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膜外倒齿状自动加压接骨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103 阅读:3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骨膜外倒齿状自动加压接骨板,属于治疗人体骨折的医用内固定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块细长金属板,金属板的一面沿纵向为拱型,另一面为平面或宽度方向上为圆弧面。沿接骨板的纵向对称中心线上有一个纵向布置的自动加压孔和一个以上的纵向布置的长孔。在接骨板的平面或圆弧面上,在分界线AB的两侧分别设有很多朝分界线偏斜的倒齿状的小突起。沿所述接骨板的纵向上,小突起的密度分布为两端密集、中间稀疏,且逐渐过渡。所述接骨板可用铬或镍或钛合金制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不易弯曲变形使骨折愈合加快。(*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治疗人体骨折的医用内固定器,尤其适用于治疗人体股骨、肱骨、胫骨等长骨骨折。在骨科临床实践中,骨折病人在不剥离骨膜情况下上接骨板时,接骨板下骨膜被压伤坏死,骨痂生产受到限制,而且使用目前的自动加压接骨板可出现骨折端反松现象,使骨折愈合延迟。CN2115770U中给出一种自动加压接骨板,该接骨板的一个表面设有方向相反的啮合齿,而另一侧表面是光滑的,该接骨板上至少开有两个长圆孔。这样,当患者下床活动时,在身体自重的作用下骨折断端在压力下相对挤压,而接骨板上的啮合齿则有效地阻止了在压力取消后的反松现象。该接骨板啮合齿的高度为0.5~1.0毫米,使用该接骨板时仍需要大片剥离骨膜,因而损害骨折端的血液循环;因为长管骨骨膜厚1mm~2mm,既使在不剥离骨膜情况下使用该接骨板也会压伤骨膜,不利于骨折愈合。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保护骨折断端骨膜组织的骨膜外倒齿状自动加压接骨板。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的接骨板为一块细长金属板,金属板的一面沿纵向为拱型,另一面为平面或宽度方向上为圆弧面。沿所述接骨板的纵向对称中心线上有一个纵向布置的自动加压孔和一个以上的纵向布置的长孔。在所述接骨板的平面或圆弧面上,以接骨板长度的二分之一处为分界线,在所述的分界线的两侧分别设有很多朝所述分界线偏斜的倒齿状的小突起。沿所述接骨板的纵向上,小突起的密度分布为两端密集、中间稀疏,且逐渐过渡。所述接骨板可用铬或镍或钛合金制造。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接骨板带有倒齿状小突起面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2的侧视图。图4为底面为四边形的四棱锥体立方体图示。图5为底面为四边形的圆棱锥体立方体图示。图6为底面为三角形的三棱锥体立方体图示。图7为底面为三角形的圆棱锥体立方体图示。图8为底面为半圆形的圆棱锥体立方体图示。本技术的接骨板1为一块细长金属板,金属板的一面沿纵向为拱型5,另一面宽度方向上为平面或圆弧面6。沿所述接骨板1的纵向对称中心线上有一个纵向布置的自动加压孔3和一个以上的纵向布置的长孔2。所述长孔2的两端为半圆形,其两纵向侧壁分别与所述两半圆相切,侧壁的长度为2~3mm。在所述接骨板的平面或圆弧面6上,以所述接骨板1长度的二分之一处为分界线AB,在所述的分界线AB的两侧分别设有很多朝所述分界线AB偏斜的倒齿状的小突起4,所述的小突起4的偏斜角度α为15~20°。沿所述接骨板1的纵向上,小突起4的密度分布为两端密集、中间稀疏,且逐渐过渡。所述小突起4的高度为1.5~2.5mm,每个小突起4的底面积为0.8~0.9mm2,所述接骨板的平面或圆弧面6上所有小突起4的底面积之和占其面积的20~30%。所述的自动加压孔3和所有长孔2之和一般为偶数,且至少为两个,沿分界线AB两侧相对分布。在所述接骨板1上设有自动加压孔3的一侧,长孔2可为长孔或圆孔,而另一侧全为长孔。所述小突起4可为多种锥形体之一,如图4~8所示的底面分别为四边形、三角形、半圆形的棱锥或圆棱锥体。所述的平面或圆弧面6,当所述接骨板1的宽度较窄时可为平面,而较宽时则在宽度方向上为一圆弧,一般接骨板制成半圆型,以便更好地与骨干相吻合。所述小突起4在接骨板1的宽度方向上呈锯齿状。所述接骨板1的中间厚度为4~5mm,两端厚度为2.5~3.5mm。所述接骨板1可用铬或镍或钛合金制造。本技术接骨板使用时先将骨折部位以骨钩牵拉复位,再用骨钳钳夹固定,尔后将接骨板1带自动加压孔3的一端置于骨折远端。然后先在骨折近端在与接骨板自动加压孔3相对应的长形螺孔2的远心端拧入螺钉,再在骨折远端在自动加压孔3中拧入螺钉加压,最后再分别在其它长形或圆形螺孔2的远心端拧入螺钉。