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组织注射填充用聚乳酸类微球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12247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软组织注射填充用聚乳酸类微球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软组织注射填充用聚乳酸类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聚乳酸类材料配制成分散相溶液,将聚乙烯醇配置成连续相溶液;S2、将分散相溶液和连续相溶液制成油包水或水包油的液滴;S3、将步骤S2得到的液滴加入表面活性剂进行预固化,再加入固化剂进行固化,然后清洗、干燥,即得。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制得的软组织注射填充用聚乳酸类微球,粒径范围为50~70μm,微球是规则的球形,且微球表面光滑,粒径均一可控、分布窄、球形度好、产率高,无需进一步筛分。无需进一步筛分。无需进一步筛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组织注射填充用聚乳酸类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药
,具体涉及一种软组织注射填充用聚乳酸类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人民对健康和医美提出了越来越高的需求。在美容皮肤科领域,通过将可注射的医用材料注入皮内或皮下,可以使软组织扩张,进而可用于填充除皱、修复局部组织缺损以及祛除凹陷性痤疮瘢痕等。目前应用在美容皮肤科临床的可注射的医用材料主要有胶原、透明质酸及甲基丙烯酸甲酯等。其中,透明质酸由于具有较好的填充效果、较高的安全性及较为低廉的价格,成为最为普及的软组织注射填充用医用材料。但是,由于透明质酸的降解速度较快,导致患者通常在3~6个月左右,就需要再次进行注射。
[0003]近年来,聚乳酸作为完全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在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领域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如可吸收医用膜、可吸收内固定螺钉、眼内缓释植片、载药微球等。作为聚乳酸的主要生产合成原料,乳酸具有显著的环保性、无毒无害、可再生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应用特征优势。聚乳酸材料在生物体内可被充分有效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由于聚乳酸材料的这些特性,使聚乳酸微球在软组织注射填充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已有研究表明,在聚乳酸降解过程中产生的乳酸具有通过上调相关细胞的胶原生成信号来刺激刺激胶原蛋白生成的作用。聚乳酸相对较慢的降解速度,可以使填充部位逐渐被新生的自体组织代替,达到长效填充的效果。
[0004]传统的聚乳酸微球制备方法做制备的微球粒径分布较宽,尺寸难以按需精准控制。且不均一的粒径容易造成堵针并引起结节等不良反应。用微流控的方法可以制备生成粒径均一的聚乳酸微球,但该方法所制备的微球粒径较小,且生产效率较低。
[0005]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聚乳酸类微球的制备方法,能够制得粒径均一、分布窄、球形度好、产率高的聚乳酸类微球,可以应用于软组织注射填充医用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组织注射填充用聚乳酸类微球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制得的软组织注射填充用聚乳酸类微球,粒径范围为10~200μm,优选50~70μm,所述微球是规则的球形,且制得的聚乳酸类微球表面光滑,粒径均一可控,分布窄,球形度好,产率高,无需进一步筛分。
[0007]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种软组织注射填充用聚乳酸类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S1、将聚乳酸类材料配制成分散相溶液,将聚乙烯醇配置成连续相溶液;
[0010]S2、将分散相溶液和连续相溶液制成油包水或水包油的液滴;
[0011]S3、将步骤S2得到的液滴加入表面活性剂进行预固化,再加入固化剂进行固化,然后清洗、干燥,即得软组织注射填充用聚乳酸类微球。
[0012]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中所述液滴通过微球制备模块进行制备:
[0013]所述微球制备模块包括通连续相外管(4),所述通连续相外管内设置有通分散相内管(2),所述通分散相内管(2)一端连通连接部(1),另一端设有多轴阵列式针头(3);
[0014]所述步骤S2的具体过程为:将连续相溶液注入所述通连续相外管(4),将分散相溶液通过所述连接部(1)注入所述通分散相内管(2)中,并从所述多轴阵列式针头(3)中流出;在剪切力的作用下连续相溶液和分散相溶液形成水包油或油包水的液滴。
[0015]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1)通过软管与通分散相内管(2)连接,所述连接部(1)的直径小于等于通分散相内管(2)的直径。
[0016]更进一步地,所述多轴阵列式针头(3)还可以替换为具有不同直径和结构的管路,具体为十字型、Y字型、T字型等。
[0017]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中分散相溶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聚乳酸类材料溶于溶剂中,配置成浓度范围为50~650g/L的分散相溶液。
[0018]更进一步地,所述分散相溶液的浓度为200~450g/L。
[0019]进一步地,所述聚乳酸类材料选自聚乳酸、聚乳酸

