导致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后自然恢复极为困难。
[0003]传统护岸工程物料不能适应寒冷和集中性降水的恶劣环境,采用抗冻融材料造价高,工程区域运输不便更使得实施难度增大。因此专利技术一种适用于抗寒、排水功能的生态护岸,在恢复自然生态植被的同时降低工程实施的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寒、排水功能的生态护岸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寒、排水功能的生态护岸结构,包括护岸本体,所述护岸本体的顶部一侧设置有一级防护面,所述一级防护面由内至外依次设置有种植土层、钢丝网层和种植层,所述护岸本体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引水槽,所述第一引水槽为凹形结构,所述第一引水槽由内之外依次铺设土工布和袋装原状土,所述土工布之间设置有第一HDPE防渗土工膜,所述护岸本体相对于所述一级防护面的底部设置有二级防护面,所述二级防护面的顶部开设有二级平台导流沟,所述第一引水槽和所述二级平台导流沟之间开设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内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引水槽和所述二级平台导流沟相连接,所述二级防护面由内至外依次设置有护面种植土、第一聚酯长纤维无纺布、加筋三维植被网和喷播含草籽基质层,所述一级防护面和所述二级防护面的表面均铺设插入有U型钢筋锚钉,所述二级防护面的底部设置有坡底石笼填石固脚,所述二级防护面和所述坡底石笼填石固脚之间相对于所述护岸本体上等间距开设有二级坡面顺坡排水沟,所述二级平台导流沟和二级坡面顺坡排水沟结构由内至外依次铺设有土工布和石笼护垫,所述土工布之间设置有第二HDPE防渗土工膜,所述坡底石笼填石固脚由内至外依次设置有石笼填石、第二聚酯长纤维无纺布和砂砾石垫层。
[0006]进一步的,所述排水管埋深深度不小于1.5m。
[0007]进一步的,所述护岸本体坡度为30
°
~70
°

[0008]进一步的,所述一级防护面和二级防护面上的所述种植层和喷播含草籽基质层种植土厚度20cm,种植土宜采用现状细粒土和牛羊粪4∶1拌合而成。
[0009]进一步的,所述护岸本体适用于坡顶与坡底高差15m~50m为宜,二级防护面高度3m~5m为宜。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引水槽沟深约为1m~2m,开挖面铺设防渗材料,并设置袋装土保护层厚度宜为30cm。
[0011]进一步的,所述的U型钢筋锚钉采用直径8mm,入土深度应大于0.5m,密度不小于1根/m2,宜采用带螺纹钢筋加工制作而成。
[0012]进一步的,所述二级防护面选用加筋三维植被网中三维聚丙烯材料宜采用黑色。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将管网排水设置应用于坡面因降雨导致侵蚀的过程,不仅可以保护坡面植被存活的效果,而且通过管道排水减小雨水渗入坡体渗流量提高边坡稳定性。
[0015](2)、当存在降雨量大且降雨集中情况下,实现坡顶降水和坡面降水分流导排,该生态护岸具有边坡稳定与生态修复的双重作用,效果更好值得应用推广。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实施例中的第一引水槽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图1实施例中的二级平台导流沟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图1实施例中的U型钢筋锚钉构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说明:1、护岸本体;11、第一引水槽;21、导流槽;22、排水管;3、一级防护面;31、种植土层;32、钢丝网层;33、喷薄基质含草籽层;4、U型钢筋锚钉;5、二级平台导流沟;51、土工布;52、HDPE防渗土工膜;53、石笼护垫;6、二级防护面;61、护面种植土;62、第一聚酯长纤维无纺布;63、加筋三维植被网;64、喷播含草籽基质层;7、坡底石笼填石固脚;71、砂砾石垫层;72、第二聚酯长纤维无纺布;73、石笼填石;8、二级坡面顺坡排水沟。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一并参阅图1

