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管桩抱紧技术领域,提出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能同时抱紧管桩两侧且逐步加强抱紧力防止管桩移动影响抱紧的管桩抱紧机构,包括抱紧座,所述抱紧座两侧上分别可转动设置有抱紧块,两块所述抱紧块内表面与抱紧座内表面分别设置有用于与外部管桩贴合抱紧的弧形面,所述抱紧座上端面设置有用于与外部吊机的吊钩配合的悬挂座,所述抱紧座上水平开设有至少一个连接凹槽,所述抱紧块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凹槽相配合的至少一个连接凸起,所述抱紧座与抱紧块上竖直设置有贯穿所述连接凹槽与连接凸起的转轴,所述抱紧座上设置有用于同时驱动两块抱紧块同步转动的驱动装置。时驱动两块抱紧块同步转动的驱动装置。时驱动两块抱紧块同步转动的驱动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桩抱紧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管桩抱紧
,特别涉及一种管桩抱紧机构。
技术介绍
[0002]桩机在钻孔后向钻孔内植入管桩,管桩在植入过程中需要借助吊机设备来将管桩起吊到钻孔上方以便于将管桩送入钻孔内,这就需要使用到管桩抱紧机构来抱紧管桩便于吊机设备吊起管桩。
[0003]现有管桩抱紧机构一般是采用两个对称设置的油缸来同时驱动两块抱紧块,通过驱动两块抱紧块相向运动会相反运动来夹紧或释放管桩。两个油缸之间存在同步性差异问题,且两个油缸设置在抱紧块后方,油缸和抱紧块的装量不平衡,抱紧机构在自然垂吊时容易失衡倾斜,在吊机的下降过程中晃动较严重,影响抱紧机构与管桩的抱紧,增加吊机的操作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能同时抱紧管桩两侧且逐步加强抱紧力防止管桩移动影响抱紧的管桩抱紧机构。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的解决方案为:管桩抱紧机构,包括抱紧座,所述抱紧座两侧上分别可转动设置有抱紧块,两块所述抱紧块内表面与抱紧座内表面分别设置有用于与外部管桩贴合抱紧的弧形面,所述抱紧座上端面设置有用于与外部吊机的吊钩配合的悬挂座,所述抱紧座上水平开设有至少一个连接凹槽,所述抱紧块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凹槽相配合的至少一个连接凸起,所述抱紧座与抱紧块上竖直设置有贯穿所述连接凹槽与连接凸起的转轴,所述抱紧座上设置有用于同时驱动两块抱紧块同步转动的驱动装置。
[0006]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水平转动设置于所述抱紧座外表面中部的螺纹轴、两根分别设置于两块所述抱紧块上的L型驱动杆,两根所述L型驱动杆以所述螺纹轴的转动中心为中心呈中心对称设置,所述螺纹轴上套设有可随螺纹轴的转动沿螺纹轴轴向运动的螺纹管套,所述螺纹管套的上端面与下端面分别可转动设置有转动块,两根所述L型驱动杆的自由端分别可水平滑移设置于两块所述转动块上,所述抱紧座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螺纹轴正反转的驱动件。
[0007]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转动块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开设有垂直所述螺纹轴用于在L型驱动杆的自由端靠近或远离抱紧座的过程中滑移调整L型驱动杆与转动块配合位置的滑槽,所述L型驱动杆的下端面或上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滑槽相配合的滑轨。
[0008]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驱动件为液压马达,所述抱紧座上设置有安装套,所述液压马达的壳体可拆装设置于所述安装套内,所述安装套可拆装设置于所述抱紧座上,所述液压马达的旋转轴穿出所述安装套与所述螺纹轴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套上端面开设有供所述液压马达的注油孔裸露出以便于输油管连接的连接开口。
[0009]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抱紧块与抱紧座的弧形面上分别水平可更换设置有用于增加抱紧管桩的轴向的摩擦力的柔性装置。
[0010]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柔性装置包括沿所述弧形面水平开设的至少一个的条状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可拆装设置有条状的插接座,所述插接座上可拆装设置有摩擦条。
[0011]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插接座的自由端面上向内开设有插接凹槽,所述摩擦条上设置有与所述插接凹槽间相互插紧连接的插接凸起。
[0012]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案中通过同一个液压马达同步驱动两块抱紧块动作,提高了两块抱紧块之间的同步性,也使得抱紧机构整体结构更紧凑,尺寸更小,便于户外携带,且液压马达处于内部可以很好的保护液压马达。
[0014]2、本案中在抱紧块呈打开状态时重心向抱紧机构中部收合,在吊机驱动抱紧机构下降过程中,可以尽量减轻晃动,便于操作人员控制吊机使抱紧机构抱紧管桩。
