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豆借墒播种方法及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3711762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豆借墒播种方法及设备,涉及大豆种植领域,其方法包括将大豆条播于土壤表层,然后将大豆两侧的土壤翻盖于大豆之上,形成一定高度的地垄;其设备包括种箱,所述种箱的底部设置有排种器,所述排种器底部的出种口设置有排种管,所述排种管后部的两侧均设置有覆土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大豆直接播于土壤表层,可以借助春季微小降水后土壤表层的水分发芽,而且该种植方式由于起垄种植,有效的缓解由于“卸耧雨”造成的土壤表面板结,种子无法破土的难题;其次是由于种子播于地表,而不是地下,有效提高了大豆最下层豆荚的高度,基本可以满足机械收获的需求,解决了最下层豆荚的机械收获难题。械收获难题。械收获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豆借墒播种方法及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大豆种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豆借墒播种方法及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如图5所示,大豆的常规种植模式一般都是先开沟播种然后覆土,播种深度一般在5cm左右。华北平原春季降雨少、雨量小,一般降雨只能使土壤表皮湿润,常规播种方式无法满足大豆播种需求,必须通过灌溉,足墒播种,否则无法种植。而夏大豆播种常见的问题是大豆播种后遭遇“卸耧雨”,即播种后遇雨,雨后土壤表层地皮干燥结痂,种子很难钻出地面,常需要人工破除土壤表层板结,容易出现苗不齐,出苗率低甚至毁苗重播的现象。
[0003]此外常规播种方式由于大豆播种深度5cm左右,使得大豆成熟后有5cm左右的植株基部位于地下,大豆植株降低,最底层的结荚位置随之降低,由于常规大豆收割机割刀高度的限制,大豆收割后留茬在7cm左右,经常使得最底层的豆荚在机械收获时无法收取,造成了浪费,因此大豆的结荚高度是大豆品种重要的机械化收获指标,也是近年来大豆育种的主要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豆借墒播种方法及设备,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豆借墒播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大豆条播于土壤表层,然后将大豆两侧的土壤翻盖于大豆之上,形成一定高度的地垄。
[0006]优选的,所述地垄高7~8cm。
[0007]一种用于上述大豆借墒播种方法的设备,包括种箱,所述种箱的底部设置有排种器,所述排种器底部的出种口设置有排种管,所述排种管后部的两侧均设置有覆土装置。
[0008]优选的,所述种箱设置在机架上,所述机架通过三点悬挂连接在动力机械上,所述机架的后部设置有镇压辊,所述镇压辊通过链条与所述排种器的槽轮轴动力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排种管的下端设置有拨土器。
[0010]优选的,所述拨土器包括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上端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支撑腿的两侧均设置有可转动的圆盘,两个所述圆盘的前部互相靠近,两个所述圆盘的后部互相远离,所述支撑腿的后部固定套,所述固定套与所述排种管套接配合。
[0011]优选的,所述覆土装置包括铲尖,所述铲尖的两侧均设置有内凹的弧形铲面,所述铲尖的后部通过铲腿与所述机架连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
[0013]本专利技术将大豆直接播于地面,通过覆土装置将两侧土壤翻盖于大豆之上,形成了高7至8cm的地垄,而大豆位于土壤表层,可以借助春季微小降水后土壤表层的水分发芽,而且该种植方式由于起垄种植,有效的缓解由于“卸耧雨”造成的土壤表面板结,种子无法破土的难题;其次是由于种子播于地表,而不是地下,有效提高了大豆最下层豆荚的高度,基
本可以满足机械收获的需求,解决了最下层豆荚的机械收获难题。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5]图1为采用本专利技术大豆借墒播种方法种植示意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大豆借墒播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拨土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专利技术覆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传统大豆种植模式。
[0020]附图标记说明:1、种箱;2、排种器;3、排种管;4、覆土装置;401、铲尖;402、弧形铲面;403、铲腿;5、机架;6、镇压辊;7、拨土器;701、支撑腿;702、圆盘;703、固定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2]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3]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4]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大豆借墒播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大豆条播于土壤表层,然后将大豆两侧的土壤翻盖于大豆之上,形成一定高度的地垄。地垄高为7至8cm,大豆在进行收割时,收割机割刀贴着垄面进行收割。
[0025]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用于实现大豆借墒播种方法的设备,该设备包括种箱1,种箱1的底部设置有排种器2,排种器2底部的出种口设置有排种管3,排种管3后部的两侧均设置有覆土装置4。
[0026]播种时,排种器2将种箱1中的种子通过排种管3播于土壤表层,然后排种管3后部两侧的覆土装置4同时向大豆种子上覆土,形成一定高度的地垄。
[0027]在本实施例中,种箱1呈长条状,种箱1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排种器2、排种管3。种箱1安装在在机架5上,在机架5前部设置有三点悬挂结构,机架5通过三点悬挂连接在动力机械上。
[0028]在本实施例中,排种器2为槽轮式排种器,需要说明的是,槽轮式排种器通过内部的槽轮转动实现排种动作,槽轮式排种器在农业播种机械中常用到的器件,其具体结构再此不在赘述。在机架5的后部设置有镇压辊6,镇压辊6可将翻土之后形成的地垄进行镇压滚
动,使得地垄高度维持在7至8cm。同时镇压辊6还起到限深轮的作用。
[0029]镇压辊6通过其端部的连接臂活动铰接在机架5上,镇压辊6的其中一端通过链条与排种器2的槽轮轴动力连接。镇压辊6在滚动的过程中通过链条将动力传递到排种器2的槽轮轴,进而驱动槽轮转动。
[0030]排种管3一般为柔性波纹管,在其排种的过程中其下端口可能受土块撞击,为此在排种管3的下端设置有拨土器7。拨土器7可将排种管3前部的土块拨开。
[0031]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拨土器7包括支撑腿701,支撑腿701的上端与机架5连接,支撑腿701的两侧均设置有可转动的圆盘702,两个圆盘702的前部互相靠近,两个圆盘702的后部互相远离,支撑腿701的后部固定套703,固定套703与排种管3套接配合。
[0032]可以实现覆的结构很多,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覆土装置4为开沟铲形式,其结构包括铲尖401,铲尖401的两侧均设置有内凹的弧形铲面402,铲尖401的后部通过铲腿403与机架5连接。两个排种管3之间可共用一个覆土装置4。
[0033]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豆借墒播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大豆条播于土壤表层,然后将大豆两侧的土壤翻盖于大豆之上,形成一定高度的地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豆借墒播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垄高7~8cm。3.一种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豆借墒播种方法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种箱(1),所述种箱(1)的底部设置有排种器(2),所述排种器(2)底部的出种口设置有排种管(3),所述排种管(3)后部的两侧均设置有覆土装置(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豆借墒播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种箱(1)设置在机架(5)上,所述机架(5)通过三点悬挂连接在动力机械上,所述机架(5)的后部设置有镇压辊(6),所述镇压辊(6)通过链条与所述排种器(2)的槽轮轴动力连接。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建孙世军肖宇代广君高建海孙墨林尹亚楠张丽张巧丽
申请(专利权)人:沧县建丰农机专业合作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