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止血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3712349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止血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属于医用材料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配比的组分组成:不饱和碳碳双键接枝改性的氧化海藻酸盐1~10份,硫醇基接枝改性的羧甲基壳聚糖1~1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组合物可制备成止血粉,具有快速自凝胶化特点,与血液接触后可以快速自凝胶化,对创面起到封闭作用,防止创面出血,止血效果优异。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止血组合物还可以制备成止血水凝胶,该止血水凝胶兼具ESD黏膜垫作用和对术后伤口起封闭、止血、修复的“双功能”的材料,同时解决现有ESD中SFC材料衬垫效果差、术中/后并发症等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止血组合物可一物多用,且止血效果优异,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止血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用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止血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技术介绍

[0002]急性创伤后的不可控出血是导致伤亡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止血手段难以在战场、事故和院前急救等情景使用。因此,各种形式的止血材料被研发,包括粉末、海棉、纱布和水凝胶。其中,粉末类止血材料使用便捷、易储存、在不规则伤口中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此外,粉末基止血材料比表面积大和吸水率高能充分浓缩血液中凝血成分,在临床和战场中有广泛的应用。止血凝胶也是止血常用的手段,与止血粉相比,其主要具有优异的可注射性和可塑形性,可更加与创面贴合实现止血。特别适用于体内止血。
[0003]然而,传统的止血粉抗血压能力弱,在伤口大出血时使用易被血液冲刷分散,导致止血失败。目前市场上出现的止血凝胶产品多是由纤维蛋白制作而成,除此之外,明胶、透明质酸以及壳聚糖等材料也逐渐被使用,但是现有的止血凝胶也往往存在粘附能力较弱的缺点,容易被血液冲掉,降低其止血效果。
[0004]因此,如何提升现有止血粉末和止血凝胶的抗血压能力,扩展它们在大出血伤口中的应用是当期亟需解决的问题。其中,设计一种在喷洒到创面后可通过与血液后接触后快速自凝胶化,并起到快速封堵创面和浓缩血液中的凝血因子目的的自凝胶化止血材料将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和临床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止血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止血的组合物,它是由如下重量配比的组分组成:
[0007]不饱和碳碳双键接枝改性的氧化海藻酸盐1~10份,硫醇基接枝改性的羧甲基壳聚糖1~10份。
[0008]进一步地,前述的组合物是由如下重量配比的组分组成:
[0009]不饱和碳碳双键接枝改性的氧化海藻酸盐3~7份,硫醇基接枝改性的羧甲基壳聚糖3~7份。
[0010]进一步地,前述的组合物是由如下重量配比的组分组成:
[0011]不饱和碳碳双键接枝改性的氧化海藻酸盐7份,硫醇基接枝改性的羧甲基壳聚糖3份。
[0012]进一步地,所述不饱和碳碳双键接枝改性的氧化海藻酸盐中海藻酸盐氧化度为14%~50%;和/或,所述不饱和碳碳双键接枝改性的氧化海藻酸盐中不饱和碳碳双键接枝率为24%~37%;
[0013]和/或,所述硫醇基接枝改性的羧甲基壳聚糖中硫醇接枝率为24%~52%。
[0014]进一步地,所述不饱和碳碳双键接枝改性的氧化海藻酸盐为马来酰亚胺接枝改性
的氧化海藻酸盐;和/或,所述硫醇基接枝改性的羧甲基壳聚糖为半胱胺盐酸盐接枝改性的羧甲基壳聚糖;
[0015]优选地,所述海藻酸盐为海藻酸钠;和/或,所述羧甲基壳聚糖为取代度小于1的O