[0015]3、柔性装置的设置增加了抱紧座与抱紧块的抱紧力,且摩擦条的弹性形变能力可以很好的克服液压马达的行程误差,摩擦条和插接座都是可更换的,通过插接的方式拆装,不需要借助工具,便于拆装更换。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管桩抱紧机构的抱紧状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管桩抱紧机构的打开状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管桩抱紧机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管桩抱紧机构中摩擦条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管桩抱紧机构中摩擦条与插接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2]参考图1至图5,本技术实施例所揭示的是管桩抱紧机构,包括抱紧座10,所述抱紧座10两侧上分别可转动设置有抱紧块11,两块所述抱紧块11内表面与抱紧座10内表面分别设置有用于与外部管桩贴合抱紧的弧形面12,所述抱紧座10上端面焊接设置有用于与外部吊机的吊钩配合的悬挂座13,所述抱紧座10上水平开设有至少一个连接凹槽14,所述抱紧块11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凹槽14相配合的至少一个连接凸起15,所述抱紧座10与抱紧块11上竖直设置有贯穿所述连接凹槽14与连接凸起的转轴16,所述转轴16的上下端部分别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转轴16脱离抱紧座10的限位片,所述抱紧块11与抱紧座10之间相对于转轴16转动。所述抱紧座10上设置有用于同时驱动两块抱紧块11同步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抱紧块11与抱紧座10的弧形面12上分别水平可更换设置有用于增加抱紧管桩的轴向的摩擦力的柔性装置。
[0023]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水平转动设置于所述抱紧座10外表面中部的螺纹轴17、两根分别一体设置于两块所述抱紧块11上的L型驱动杆18,两根所述L型驱动杆18以所述螺纹轴17的转动中心为中心呈中心对称设置,所述螺纹轴17上套设有可随螺纹轴17的转动沿螺纹轴17轴向运动的螺纹管套19,所述螺纹管套19的上端面与下端面分别可转动设置有转动块
20,所述转动块20通过转动轴承与所述螺纹管套19可转动固定连接,两根所述L型驱动杆18的自由端分别可水平滑移设置于两块所述转动块20上,所述转动块20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开设有垂直所述螺纹轴17用于在L型驱动杆18的自由端靠近或远离抱紧座10的过程中滑移调整L型驱动杆18与转动块20配合位置的滑槽21,所述L型驱动杆18的下端面或上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滑槽21相配合的滑轨22。所述抱紧座10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螺纹轴17正反转的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为液压马达23,所述抱紧座10上设置有安装套24,所述液压马达23的壳体通过螺栓可拆装设置于所述安装套24内,所述安装套24通过螺栓可拆装设置于所述抱紧座10上,所述液压马达23的旋转轴16穿出所述安装套24与所述螺纹轴17通过销轴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套24上端面开设有供所述液压马达23的注油孔裸露出以便于输油管连接的连接开口25。
[0024]所述柔性装置包括沿所述弧形面12水平开设的两条的条状的安装槽26,所述安装槽26内可拆装设置有条状的插接座27,所述插接座27上可拆装设置有摩擦条28,所述摩擦条28的材料是采用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管桩抱紧机构,包括抱紧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抱紧座两侧上分别可转动设置有抱紧块,两块所述抱紧块内表面与抱紧座内表面分别设置有用于与外部管桩贴合抱紧的弧形面,所述抱紧座上端面设置有用于与外部吊机的吊钩配合的悬挂座,所述抱紧座上水平开设有至少一个连接凹槽,所述抱紧块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凹槽相配合的至少一个连接凸起,所述抱紧座与抱紧块上竖直设置有贯穿所述连接凹槽与连接凸起的转轴,所述抱紧座上设置有用于同时驱动两块抱紧块同步转动的驱动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桩抱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水平转动设置于所述抱紧座外表面中部的螺纹轴、两根分别设置于两块所述抱紧块上的L型驱动杆,两根所述L型驱动杆以所述螺纹轴的转动中心为中心呈中心对称设置,所述螺纹轴上套设有可随螺纹轴的转动沿螺纹轴轴向运动的螺纹管套,所述螺纹管套的上端面与下端面分别可转动设置有转动块,两根所述L型驱动杆的自由端分别可水平滑移设置于两块所述转动块上,所述抱紧座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螺纹轴正反转的驱动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桩抱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块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开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祥,郑小明,李正西,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厦兴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