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用于引线框的多层电镀的方法的抗晶须对策技术

技术编号:3711188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09
本公开涉及使用用于引线框的多层电镀的方法的抗晶须对策。引线框的衬底由第一材料制成。衬底被阻挡膜覆盖,阻挡膜由不同于第一材料的第二材料制成。阻挡膜然后被由第一材料制成的另一膜覆盖。引线框的第一部分以如下方式被封装在封装体内:使得引线框的第二部分从封装体延伸出并且不被封装体覆盖。然后未被封装体覆盖的另一膜的第一部分被剥离以暴露引线框的第二部分处的阻挡膜。另一膜的第二部分仍由封装体封装。然后用锡或锡基层覆盖引线框的第二部分处的暴露的阻挡膜。第二部分处的暴露的阻挡膜。第二部分处的暴露的阻挡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使用用于引线框的多层电镀的方法的抗晶须对策


[0001]本文中的实施例涉及抗晶须对策,并且明确地说,涉及一种用于引线框的多层电镀以抑制锡晶须生长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锡晶须生长是电子学中重要的工业问题。历史上,焊料回流技术以及将铅添加到锡电镀层很好地解决了晶须生长问题。然而,最近的立法已经转向禁止在电子产品中使用铅,并且因此基本上纯的镀锡现在被使用。这再次提出了解决锡晶须生长的问题。
[0003]用于引线框的材料的选择可以对晶须形成具有显著影响。铜是用于引线框衬底的典型的、最广泛使用的材料选择。然后在铜引线框衬底上镀锡层。锡晶须形成后的驱动力是当锡膜直接被镀在铜引线框衬底上时,由Cu6Sn5金属间化合物的不规则生长引起的该锡层中的应力。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金属间化合物在室温下容易形成。
[0004]通过在镀锡之后应用热处理可以获得晶须生长的一些减轻。热的应用引起体扩散并且导致由Cu6Sn5和Cu3Sn两者组成的更规则和连续的金属间膜的形成。结果,锡膜层中的应力水平被降低。重要的是在镀锡被执行之后热处理立即被应用。
[0005]现在参考图1A-1C,图1A-1C示出了现有技术方法的步骤(如例如美国专利7,931,760和美国专利申请公开号2008/0316715中所教导的,这两篇文献通过引用并入本文)。在图1A中,引线框衬底10由铜或铜合金制成。锡或锡基膜12在引线框衬底10上被形成(例如,使用无电沉积工艺)。膜12具有优选的厚度。然后在根据优选厚度的期望温度和期望时间长度下应用热处理,以便将铜从引线框衬底10扩散到膜12中。作为示例,期望的温度可以在90至160℃的范围内,并且期望的时间长度可以在30分钟至90分钟的范围内。由于膜12具有优选的厚度,所应用的热处理将锡或锡基膜12的基本上全部(优选地,完全全部)转化成稳定的铜-锡化合物(铜-锡合金)阻挡膜14,如图1B中所示。作为示例,阻挡膜14可以包括Cu3Sn。接着,如图1C所示,在阻挡膜14上形成锡或锡基膜16。即使在覆盖在上的锡或锡基膜16存在情况下,Cu3Sn阻挡膜14的稳定性防止不受控制的金属间Cu6Sn5生长的形成。结果,锡晶须生长被抑制。
[0006]在本领域中还公知的是,在铜引线框和锡镀层之间使用一个或多个底层(或材料阻挡层)可以有效地减少锡晶须的形成和生长。一种特别适用于在底层中使用的材料是镍。镍底层的存在防止了Cu6Sn5金属间化合物的不规则生长的形成,该金属间化合物是晶须生长的应力诱导前体。
[0007]现在参考图2A-2C,图2A-2C示出了现有技术方法的步骤(例如,在美国专利5,780,172和美国专利申请公开号2020/0388943、2020/0187364和2002/0192492中所教导的,在本文中被引入作为参考)。在图2A中,引线框衬底20由铜或铜合金制成。在图2B中,在引线框衬底20上形成例如具有约0.5-1.0μm厚度的、包括镍或镍基膜22的底层。接着,锡或锡基膜26在镍基膜24底层上被形成,如图2C所示。镍基膜24形成阻止锡扩散到铜引线框衬底20中的阻挡层,并且从而防止金属间Cu6Sn5生长的形成。