羧基乙酸共聚物、聚乳酸

己内酯共聚物、聚乳酸

乙二醇共聚物、聚乳酸

己内酯

羧基乙酸共聚物、聚乳酸

己内酯

乙二醇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溶剂选自二氯甲烷、三氯甲烷或乙酸乙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0]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中连续相溶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聚乙烯醇溶于纯水中,配置成质量浓度范围为0.5~8.5%的连续相溶液;所述聚乙烯醇的醇解度为78.5~89mol%,黏度:2.8~66.0mPa.s。采用此醇解度和黏度范围内的聚乙烯醇作为连续相溶液的制备原料,能够对聚乳酸微球的成球过程起到保护作用,使制得的微球的分散效果更好。
[0021]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中分散相溶液和连续相溶液的流速比为1:5~25。
[0022]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中分散相溶液和连续相溶液的流速比为1:10~15。
[0023]在该流速比下,能够有利于步骤S2中的液滴形成水包油的乳液状态,从而可以获得更加稳定的分散性较好、形貌为均匀球形的聚乳酸类微球,保证微球的粒径范围在50~70μm之间。
[0024]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中,向步骤S3得到的液滴中加入表面活性剂,搅拌10~30min,进行预固化处理,接着加入固化剂,固化处理1~3h,然后分离清洗、干燥,即得软组织注射填充用聚乳酸类微球。
[0025]更进一步地,所述表面活性剂为聚乙烯醇、明胶或吐温80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固化剂为乙醇、甲醇或戊二醛中的其中一种。
[0026]更进一步地,所述液滴、表面活性剂与固化剂的质量比为100:(1~5):(1~10)。
[0027]通过对步骤S2中制得的液滴通过采用特定的表面活性剂和固化剂分别进行预固化处理,和固化处理,同时对液滴与表面活性剂、固化剂的用量进行限定,能够保证制得的微球的粒径均一,分散效果更好,同时,能够有利于提高产品生产效率及产率。
[0028]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中的干燥方法为真空干燥或冷冻干燥。
[002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上述制备方法制得的软组织注射填充用聚乳酸类微球。
[0030]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聚乳酸类微球的制备方法中,通过控制分散相溶液和连续相溶液在微球制备模块中混合时流速比及聚乙烯醇黏度,能够对液滴的形成及性质产生重要影
响,使得流速较慢的内相在两相界面的剪切作用下“断裂”形成液滴,并且选择内管端头为多轴阵列式多管针头,可快速高效产生可控微球,可使得微球尺寸均一,实现对微球产品性质的调控。
[003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软组织注射填充用聚乳酸类微球具有以下优势:
[0032](1)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备方法,使得分散相溶液和流动相溶液在微球制备模块中通过剪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组织注射填充用聚乳酸类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聚乳酸类材料配制成分散相溶液,将聚乙烯醇配置成连续相溶液;S2、将分散相溶液和连续相溶液制成油包水或水包油的液滴;S3、将步骤S2得到的液滴加入表面活性剂进行预固化,再加入固化剂进行固化,然后清洗、干燥,即得软组织注射填充用聚乳酸类微球。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组织注射填充用聚乳酸类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所述液滴通过微球制备模块进行制备;所述微球制备模块包括通连续相外管(4),所述通连续相外管内设置有通分散相内管(2),所述通分散相内管(2)一端连通连接部(1),另一端设有多轴阵列式针头(3);所述步骤S2的具体过程为:将连续相溶液注入所述通连续相外管(4),将分散相溶液通过所述连接部(1)注入所述通分散相内管(2)中,并从所述多轴阵列式针头(3)中流出;在剪切力的作用下连续相溶液和分散相溶液形成水包油或油包水的液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组织注射填充用聚乳酸类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分散相溶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聚乳酸类材料溶于溶剂中,配置成浓度范围为50~650g/L的分散相溶液;所述聚乳酸类材料选自聚乳酸、聚乳酸

羧基乙酸共聚物、聚乳酸

己内酯共聚物、聚乳酸

乙二醇共聚物、聚乳酸

己内酯

羧基乙酸共聚物、聚乳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宏杰赵振鹏曹迎佳吴昊李晓萍
申请(专利权)人:汉商生物技术成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