羧甲基壳聚糖。
[0016]进一步地,所述不饱和碳碳双键接枝改性的氧化海藻酸盐为马来酰亚胺接枝改性的氧化海藻酸钠,所述马来酰亚胺接枝改性的氧化海藻酸钠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7](1)将氧化海藻酸钠溶于溶剂中,溶解得到氧化海藻酸钠溶液;
[0018](2)在氧化海藻酸钠溶液中加入EDC和NHS,再加入马来酰亚胺盐酸盐,反应;
[0019](3)反应后,透析,干燥,即得马来酰亚胺接枝改性的氧化海藻酸钠;
[0020]优选地,
[0021]步骤(1)中,所述溶剂为MES溶液、PBS溶液或去离子水;和/或,步骤(1)中,所述氧化海藻酸钠溶液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3%;
[0022]和/或,步骤(2)中,所述氧化海藻酸钠物质的量与EDC和NHS总物质的量之比为1:1.5~3;和/或,步骤(2)中,所述EDC和NHS的摩尔比或质量比是1:1~1.5;和/或,步骤(2)中,所述氧化海藻酸钠物质的量与马来酰亚胺盐酸盐物质的量之比为1:1~2;和/或,步骤(2)中,所述反应为室温反应12~24h;
[0023]和/或,步骤(3)中,所述透析时先置于0.01~0.05M HCl去离子水溶液中透析3~5天,再置于去离子水中透析12~24h;
[0024]更优选地,
[0025]步骤(2)中,所述反应时,每6h调一次反应液的pH,保持pH值在5.0~5.5;
[0026]和/或,步骤(3)中,所述透析袋截留量为3.5~8kDa;和/或,步骤(3)中,所述透析时每6~12h换一次水。
[0027]进一步地,所述硫醇基接枝改性的羧甲基壳聚糖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8]1)将羧甲基壳聚糖溶于溶剂中,溶解得到羧甲基壳聚糖溶液;
[0029]2)在羧甲基壳聚糖溶液中加入EDC,再加入半胱胺盐酸盐,反应;
[0030]3)反应后,透析,冷冻干燥,醇析,即得巯基羧甲基壳聚糖;
[0031]优选地,
[0032]步骤1)中,所述溶剂为去离子水或PBS溶液;和/或,步骤1)中,所述羧甲基壳聚糖溶液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5%;
[0033]和/或,步骤2)中,所述羧甲基壳聚糖物质的量与EDC物质的量之比为1:1.5~3;和/或,步骤2)中,所述羧甲基壳聚糖物质的量与半胱胺盐酸盐物质的量之比为1:1~2;和/或,步骤2)中,所述反应为室温反应12~24h;
[0034]和/或,步骤3)中,所述透析时置于0.005~0.05M的硼砂溶液中透析3~5天,再置于去离子水中透析12~24h;和/或,步骤3)中,所述冷冻干燥前加入DTT搅拌反应;和/或,步骤3)中,所述醇析使用无水乙醇;
[0035]更优选地,
[0036]步骤3)中,所述透析袋截留量为3.5~8kDa;和/或,步骤(3)中,所述透析时每12h换一次水。
[003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前述的组合物在制备止血粉中的用途。
[003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前述的组合物在制备止血粉水凝胶或消化道ESD用水凝胶中的用途。
[0039]本专利技术的术语解释:
[0040]本专利技术所述“接枝改性”是指:聚合物主链上通过化学键结合连接特定的支链结构或功能性侧基的反应。本专利技术“接枝率”是指:接枝率(%)=(结合连接到聚合物主链上的支链结构或功能性侧基的物质的量/聚合物主链的物质的量)*100%。
[0041]本专利技术所述“氧化海藻酸盐”是指:对海藻盐进行氧化改性,使得海藻盐结构中的部分糖醛酸单元C2和C3位置的羟基转变为醛基,示意结构式为:其中羧酸根与带1个正电荷的阳离子(例如Na
+
、K
+
)结合。
[0042]本专利技术所述海藻酸盐优选为海藻酸钠,氧化海藻酸盐优选为氧化海藻酸钠,示意结构式为:
[0043]本专利技术所述“含有不饱和碳碳双键接枝改性的氧化海藻酸盐”是指:海藻酸盐分子糖醛酸单元经过NaIO4氧化生成醛基,并接枝了含有不饱和碳碳双键基团的结构,进而形成的聚合物。
[0044]本专利技术所述“不饱和碳碳双键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止血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如下重量配比的组分组成:不饱和碳碳双键接枝改性的氧化海藻酸盐1~10份,硫醇基接枝改性的羧甲基壳聚糖1~1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如下重量配比的组分组成:不饱和碳碳双键接枝改性的氧化海藻酸盐3~7份,硫醇基接枝改性的羧甲基壳聚糖3~7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如下重量配比的组分组成:不饱和碳碳双键接枝改性的氧化海藻酸盐7份,硫醇基接枝改性的羧甲基壳聚糖3份。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饱和碳碳双键接枝改性的氧化海藻酸盐中海藻酸盐氧化度为14%~50%;和/或,所述不饱和碳碳双键接枝改性的氧化海藻酸盐中不饱和碳碳双键接枝率为24%~37%;和/或,所述硫醇基接枝改性的羧甲基壳聚糖中硫醇接枝率为24%~5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饱和碳碳双键接枝改性的氧化海藻酸盐为马来酰亚胺接枝改性的氧化海藻酸盐;和/或,所述硫醇基接枝改性的羧甲基壳聚糖为半胱胺盐酸盐接枝改性的羧甲基壳聚糖;优选地,所述海藻酸盐为海藻酸钠;和/或,所述羧甲基壳聚糖为取代度小于1的O

羧甲基壳聚糖。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饱和碳碳双键接枝改性的氧化海藻酸盐为马来酰亚胺接枝改性的氧化海藻酸钠,所述马来酰亚胺接枝改性的氧化海藻酸钠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氧化海藻酸钠溶于溶剂中,溶解得到氧化海藻酸钠溶液;(2)在氧化海藻酸钠溶液中加入EDC和NHS,再加入马来酰亚胺盐酸盐,反应;(3)反应后,透析,干燥,即得马来酰亚胺接枝改性的氧化海藻酸钠;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溶剂为MES溶液、PBS溶液或去离子水;和/或,步骤(1)中,所述氧化海藻酸钠溶液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3%;和/或,步骤(2)中,所述氧化海藻酸钠物质的量与EDC和NHS总物质的量之比为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解慧琪雷雄心邹晨宇胡娟娟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