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0987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07
本公开的除湿装置(50)包括:主体壳(1),其具有吸入口和吹出口;除湿转子(10),其设置于主体壳(1)内,具有吸湿区域和放湿区域;风机,其将从主体壳(1)的吸入口吸入的空气在利用除湿风路而穿过了除湿转子(10)的吸湿区域之后,从吹出口向主体壳(1)外排气;和循环风路,其设置于主体壳(1)内。在循环风路上设置有除湿转子(10)的放湿区域、设置于放湿区域的上风侧的发热部、使循环风路内的空气循环的循环风机。使循环风路内的空气循环的循环风机。使循环风路内的空气循环的循环风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除湿装置


[0001]本公开涉及例如用于衣物干燥的除湿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这种除湿装置在具有短边侧和长边侧的水平截面形状的主体壳内设置有:从吸入口吸气并从吹出口排气的风机;从风机供给的空气中吸湿的除湿转子;使除湿转子旋转的定时电机;使再生空气向除湿转子的一部分循环的循环风路和循环风机;在循环风路中使水分从除湿转子放出的发热部;和用风机供给的空气将含有除湿转子放出的水分的再生空气冷却并使其冷凝的热交换器。已知有一种将在循环风路内产生的结露水和在热交换器内生成的冷凝水回收到贮水箱中的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风机包括风扇电机、通过风扇电机而旋转的风扇、和内置风扇的风扇壳体,风扇壳体的下端位于比贮水箱的上端靠上方。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

98264号公报
[0006]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

19233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在这种现有除湿装置中,要求提高除湿性能,除湿性能依赖于在循环风路内产生的结露水和在热交换器内生成的冷凝水的总量。
[0008]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湿装置,其促进循环风路内的结露水产生,提高除湿性能。
[0009]本公开的除湿装置包括:主体壳,其具有吸入口和吹出口;除湿转子,其设置于主体壳内,具有吸湿区域和放湿区域;风机,其将从主体壳的吸入口吸入的空气在通过除湿风路而穿过了除湿转子的吸湿区域之后,从吹出口向主体壳外排气;和循环风路,其设置于主体壳内。在循环风路上设置有:除湿转子的放湿区域;发热部,其设置于放湿区域的上风侧;和循环风机,其使循环风路内的空气循环。
[0010]如上所述,本公开提供一种除湿装置,促进循环风路内的结露水的产生,提高除湿性能。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公开实施方式1的除湿装置的立体图。
[0012]图2是本公开实施方式1的除湿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0013]图3是本公开实施方式1的除湿装置的概略截面图。
[0014]图4是本公开实施方式1的除湿装置的截面立体图。
[0015]图5是本公开实施方式1的除湿装置的侧视截面图。
[0016]图6是对本公开实施方式1的除湿装置的下部空间进行说明的截面立体图。
[0017]图7是对本公开实施方式1的除湿装置的贮水箱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0018]图8是本公开实施方式2的除湿装置的立体图。
[0019]图9是本公开实施方式2的除湿装置的立体图。
[0020]图10是本公开实施方式2的除湿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0021]图11是本公开实施方式2的除湿装置的概略截面图。
[0022]图12是表示本公开实施方式2的除湿装置的内部的概略图。
[0023]图13是表示本公开实施方式2的除湿装置的支承框、再生腔室和连通管道的立体图。
[0024]图14是本公开实施方式2的除湿装置的再生腔室的分解立体图。
[0025]图15是本公开实施方式2的除湿装置的再生腔室的分解立体图。
[0026]图16是本公开实施方式3的除湿装置的立体图。
[0027]图17是本公开实施方式3的除湿装置的立体图。
[0028]图18是本公开实施方式3的除湿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0029]图19是本公开实施方式3的除湿装置的概略截面图。
[0030]图20是表示本公开实施方式3的除湿装置的内部的概略图。
[0031]图21是本公开实施方式3的除湿装置的热交换器的展开图。
[0032]附图标记说明
[0033]1主体壳
[0034]2吸入口
[0035]3操作部
[0036]4吹出口
[0037]5百叶板
[0038]6贮水箱
[0039]6a开口
[0040]7除湿转子部
[0041]8再生单元
[0042]9风机
[0043]9a风扇电机
[0044]9b风扇
[0045]9c风扇壳体
[0046]10除湿转子
[0047]10a吸湿区域
[0048]10b放湿区域
[0049]10c齿
[0050]11支承框
[0051]11a开口
[0052]11b下表面部
[0053]12定时电机(timingmotor)
[0054]12a齿轮
[0055]13循环风路
[0056]13a上方循环风路
[0057]13b下方循环风路
[0058]13c循环送风风路
[0059]14发热部
[0060]15热交换器
[0061]16循环风机
[0062]16a电机
[0063]16b叶轮
[0064]17排出口
[0065]18吸气口
[0066]19吸入面部分
[0067]20吸入相对面部分
[0068]21涡旋面部分
[0069]22除湿风路
[0070]23冷却风路
[0071]24集水部
[0072]25连通孔
[0073]26下部空间
[0074]27凹部
[0075]50除湿装置
[0076]101主体壳
[0077]102吸入口
[0078]103操作部
[0079]104吹出口
[0080]105百叶板
[0081]106贮水部
[0082]107除湿转子部
[0083]108再生单元
[0084]109风机
[0085]109a电机部
[0086]109b风扇部
[0087]109c壳体部
[0088]110除湿转子
[0089]110a吸湿区域
[0090]110b放湿区域
[0091]110c齿
[0092]111支承框
[0093]111a开口
[0094]112电机
[0095]113循环风路
[0096]114发热部
[0097]115热交换器
[0098]116循环风机
[0099]116a电机
[0100]116b叶轮
[0101]117排出口
[0102]118吸气口
[0103]119吸入面部分
[0104]120吸入相对面部分
[0105]121涡旋面部分
[0106]122除湿风路
[0107]123冷却风路
[0108]129再生腔室
[0109]129a上风侧腔室
[0110]129b下风侧腔室
[0111]130第1开口部
[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壳,其具有吸入口和吹出口;除湿转子,其设置在所述主体壳内,具有吸湿区域和放湿区域;风机,其将从所述主体壳的所述吸入口吸入的空气在利用除湿风路而穿过了所述除湿转子的所述吸湿区域之后,从所述吹出口向所述主体壳外排气;和循环风路,其设置在所述主体壳内,在所述循环风路上设置有:所述除湿转子的所述放湿区域;发热部,其设置于所述放湿区域的上风侧;和循环风机,其使所述循环风路内的空气循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承框,其以所述除湿转子可旋转的方式支承所述除湿转子;定时电机,其使所述除湿转子旋转;和贮水箱,其对在所述除湿风路和所述循环风路内结露的水进行贮存,在所述循环风路上设置有设置于所述放湿区域的下风侧的热交换器,所述风机具有风扇电机、由所述风扇电机驱动旋转的风扇、和内置所述风扇的风扇壳体,所述除湿转子设置于所述贮水箱的上方,所述循环风路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除湿转子和所述贮水箱之间,所述风扇壳体的吸气口设置于与所述除湿转子和所述循环风路相对的位置,所述风扇壳体的下端设置于比所述贮水箱的上端靠下方。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壳在所述风扇壳体的下方具有作为中空的空间的下部空间,所述贮水箱是可贮水范围的一部分进入所述下部空间的形状。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机,其使所述除湿转子旋转;贮水部,其设置于所述除湿转子的下方,能够贮存水,在所述循环风路上设置有:再生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河本亮太上田裕树田中裕基堀达也水谷衣里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