结果,锡晶须生长被抑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8]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电子器件包括:具有裸片焊盘部分和多个引线部分的引线框,引线框包括:由第一材料制成的衬底;由不同于第一材料的第二材料制成的阻挡膜,阻挡膜在裸片焊盘部分和多个引线部分处覆盖衬底;以及由第一材料制成的另一膜,另一膜在多个引线部分的近端处和裸片焊盘部分处均覆盖阻挡膜,但其中另一膜在多个引线部分的远端处不覆盖阻挡膜;集成电路芯片,其被安装到引线框的裸片焊盘部分并且被电连接到多个引线部分的近端;封装体,其封装集成电路芯片,引线框的裸片焊盘部分和引线框的多个引线部分的近端,但其中封装体不封装多个引线部分的远端,其中另一膜由封装体覆盖;以及锡或锡基层,其在未被封装体覆盖的多个引线部分的远端处覆盖阻挡膜。
[0009]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电子器件包括:引线框;以及封装体,其封装引线框的第一部分,但不封装引线框的第二部分,第二部分从封装体延伸出并且不被封装体覆盖。引线框包括:由第一材料制成的衬底;由不同于第一材料的第二材料制成的阻挡膜,其在引线框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两者处覆盖衬底;仅在引线框的第一部分处覆盖阻挡膜的由第一材料制成的另一膜;以及锡或锡基层,其在引线框的第二部分处覆盖阻挡膜,第二部分从封装体延伸出并且未被封装体覆盖。
[0010]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方法包括:形成引线框的衬底,衬底由第一材料制成;用由不同于第一材料的第二材料制成的阻挡膜覆盖衬底;用由第一材料制成的另一膜覆盖阻挡膜;将引线框的第一部分封装在封装体内,以留下从封装体延伸出并且未被封装体覆盖的引线框的第二部分;剥离未被封装体覆盖的另一膜的第一部分以暴露引线框的第二部分处的阻挡膜,同时留下仍被封装体封装的另一膜的第二部分;以及用锡或锡基层覆盖引线框的第二部分处的暴露的阻挡膜。
附图说明
[0011]为了更好地理解实施例,现在将仅通过示例的方式参考附图,其中:
[0012]图1A-1C示出了用于处理引线框以用于抑制晶须生长的现有技术工艺的步骤;
[0013]图2A-2C示出了用于处理引线框以用于抑制晶须生长的现有技术工艺的步骤;
[0014]图3A-3H示出了用于制造电子器件的工艺的步骤;以及
[0015]图4A-4D示出了用于制造工艺的备选步骤。
[0016]应当注意,附图不必按比例呈现,并且为了便于理解所示结构,并且对大小、形状、厚度等进行了一些夸大。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参考图3A-3H,图3A-3H示出了用于制造电子器件的工艺的步骤。在图3A中,用于引线框的衬底30由铜或铜基合金制成,并且使用诸如冲压的常规制造技术形成,以提供裸片焊盘部分30a和多个引线部分30b。然后,如图3B所示,引线框衬底30完全被镀有包括镍或镍基膜32的底层。镍或镍基膜32可以具有例如0.5-3.0μm的厚度,并且更优选0.5-1.0μm的厚度。在一个实施例中,底层膜32可以由不同的阻挡材料制成,诸如例如银。备选地,膜32可以由堆叠的多个层形成。接着,如图3C所示,铜或铜基膜34被镀在镍或镍基膜32上,以将镍或镍基膜32与大气隔离并且防止不期望的氧化镍的形成。铜或铜基膜34可以具有例如
1.0至10.0μm的厚度。如果必要或期望,可以在铜或铜基膜34的某些位置处点镀银层(或银基材料)。银的点36优选地被设置在引线框的多个引线部分30b的近端处和裸片焊盘部分30a处。结果如图3D所示。用于点36的银层可以具有例如在2.0至4.0μm范围内的厚度,并且更优选为约3.0μm厚。步骤3A-3D可以例如由引线框38的制造商执行。
[0018]在图3E中,集成电路芯片40已经被安装在引线框38的裸片焊盘部分30a处。此外,接合线42已经被安装以将集成电路芯片40的焊盘(未明确展示)电连接到引线框38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器件,包括:引线框,具有裸片焊盘部分和多个引线部分,所述引线框包括:由第一材料制成的衬底;由不同于所述第一材料的第二材料制成的阻挡膜,所述阻挡膜在所述裸片焊盘部分和所述多个引线部分处均覆盖所述衬底;以及由所述第一材料制成的另一膜,所述另一膜在所述多个引线部分的近端以及所述裸片焊盘部分处均覆盖所述阻挡膜,但其中所述另一膜在所述多个引线部分的远端处不覆盖所述阻挡膜;集成电路芯片,所述集成电路芯片被安装到所述引