若是粉碎性骨折,接骨板上自动加压孔3一侧的长形螺孔要改成圆形螺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接骨板由于在与骨面相接触的表面设置了许多小突起,且小突起的高度为1.5~2.5mm,接骨板与骨皮质之间始终有1.5~2.5mm的间隙,因此只有小突起接触骨膜,而且小突起的形状、多少及密度的设计均尽可能地保护了骨折端的骨膜组织,从而保证骨折部的血液循环,促进骨折愈合;并且接骨板与骨皮质之间的空隙有利于骨痂的生长,使接骨板固定侧与未固定侧骨折愈合后强度尽可能一致,避免取出接骨板后可能发生再骨折。该接骨板与骨面接触仅为许多小突起,对骨组织的直接压迫面积明显减少,从而避免骨质因压迫坏死变性。同时该接骨板与骨面的磨擦力增加,抗旋转及抗剪切力量增强,利于骨折愈合。该接骨板设置了一个加压孔,在骨折端可实现直接加压,而该接骨板上的倒状齿可防止加压后防松。该接骨板上除有一个自动加压孔外,其余可设计为长形孔或圆形孔,这样骨折端可在患者下床活动时因身体自重的作用而相互靠拢,并更加紧密;且倒状齿可防止反松,从而使骨折端产生持续的纵向挤压力,使骨折愈合加快。本技术的接骨板一面呈拱型,另一面为布满锥形突起的平面或圆弧面,结构简单且不易弯曲变形。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治疗人体骨折的骨膜外倒齿状自动加压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技术的接骨板(1)为一块细长金属板,金属板的一面沿纵向为拱型(5),另一面宽度方向上为平面或圆弧面(6),沿所述接骨板(1)的纵向对称中心线上有一个纵向布置的自动加压孔(3)和一个以上的纵向布置的长孔(2),所述长孔(2)的两端为半圆形,其两纵向侧壁分别与所述两半圆相切,侧壁的长度为2~3mm,在所述接骨板的平面或圆弧面(6)上,以所述接骨板(1)长度的二分之一处为分界线AB,在所述的分界线AB的两侧分别设有很多朝所述分界线AB偏斜的倒齿状的小突起(4),所述的小突起(4)的偏斜角度α为15~20°,沿所述接骨板(1)的纵向上,小突起(4)的密度分布为两端密集、中间稀疏,且逐渐过渡,所述小突起(4)的高度为1.5~2.5mm,每个小突起(4)的底面积为0.8~0.9mm2,所述接骨板的平面或圆弧面(6)上所有小突起(4)的底面积之和占其面积的20~3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动加压孔(3)和所有长孔(2)之和一般为偶数,且至少为两个,沿分界线AB两侧相对分布,在所述接骨板(1)上设有自动加压孔(3)的一侧,长孔(2)为长孔或圆孔,而另一侧全为长孔。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骨板(1)可用铬或镍或钛合金制造。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突起(4)的底面分别为四边形、三角形、半圆形的棱锥或圆棱锥体。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突起(4)在接骨板(1)的宽度方向上呈锯齿状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骨板(1)的中间厚度为4~5mm,两端厚度为2.5~3.5mm。专利摘要本技术为一种骨膜外倒齿状自动加压接骨板,属于治疗人体骨折的医用内固定器。本技术为一块细长金属板,金属板的一面沿纵向为拱型,另一面为平面或宽度方向上为圆弧面。沿接骨板的纵向对称中心线上有一个纵向布置的自动加压孔和一个以上的纵向布置的长孔。在接骨板的平面或圆弧面上,在分界线AB的两侧分别设有很多朝分界线偏斜的倒齿状的小突起。沿所述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治疗人体骨折的骨膜外倒齿状自动加压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接骨板(1)为一块细长金属板,金属板的一面沿纵向为拱型(5),另一面宽度方向上为平面或圆弧面(6),沿所述接骨板(1)的纵向对称中心线上有一个纵向布置的自动加压孔(3)和一个以上的纵向布置的长孔(2),所述长孔(2)的两端为半圆形,其两纵向侧壁分别与所述两半圆相切,侧壁的长度为2~3mm,在所述接骨板的平面或圆弧面(6)上,以所述接骨板(1)长度的二分之一处为分界线AB,在所述的分界线AB的两侧分别设有很多朝所述分界线AB偏斜的倒齿状的小突起(4),所述的小突起(4)的偏斜角度α为15~20°,沿所述接骨板(1)的纵向上,小突起(4)的密度分布为两端密集、中间稀疏,且逐渐过渡,所述小突起(4)的高度为1.5~2.5mm,每个小突起(4)的底面积为0.8~0.9mm↑[2],所述接骨板的平面或圆弧面(6)上所有小突起(4)的底面积之和占其面积的20~3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世义苏传钧徐建高李荫山
申请(专利权)人:安阳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