图4,其中,一种抗寒、排水功能的生态护岸结构,包括护岸本体1,护岸本体1的顶部一侧设置有一级防护面3,一级防护面3由内至外依次设置有种植土层31、钢丝网层32和种植层33,护岸本体1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引水槽11,第一引水槽11为凹形结构,第一引水槽11由内之外依次铺设土工布51和袋装原状土13,土工布51之间设置有第一HDPE防渗土工膜12,护岸本体1相对于一级防护面3的底部设置有二级防护面6,二级防护面6的顶部开设有二级平台导流沟5,第一引水槽11和二级平台导流沟5之间开设有导流槽21,导流槽21内设置有排水管22,排水管2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引水槽11和二级平台导流沟5相连接,二级防护面6由内至外依次设置有护面种植土61、第一聚酯长纤维无纺布62、加筋三维植被网63和喷播含草籽基质层64,一级防护面3和二级防护面6的表面均铺设插入有U型钢筋锚钉4,二级防护面6的底部设置有坡底石笼填石固脚7,二级防护面6和坡底石笼填石固脚7之间相对于护岸本体1上等间距开设有二级坡面顺坡排水沟8,二级平台导流沟5和二级坡面顺坡排水沟8结构由内至外依次铺设有土工布51和石笼护垫53,土工布51之间设置有第二HDPE防渗土工膜,坡底石笼填石固脚7由内至外依次设置有石笼填石73、第二聚酯长纤维无纺布72和砂砾石垫层71。
[0023]其中,排水管22埋深深度不小于1.5m。
[0024]其中,护岸本体1坡度为30
°
~70
°

[0025]其中,一级防护面3和二级防护面6上的种植层33和喷播含草籽基质层64种植土厚度20cm,种植土宜采用现状细粒土和牛羊粪4:1拌合而成。
[0026]其中,护岸本体1适用于坡顶与坡底高差15m~50m为宜,二级防护面6高度3m~5m为宜。
[0027]其中,第一引水槽11沟深约为1m~2m,开挖面铺设防渗材料,并设置袋装土保护层厚度宜为30cm。
[0028]其中,的U型钢筋锚钉4采用直径8mm,入土深度应大于0.5m,密度不小于1根/m2,宜采用带螺纹钢筋加工制作而成。
[0029]其中,二级防护面6选用加筋三维植被网中三维聚丙烯材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寒、排水功能的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护岸本体(1),所述护岸本体(1)的顶部一侧设置有一级防护面(3),所述一级防护面(3)由内至外依次设置有种植土层(31)、钢丝网层(32)和种植层(33),所述护岸本体(1)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引水槽(11),所述第一引水槽(11)为凹形结构,所述第一引水槽(11)由内之外依次铺设土工布(51)和袋装原状土(13),所述土工布(51)之间设置有第一HDPE防渗土工膜(12),所述护岸本体(1)相对于所述一级防护面(3)的底部设置有二级防护面(6),所述二级防护面(6)的顶部开设有二级平台导流沟(5),所述第一引水槽(11)和所述二级平台导流沟(5)之间开设有导流槽(21),所述导流槽(21)内设置有排水管(22),所述排水管(2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引水槽(11)和所述二级平台导流沟(5)相连接,所述二级防护面(6)由内至外依次设置有护面种植土(61)、第一聚酯长纤维无纺布(62)、加筋三维植被网(63)和喷播含草籽基质层(64),所述一级防护面(3)和所述二级防护面(6)的表面均铺设插入有U型钢筋锚钉(4),所述二级防护面(6)的底部设置有坡底石笼填石固脚(7),所述二级防护面(6)和所述坡底石笼填石固脚(7)之间相对于所述护岸本体(1)上等间距开设有二级坡面顺坡排水沟(8),所述二级平台导流沟(5)和二级坡面顺坡排水沟(8)结构由内至外依次铺设有土工布(51)和石笼护垫(53),所述土工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乾坤胡保安东闻多范昕然石琛曾强翟姗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天津生态环保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