线框的所述裸片焊盘部分并且被电连接到所述多个引线部分的所述近端;封装体,所述封装体封装所述集成电路芯片、所述引线框的所述裸片焊盘部分和所述引线框的所述多个引线部分的所述近端,但其中所述封装体不封装所述多个引线部分的所述远端,其中所述另一膜由所述封装体覆盖;以及锡或锡基层,所述锡或锡基层在未被所述封装体覆盖的所述多个引线部分的所述远端处覆盖所述阻挡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器件,其中所述第一材料是铜或铜基材料,并且所述第二材料是镍或镍基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器件,进一步包括接合线,所述接合线被配置为形成所述集成电路芯片到所述多个引线部分的所述近端的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器件,其中所述引线框进一步包括由不同于所述第一材料和所述第二材料的第三材料制成的点层,所述点层在所述多个引线部分的所述近端和所述裸片焊盘部分处均覆盖所述另一膜。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器件,其中所述第三材料是银或银基材料。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器件,其中所述引线框进一步包括由不同于所述第一材料和所述第二材料的第三材料制成的层,所述层在所述多个引线部分的所述近端和所述裸片焊盘部分处均覆盖所述另一膜。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器件,其中所述第三材料是银或银基材料。8.一种电子器件,包括:引线框;以及封装体,所述封装体封装所述引线框的第一部分,但不封装所述引线框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从所述封装体延伸出并且未被所述封装体覆盖;其中所述引线框包括:由第一材料制成的衬底;由不同于所述第一材料的第二材料制成的阻挡膜,所述阻挡膜在所述引线框的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处均覆盖所述衬底;由所述第一材料制成的另一膜,所述另一膜仅在所述引线框的所述第一部分处覆盖所述阻挡膜;以及锡或锡基层,所述锡或锡基层在所述引线框的所述第二部分处覆盖所述阻挡膜,所述第二部分从所述封装体延伸出并且未被所述封装体覆盖。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器件,其中所述第一材料是铜或铜基材料,并且所述第二材料是镍或镍基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器件,其中所述引线框的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用于所述引线框的裸片焊盘部分。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器件,其中所述引线框的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用于所述引线框的每个引线的近端部分。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器件,进一步包括:嵌入所述封装体内的集成电路芯片;以及接合线,所述接合线被配置为在所述集成电路芯片和用于所述引线框的每个引线的所述近端部分之间形成电连接。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器件,其中所述引线框进一步包括由不同于所述第一材料和所述第二材料的第三材料制成的层,所述层仅在所述引线框的所述第一部分处覆盖所述另一膜。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器件,其中所述第三材料是银或银基材料。15.一种方法,包括:形成引线框的衬底,所述衬底由第一材料制成;用由不同于所述第一材料的第二材料制成的阻挡膜覆盖所述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P
申请(专利权)人:意法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