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钢专利>正文

一种家用电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1385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家用电热器,它由壳体、手柄、上盖、电阻丝、炉盘、开关等构成,其结构特点是:在壳体内设有一可控制炉丝温度的控制电路,实现了对加热杯的温度控制,该电热器可在60~100℃随意选定加热温度,并可在0~60分钟内随意选定加热时间,当杯中的加热温度升至所选定的温度后,便可自动进入已设定的保温状态,一般可实现40°、80°两挡位的长时间保温。特别适合家庭对茶、奶等饮食的加热、保温。给家庭带来极大方便。(*该技术在200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属于一种小型家用电器,特别是适合于家庭使用的加热、保温电热器。目前市售的小型家用电热器一般都为电炉子、电热杯等。电炉子一般体积较大,而且加热温度很高,不能在任何场合下都能很好的使用。电热杯的结构虽较简单,体积小,可在多种场合下使用,一般用来加热或煮牛奶、咖啡等食物,主要的缺点是,不能自动进行温度控制和长时间的保温,而且煮沸牛奶等饮食易溢出,这就大大缩小了使用范围,比如,夜间不能对已煮熟的鲜奶进行保温,当夜间若给婴幼儿喂奶时要重新将奶加热到30~40℃左右,这要需5分钟左右时间,此时出现婴幼儿哭闹,给年轻的父母增加了精神负担和影响了正常休息。另外,现有电热杯的结构均是杯体和加热体成一整体连接结构,这在清洗时或使用时感到很不方便、且容易进水而导致漏电或短路等问题。本技术的目地是提供一种能自动进行温度控制而实现长时间进行保温的及煮沸后,杯中液体不溢出的家用电热器。本技术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它主要由壳体、手柄、上盖、电阻丝、炉盘、开关、指示灯构成。壳体内设有炉盘和电阻丝、炉盘下设有高温耐火材料垫,其结构要点是在壳体内或与壳体相连的手柄内设有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是由温控电路、延时电路及调压电路组成,实现了控制加热杯中的加热温度和保温温度。壳体内的炉盘及高温耐火绝缘垫通过一金属支架固定在壳体上,炉盘的上面设有一个固定于壳体上的平面金属盖,在靠近炉盘附近设有起温控作用的热敏元件,该热敏元件也可设在与壳体相连的手柄外部,通过弹簧杆将其热敏元件与杯壁相接触,直接控制杯中的温度。在壳体的外部侧面,设有开关及时间、温度控制旋扭及工作状态指示灯。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2俯视图;附图4是本技术的电路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参照附图1看出,其结构首先是在壳体〔12〕的一侧固定设有一手柄〔2〕,该手柄内安装着由常规的温控电路、延时电路、及调压电路组成的一块控制电路板〔1〕,手柄的下端设有开关〔13〕和温度旋扭〔14〕及时间旋扭〔15〕,手柄内腔与壳体内腔相通,在壳体〔12〕内通过螺钉固定安装一个金属支架〔8〕,该支架上装有一块耐高温的绝缘石棉垫〔7〕和一炉盘〔6〕及电阻丝〔5〕,石棉垫和炉盘均通过螺栓将其固定安装在金属支架〔8〕上,在靠近炉盘〔6〕附近处固定装有四个热敏元件〔3〕,在炉盘的上面设有一平面金属炉盖〔4〕,该金属炉盖周围用螺钉固定在壳体〔12〕上。壳体的一侧分别装有两个工作状态指示灯〔11〕、壳体的侧部周围及底部均设有多个散热孔〔9〕。参照附图2、3看出,实施例2与实施例1结构基本相同,其不同点仅为温控电路中的四个热敏元件是固定放置于手柄〔2〕的外部,该热敏元件〔3〕装在一可往复伸缩的弹簧杆(管)〔17〕前端,该弹簧杆通过一滑套〔16〕而固定在手柄〔2〕上。通过弹簧杆的伸缩,将热敏元件〔3〕始终接触到杯体,这样能够更准确的控制杯中的温度。参照附图4看出,整个控制电路是由温控电路,延时电路及调压电路组成。其中K3、R9、TR3是构成保温状态下的温控电路;K4、R10~R13、C3、C4、D3、TR3构成微功率加热状态下的温控电路;Rt、W1、G1、D2构成高温加热时的温控电路;R4~R6、W2、C1、G3构成延时单结管触发电路;R10~R13、C3、C4、D3、TR3构成阻容积分可控硅调压电路;K4、K3、Rt为温度传感器。其工作过程是首先将盛有奶、咖啡等饮食的凉杯子放在炉盖〔4〕上,打开电源开关〔13〕,然后调整温度旋扭〔14〕、时间旋扭〔15〕及保温温度调节开关〔10〕,设立要加热的温度和需要加热的时间,以及保温温度。