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无人船技术的水面清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1594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11
一种基于无人船技术的水面清污装置,包括船体、动力装置、垃圾引导装置、垃圾过滤装置和控制器,所述船体上设有垃圾进料口和连接于垃圾进料口的垃圾进料腔,所述垃圾引导装置包括连接于船体的两个铰链基座、铰链连接于铰链基座的第一引导臂、铰链连接于铰链基座的第二引导臂、用于驱动第一引导臂旋转的第一旋转电机和用于驱动第二引导臂旋转的第二旋转电机,所述第一铰链基座和第二铰链基座分别位于垃圾进料口的左右两侧,所述垃圾过滤装置包括连接于垃圾进料腔的过滤网元件、连接于垃圾进料腔的抽水管、连接于抽水管的抽水泵和连接于抽水泵的排水管,所述控制器分别与动力装置、第一旋转电机、第二旋转电机、抽水泵电连接。第二旋转电机、抽水泵电连接。第二旋转电机、抽水泵电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无人船技术的水面清污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水利工程清污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无人船技术的水面清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也不断提高,尤其是对河段的保护也在不断提高,现有技术中,水面清漂工作也从人工向无人船自动化清污技术转化,市面上的自动清污装置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现有的水面清污装置通常只能将水面上漂浮的生活垃圾进行清理,但是,水面上不仅只有生活垃圾,还要漂浮的水藻等微生物,清污装置中通常包括垃圾过滤装置,这类微生物进入垃圾过滤装置内很快就会将过滤网布满,造成过滤网堵塞,影响后续的清污工作;第二,现有技术中的无人船对于漂浮的生活垃圾的清除范围较小,经常出现遗漏的现象,清理效率低下,如果想将河面的垃圾清理干净,需要提高无人船的巡航行程,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降低能耗、增大清理范围、避免垃圾过滤装置堵塞的基于无人船技术的水面清污装置。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无人船技术的水面清污装置,包括船体、用于驱动船体运动的动力装置、连接于船体的垃圾引导装置、连接于船体的垃圾过滤装置和控制器,所述船体上设有垃圾进料口和连接于垃圾进料口的垃圾进料腔,所述垃圾引导装置包括连接于船体的两个铰链基座、铰链连接于铰链基座的第一引导臂、铰链连接于铰链基座的第二引导臂、用于驱动第一引导臂旋转的第一旋转电机和用于驱动第二引导臂旋转的第二旋转电机,所述第一铰链基座和第二铰链基座分别位于垃圾进料口的左右两侧,所述垃圾过滤装置包括连接于垃圾进料腔的过滤网元件、连接于垃圾进料腔的抽水管、连接于抽水管的抽水泵和连接于抽水泵的排水管,所述控制器分别与动力装置、第一旋转电机、第二旋转电机、抽水泵电连接。
[000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通过控制器控制动力装置驱动船体运动,然后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旋转电机和第二旋转电机分别同时驱动第一引导臂和第二引导臂进行方向相反的往返运动,使得船体两侧的生活垃圾、藻类微生物等被汇聚在船体前方,当船体经过时,通过控制器控制抽水泵将河中的水抽向垃圾进料腔内,然后河水带着垃圾经过过滤网元件,垃圾被过滤网元件拦截,河水流过过滤网元件,通过排水管排入河内,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本装置垃圾清理的范围,减少船体行程,降低能耗。
[0006]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引导臂和第二引导臂上分别设有第三引导臂和第四引导臂,所述第一引导臂和第二引导臂分别与船体头部的形状大小相适配,当第一引导臂和第二引导臂处于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三引导臂和第四引导臂分别与船体的中心轴平行。
[000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引导臂和第二引导臂上分别设有第三引导臂和第四引导臂,且第一引导臂和第二引导臂分别与船体头部的形状大小相适配,因此,可以提高第一引导臂和第二引导臂的旋转角度,进而提高垃圾引导装置能够清扫河面的范围,实现减少船体行程,降低能耗的作用。
[0008]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三引导臂和第四引导臂上分别设有挡板,所述挡板分别与第三引导臂和第四引导臂垂直。
[000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三引导臂和第四引导臂上分别设有挡板,可以避免水面漂浮的垃圾被第一引导臂和第二引导臂引导过程中脱离第一引导臂和第二引导臂所在范围,从而导致水面的垃圾被遗漏,进一步提高本装置的清污效率。
[0010]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过滤网元件一端铰链连接于垃圾进料腔,所述过滤网元件上还设有用于驱动过滤网元件旋转的第三旋转电机,所述垃圾进料腔内还设有碾压装置,所述碾压装置包括连接于垃圾进料腔的第一旋转轴、连接于垃圾进料腔的第二旋转轴、连接于第一旋转轴的若干个第一碾压齿轮、连接于第二旋转轴的若干个第二碾压齿轮、用于驱动第一旋转轴运动的第四旋转电机和用于驱动第二旋转轴运动的第五旋转电机,所述第一碾压齿轮和第二碾压齿轮上的轮齿交错设置,当过滤网元件旋转至水平状态时,所述第一碾压齿轮和第二碾压齿轮的顶部分别与过滤网元件底部接触,所述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的中心轴所在平面将垃圾进料腔分割成第一垃圾进料腔和第二垃圾进料腔,所述第一垃圾进料腔位于第二垃圾进料腔上方。
[00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垃圾与河水一起进入垃圾进料腔内时,通过过滤网元件将垃圾过滤出来,河水从过滤网元件中流过,当过滤网元件表面吸附大量生活垃圾、藻类植物后,首先,通过控制器控制抽水泵暂时停止工作,然后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三旋转电机带动过滤网元件向碾压装置方向旋转90度,使得过滤网元件底部与第一碾压齿轮和第二碾压齿轮接触,过滤网元件表面的垃圾被第一碾压齿轮和第二碾压齿轮表面的轮齿勾住进入两者之间的缝隙中,由于第一碾压齿轮和第二碾压齿轮上的轮齿交错设置,因此,垃圾和藻类植物会被压扁、割碎,从过滤网元件上分离出来,然后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三旋转电机带动过滤网元件复位,同时控制抽水泵恢复工作,这样可以避免过滤网元件堵塞,同时,可以大大提高本装置能够收集的垃圾量。
附图说明
[0012]附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一种基于无人船技术的水面清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3]附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一种基于无人船技术的水面清污装置中船体的剖视图。
[0014]1‑
船体,2

