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旋翼无人机的电磁侦察干扰与成像一体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2339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19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多旋翼无人机的电磁侦察干扰与成像一体化装置,涉及航天应用技术领域。该一种基于多旋翼无人机的电磁侦察干扰与成像一体化装置包括:多旋翼安装平台和电子机构。所述多旋翼安装平台的下端面安装有多旋翼起落架和平台支撑架,且所述平台支撑架的侧壁安装有平台支撑板。本申请通过对电源模块、雷达侦察天线阵列、通信侦察天线阵列、射频模块、功分器、IMU单元、数字单元和成像天线阵列进行集成,并可配合无人机使用,形成稳定、协调、安全的一套装置,可实现侦察、干扰、成像等多种功能,能显著提高系统利用效率,简化系统构成,快速应对新的应用需求。快速应对新的应用需求。快速应对新的应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多旋翼无人机的电磁侦察干扰与成像一体化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航天应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多旋翼无人机的电磁侦察干扰与成像一体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侦察、干扰、成像是未来电子信息系统中的重要组成要素,目前各个功能是基于独立设计的思路,每种功能都是一套独立的设备,这样会导致整个系统臃肿、复杂,且体积大、重量重,不利于多功能快速切换与融合。因此,采用模块化、开放式、可重构系统架构设计思想,以一套一体化设备即实现侦察、干扰、成像等多种功能,能显著提高系统利用效率,简化系统构成,快速应对新的应用需求。
[0003]随着多旋翼无人机的商业普及,将多功能一体化系统搭载于多旋翼无人机,能充分实现该系统灵活放飞、轻巧便携、快速响应任务的优势。多功能一体化系统包含天线、射频、处理等模块,充分考虑电磁串扰、环境适应性、平衡性、机械强度、飞行气动等多种因素,提出一种方案将各模块安装于无人机平台,形成稳定、协调、安全的一套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基于多旋翼无人机的电磁侦察干扰与成像一体化装置,所述一种基于多旋翼无人机的电磁侦察干扰与成像一体化装置可应对新的应用需求。
[0005]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基于多旋翼无人机的电磁侦察干扰与成像一体化装置,包括:多旋翼安装平台和电子机构。所述多旋翼安装平台的下端面安装有多旋翼起落架和平台支撑架,且所述平台支撑架的侧壁安装有平台支撑板,所述平台支撑板的上端面安装有电源模块,所述平台支撑架的下端面安装有固定碳纤维支撑板,所述碳纤维支撑板的两侧均安装有固定连接支架,两个所述固定连接支架的侧壁分别安装有雷达侦察天线阵列和通信侦察天线阵列;所述电子机构包括射频模块、功分器、IMU单元、数字单元和成像天线阵列,所述射频模块、所述功分器、所述IMU单元和所述数字单元均安装在所述碳纤维支撑板的上端面,所述成像天线阵列通过角度可调支架与所述碳纤维支撑板连接。
[0006]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基于多旋翼无人机的电磁侦察干扰与成像一体化装置,有益效果是通过多旋翼安装平台、平台支撑架、平台支撑板、碳纤维支撑板、固定连接支架和角度可调支架配合,对电源模块、雷达侦察天线阵列、通信侦察天线阵列、射频模块、功分器、IMU单元、数字单元和成像天线阵列进行集成,并可配合无人机使用,形成稳定、协调、安全的一套装置,可实现侦察、干扰、成像等多种功能,能显著提高系统利用效率,简化系统构成,快速应对新的应用需求。
[0007]另外,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基于多旋翼无人机的电磁侦察干扰与成像一体化装置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0008]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多旋翼起落架对称设置有两个,且所述碳纤维支撑板
和所述多旋翼起落架错开设置。
[0009]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多旋翼起落架包括竖管和横管,且所述竖管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竖管的顶端与所述多旋翼安装平台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竖管的底端与所述横管连通,且所述碳纤维支撑板位于两个所述竖管之间。
[0010]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平台支撑架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平台支撑架分别位于所述平台支撑板的两侧,所述平台支撑板的两侧与对应的所述平台支撑架固定连接。
[0011]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平台支撑板设置有两个,所述电源模块为蓄电池,且所述电源模块位于两个所述平台支撑板之间。
[0012]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平台支撑架和所述平台支撑板之间通过螺钉螺纹连接,且所述平台支撑架的侧壁沿其高度方向间隔开设有与螺钉相匹配的螺孔。
[0013]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功分器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功分器分别位于所述碳纤维支撑板上端面的两侧。
[0014]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角度可调支架包括加强筋、调节架和导轨块,所述加强筋固定于所述碳纤维支撑板的下端面,所述调节架的一侧通过转轴与所述加强筋转动连接,所述导轨块固定于所述加强筋侧壁,所述调节架的表面设置有螺栓,所述导轨块的表面开设有与所述螺栓相对应的滑槽,所述螺栓的螺纹段滑动穿过所述滑槽,且所述螺栓的螺纹段螺纹套接有螺母,所述调节架与所述成像天线阵列连接。