此时因杯中的温度低于设定的加热温度(如90℃,此温度由K4双金属片温控器设定),这时Rt阻值较大,Rt与W1构成分压电路,其分压点低而不能触发G1导通,此时J1无电流流过,无法吸合K1,使K1处于常闭状态。同理,G2、TR1、G3、TR3处于截止状态,J2无电流流过,K2处于常闭下触点,同时K4(双金属片温控器)因温度低为闭合状态,所以通过R10触发TR3处于最大导通角,也就是处于最大加热状态,达到迅速加热的目的。简述过程如下温度低→Rt值高→G1截止→J1无电流→K1常闭下触点→G2截止→TR1截止→G3截止→TR3截止→J2无电流→K2常闭下触点。R10→K4(低于90℃闭合)→K1(常闭下触点)→K2(常闭下触点)→TR3导通→最大加热状态。其最高加热温度由调整W1决定,当进入微功率加热时温度由K4决定。当温度上升到90℃左右,K4断开,这时由R10~R13,C3、C4、D3、TR3等组成的阻容积分可控硅调压电路工作,使可控硅处于一个小的导通角,从而使得加热电压降低、加热速度减慢、热惯性减小,达到微功率加热目的。当温度上升到100℃时,Rt随着温度的升高使阻值减小。分压电路的电压上升触发G1导通,吸合K1(使得J1有电流流过),K1处于断开状态,即加热停止,从而防止了杯中液体沸腾后溢出。当加热到接近100℃时,G1导通→G2导通→TR1导通→G3导通,使得由R4、W2、C1、G3、R5、R6组成的单结管延时触发电路开始正常工作。当达到设定的加热时间后,触发TR2导通,J2有电流流过,K2处于吸合上触发点状态。从而结束在一定时间内对杯中加热,并转换到低温保温状态,当将K3(双金属控温片)设置30℃时,此时温度上升到30℃时(或高于30℃时),K3断开,停止加热,当杯中温度低于30℃时,K3又开始闭合,进行加热,当到达30℃时,K3再次断开,如此反复,达到保温目的。本技术的优点是,由于该结构的电热器内设有了由温控电路、延时电路、调压电路所构成的控制电路,实现了在60℃~100℃随意选定加热温度。由于调压电路的作用,使该电热器将杯中液体加热到临近煮沸状态时电炉丝立刻降温进入微功率加热状态,使杯中的煮沸液体不会溢出。当加热时间到了所设定的时间后,可自动进入保温工作状态,一般可实现40℃、80℃两档位的长时间保温(只要不断电,可始终进行保温),所以特别适合于对喂养婴儿食用鲜奶的加热和保温,减少了年轻父母夜间起床临时煮、热奶问题。另外,由于设计了加热体上的炉盖为平面密封结构,这可以适应各种形状的平底杯,克服了过去仅限于单一杯体的不足,而且清洗方便,安全卫生,特别适合于家庭对奶、茶、咖啡等饮食的热、煮、保温等,给家庭带来了很大方便。权利要求1.一种家用电热器,它由壳体、手柄、上盖、炉盘、电阻丝指示灯构成,壳体内设有炉盘和电阻丝、炉盘下设有高温耐火绝缘垫,其特征在于壳体内或与壳体相连的手柄内设有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由温控电路、延时电路及调压电路组成,实现了控制杯中的加热温度和保温温度。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器,其特征在于壳体内的炉盘及高温耐火绝缘垫通过一金属支架固定在壳体上,炉盘的上面设有一个固定在壳体上的平面金属炉盖。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热器,其特征在于壳体外部的侧面设有工作状态指示灯和开关。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热器,其特征在于在靠近炉盘附近或与壳体相连接的手柄外部设有热敏元件。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热器,其特征在于壳体的侧部周围及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家用电热器,它由壳体、手柄、上盖、炉盘、电阻丝指示灯构成,壳体内设有炉盘和电阻丝、炉盘下设有高温耐火绝缘垫,其特征在于:壳体内或与壳体相连的手柄内设有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由温控电路、延时电路及调压电路组成,实现了控制杯中的加热温度和保温温度。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钢
申请(专利权)人:李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