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固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1105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线束固定结构,线束穿设并固定于盒体内,固定底座被配置为与安装板连接。转轴的一端与盒体连接,另一端与固定底座的安装角度可调并能够在预设角度周向限位,以使盒体的安装方向可调。由于盒体的安装方向可调,在安装线束时能根据线束实际所需的走线方向调整盒体的安装方向,通用性强,使得线束固定结构能固定不同走线布局的线束,线束固定方便,能降低设计成本,缩短设计周期。将线束固定在盒体内,增加了线束在固定位置处的受力面积,能防止线束因存在应力集中而损坏。通过盒体固定线束的方式使得线束不需要有过大的弯折半径,因此能减小线束占用的安装空间,以合理利用车体空间。以合理利用车体空间。以合理利用车体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束固定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线束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新能源电车上通常存在大量线束,线束用于连接电池包与负载。现有固定线束的方法通常是直接利用扎带等将线束绑扎在车架上,或者利用固定支架将线束锁紧固定在车架上(如专利CN215419428U公开的线束防护结构及电池包)。
[0003]上述固定方法存在的缺陷是:1)利用扎带固定线束时,车辆在运行过程中会使得线束固定位置处产生较大应力,容易出现扎带松脱,导致线束固定失效;并且,扎带固定为单点固定,线束在固定位置处容易出现应力集中,导致线束损坏,若尽量增大线束的折弯半径以减小线束固定处的应力集中,则又会导致线束占用安装空间增大,不利于车体内空间的合理布局;2)通过固定支架固定线束时,线束只能按照固定支架预设的走线方向布置,若实际安装时线束的走线方向发生变化,或由于整车部件位置发生变更,则固定支架无法使用,还需重新设计固定支架或者重新调整车架上的安装孔位置,费时且成本增加。
[0004]因此,亟需一种线束固定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以上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束固定结构,能够根据线束的实际布线方向适应性调整方向,以使线束能够按照实际安装要求走线,通用性强,降低了线束固定的成本,且能够防止线束损坏,节省安装空间。
[0006]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提供一种线束固定结构,包括:
[0008]盒体,线束穿设并固定于所述盒体内;
[0009]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被配置为与预设安装位置处的安装板连接;
[0010]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与所述盒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底座的安装角度可调并能够在预设角度周向限位,以使所述盒体的安装方向可调。
[0011]作为本技术的线束固定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线束固定结构还包括周向限位部,所述固定底座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转轴可转动地插装于所述安装槽内,并能够通过所述周向限位部在预设角度周向限位于所述安装槽内。
[0012]作为本技术的线束固定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安装槽的侧壁上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限位槽,所述周向限位部包括沿所述转轴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限位凸起,多个所述第一限位凸起能够一一对应地与多个所述限位槽滑动插接,通过调节多个所述第一限位凸起与多个所述限位槽的对应插接位置能够调节所述转轴相对所述固定底座的安装角度。
[0013]作为本技术的线束固定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线束固定结构还包括套设于所述转轴外的限位套,所述限位套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底座轴向限位,另一端与所述转轴轴向
限位。
[0014]作为本技术的线束固定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固定底座的外壁上凸设有第一限位环,所述转轴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套的内壁上凸设有第二限位环和第三限位凸起,所述第一限位环能够与所述第三限位凸起滑动配合并卡接,所述第二限位环能够与所述第二限位凸起卡接,以使所述转轴轴向限位于所述固定底座上。
[0015]作为本技术的线束固定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限位套包括轴套主体和多个弹性限位臂,多个所述弹性限位臂沿周向分布于所述轴套主体远离所述盒体的一端,所述第二限位环设置于所述轴套主体的内壁上,所述第三限位凸起设置于所述弹性限位臂上。
[0016]作为本技术的线束固定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盒体上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转轴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柱通过所述连接孔与所述转轴连接。
[0017]作为本技术的线束固定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盒体包括相扣合的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中的一个上设置有卡凸,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有卡孔,所述卡凸能够与所述卡孔卡接。
[0018]作为本技术的线束固定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盒体内设置有绑扎件,所述线束通过所述绑扎件固定于所述盒体内。
[0019]作为本技术的线束固定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固定底座的底部设置有卡扣,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卡扣能够卡入所述安装孔内,以将所述固定底座限位于所述安装板上。
[0020]作为本技术的线束固定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安装孔为腰形孔。
[002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2]本技术提供的线束固定结构,在预设安装位置处安装固定线束时,将固定底座安装固定至安装板上,然后,根据线束的走线方向调整转轴相对固定底座的安装角度(即调整盒体的安装角度),以使盒体的安装方向与线束的走线方向一致。最后,再将线束安装固定至盒体内即可。由于盒体的安装方向可调,因此,在安装线束时能够根据线束实际所需的走线方向调整盒体的安装方向,通用性强,使得线束固定结构能够固定不同走线布局的线束,线束固定方便,避免了重新设计线束固定结构的麻烦,能够降低设计成本,缩短设计周期。此外,将线束固定在盒体内,增加了线束在固定位置处的受力面积,能够防止线束在固定位置处产生应力集中,避免线束损坏。同时,通过盒体固定线束的方式能够降低线束的固定要求,例如,在固定车体上电池包的线束时,盒体的设置使得线束不需要有过大的弯折半径,因此能够减小线束占用的安装空间,以合理利用车体空间。将转轴与固定底座可拆卸连接,能够便于调整盒体的安装方向,以使盒体适应线束的走线方向。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线束通过线束固定结构固定至安装板后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线束固定结构的截面视图;
[0026]图3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线束固定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0027]图4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转轴和固定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
[0029]1‑
盒体;2

固定底座;3

转轴;4

限位套;5

绑扎件;
[0030]11

上壳;12

下壳;
[0031]111

卡孔;121

卡凸;122

连接柱;123

穿孔;
[0032]21

安装槽;22

限位槽;23

第一限位环;24

卡扣;
[0033]31

第一限位凸起;32

第二限位凸起;33

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线束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1),线束(100)穿设并固定于所述盒体(1)内;固定底座(2),所述固定底座(2)被配置为与预设安装位置处的安装板(200)连接;转轴(3),所述转轴(3)的一端与所述盒体(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底座(2)的安装角度可调并能够在预设角度周向限位,以使所述盒体(1)的安装方向可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固定结构还包括周向限位部,所述固定底座(2)上设置有安装槽(21),所述转轴(3)可转动地插装于所述安装槽(21)内,并能够通过所述周向限位部在预设角度周向限位于所述安装槽(21)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21)的侧壁上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限位槽(22),所述周向限位部包括沿所述转轴(3)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限位凸起(31),多个所述第一限位凸起(31)能够一一对应地与多个所述限位槽(22)滑动插接,通过调节多个所述第一限位凸起(31)与多个所述限位槽(22)的对应插接位置能够调节所述转轴(3)相对所述固定底座(2)的安装角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固定结构还包括套设于所述转轴(3)外的限位套(4),所述限位套(4)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底座(2)轴向限位,另一端与所述转轴(3)轴向限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束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座(2)的外壁上凸设有第一限位环(23),所述转轴(3)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凸起(32),所述限位套(4)的内壁上凸设有第二限位环(411)和第三限位凸起(421),所述第一限位环(23)能够与所述第三限位凸起(421)滑动配合并卡接,所述第二限位环(411)能够与所述第二限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代文谢永业王浩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