动力装置,3

垃圾引导装置,4

垃圾过滤装置,5

控制器,6

垃圾进料口,7

垃圾进料腔,8

铰链基座,9

第一引导臂,10

第二引导臂,11

第一旋转电机,12

第二旋转电机,13

过滤网元件,14

抽水管,15

抽水泵,16

排水管,17

第三引导臂,18

第四引导臂,19

挡板,20

第三旋转电机,21

碾压装置,22

第一旋转轴,23

第二旋转轴,24

第一碾压齿轮,25

第二碾压齿轮,26

第四旋转电机,27

第五旋转电机,28

第一垃圾进料腔,29

第二垃圾进料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如图1

2所示,一种基于无人船技术的水面清污装置,包括船体1、用于驱动船体1运动的动力装置2、连接于船体1的垃圾引导装置3、连接于船体1的垃圾过滤装置4和控制器5,所述船体1上设有垃圾进料口6和连接于垃圾进料口6的垃圾进料腔7,所述垃圾引导装置3包括连接于船体1的两个铰链基座8、铰链连接于铰链基座8的第一引导臂9、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无人船技术的水面清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船体、用于驱动船体运动的动力装置、连接于船体的垃圾引导装置、连接于船体的垃圾过滤装置和控制器,所述船体上设有垃圾进料口和连接于垃圾进料口的垃圾进料腔,所述垃圾引导装置包括连接于船体的两个铰链基座、铰链连接于铰链基座的第一引导臂、铰链连接于铰链基座的第二引导臂、用于驱动第一引导臂旋转的第一旋转电机和用于驱动第二引导臂旋转的第二旋转电机,所述第一铰链基座和第二铰链基座分别位于垃圾进料口的左右两侧,所述垃圾过滤装置包括连接于垃圾进料腔的过滤网元件、连接于垃圾进料腔的抽水管、连接于抽水管的抽水泵和连接于抽水泵的排水管,所述控制器分别与动力装置、第一旋转电机、第二旋转电机、抽水泵电连接。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无人船技术的水面清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臂和第二引导臂上分别设有第三引导臂和第四引导臂,所述第一引导臂和第二引导臂分别与船体头部的形状大小相适配,当第一引导臂和第二引导臂处于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三引导臂和第四引导臂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力应家栋黄隆特金超俊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华宏工程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