[0015]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调节架和所述导轨块位于所述螺栓的头部和所述螺母之间,且所述调节架和所述螺栓的头部之间与所述导轨块和所述螺母之间均设置有垫圈。
[0016]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加强筋在所述碳纤维支撑板的下端面对称设置有两个,且所述加强筋的截面呈L形。
[0017]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碳纤维支撑板的下端面设置有导线调节机构,所述导线调节机构包括外圆管、内圆轴和偏心块,所述外圆管固定在所述碳纤维支撑板的下端面,所述外圆管的内部固定有下限位环,所述内圆轴滑动插接在所述下限位环的内部,且所述内圆轴的轴身紧固套接有上限位环,所述上限位环位于所述下限位环的上方,所述内圆轴的顶端固定有阻尼胶块,且所述阻尼胶块的顶端紧贴着所述碳纤维支撑板,所述偏心块固定在所述内圆轴的底端,且所述偏心块的表面开设有过线通孔。
[0018]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上限位环的上端面与所述碳纤维支撑板的下端面之间和所述上限位环的下端面与所述下限位环的上端面之间均设置有滚珠,且所述碳纤维支撑板的下端面、所述下限位环的上端面以及所述上限位环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与对应的所述滚珠滚动贴合。
[0019]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下限位环的中心开设有与所述内圆轴相对应的圆孔,且所述内圆轴和所述下限位环的内壁间隙配合。
[0020]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碳纤维支撑板的下端面、所述下限位环的上端面以及所述上限位环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开设有与所述滚珠相对应的环形槽。
[0021]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过线通孔截面呈圆形,且所述过线通孔的内壁设置有圆角。
[0022]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碳纤维支撑板的下端面设置有抗压机构,所述抗压机构包括两个引流斜板,且两个所述引流斜板对称分布在所述外圆管的两侧,两个所述引流
斜板的上端面均安装有抗压连板,且所述抗压连板的上端面和所述碳纤维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引流斜板的表面和所述碳纤维支撑板的表面均开设有线孔。
[0023]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两个所述引流斜板的相对侧安装有至少两个导向杆,且至少两个所述导向杆的杆身均滑动安装有两个滑块,两个所述滑块的底端均安装有弧形板,且两个所述弧形板对称设置,两个所述滑块和对应的所述引流斜板之间安装有弹簧,两个所述弧形板的相对侧与所述内圆轴贴合,所述内圆轴轴身沿周向等距设置有第一卡凸,两个所述弧形板的相对侧均设置有第二卡凸,且所述第一卡凸和所述第二卡凸卡合。
[0024]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两个所述弧形板的相对侧贴合,且两个所述弧形板的上端面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引流斜板的下端面贴合。
[0025]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多旋翼无人机的电磁侦察干扰与成像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旋翼安装平台(100),所述多旋翼安装平台(100)的下端面安装有多旋翼起落架(110)和平台支撑架(120),且所述平台支撑架(120)的侧壁安装有平台支撑板(130),所述平台支撑板(130)的上端面安装有电源模块(140),所述平台支撑架(120)的下端面安装有固定碳纤维支撑板(150),所述碳纤维支撑板(150)的两侧均安装有固定连接支架(160),两个所述固定连接支架(160)的侧壁分别安装有雷达侦察天线阵列(170)和通信侦察天线阵列(180);电子机构(300),所述电子机构(300)包括射频模块(310)、功分器(320)、IMU单元(330)、数字单元(340)和成像天线阵列(350),所述射频模块(310)、所述功分器(320)、所述IMU单元(330)和所述数字单元(340)均安装在所述碳纤维支撑板(150)的上端面,所述成像天线阵列(350)通过角度可调支架(360)与所述碳纤维支撑板(150)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旋翼无人机的电磁侦察干扰与成像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旋翼起落架(110)对称设置有两个,且所述碳纤维支撑板(150)和所述多旋翼起落架(110)错开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旋翼无人机的电磁侦察干扰与成像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旋翼起落架(110)包括竖管(111)和横管(112),且所述竖管(111)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竖管(111)的顶端与所述多旋翼安装平台(100)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竖管(111)的底端与所述横管(112)连通,且所述碳纤维支撑板(150)位于两个所述竖管(111)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旋翼无人机的电磁侦察干扰与成像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支撑架(120)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平台支撑架(120)分别位于所述平台支撑板(130)的两侧,所述平台支撑板(130)的两侧与对应的所述平台支撑架(120)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军雷伟昌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网电空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