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冷风机,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上部设置有电机容纳腔;所述电机容纳腔的底部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能让气体从电机容纳腔的内部朝外流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把电机容纳腔内电机产生的热量带走,从而实现对电机的自我冷却。现对电机的自我冷却。现对电机的自我冷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冷风机
[0001]本技术涉及吸尘器用风机
,尤其是一种能把电机容纳腔内电机产生的热量带走,从而实现对电机的自我冷却的自冷风机。
技术介绍
[0002]吸尘器的工作原理是吸尘器的风机高速旋转,从吸入口吸入空气,使灰尘桶产生一定的真空,灰尘进入灰尘桶中并被分离出来,干净的气流再经过风机排出;现有的风机中,装配后,所述进风底座的上表面的外围的最高点高于叶轮的螺旋状叶片的高度,也就是说,所述叶轮完全落入进风底座的上表面的凹槽中;工作时,从相邻的螺旋状叶片之间被甩出的气流先碰到进风底座的上表面的凹槽的侧壁后再爬升,并在翻过侧壁后,再从出风罩上均布的出气孔排出;这种风机增长了气流的路径,也存在改变气流的前进方向的问题,造成能量损耗的同时,噪音也大;此外,叶轮的叶轮基板的横截面是水平,甚至是向上翘的,即从其中心通孔开始保持水平,甚至逐渐抬高高度;这就会造成相邻的螺旋状叶片之间的气流通道的横截面积会保持不变,甚至逐渐减小,气流会随着相邻的螺旋状叶片之间的气流通道的横截面积的变化而不变,甚至提升速度,噪音也会随之增加;此外,顶盖基板的上表面与主体之间的气体会经中心传动孔进入叶轮,形成一种逆流的风,该逆流的风会损失效率;还有,电机在工作时会产生热量,如果不及时排出,会让电机一直在高温下工作,会影响其使用寿命。
[0003]为此,我们研发了一种能把电机容纳腔内电机产生的热量带走,从而实现对电机的自我冷却的自冷风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把电机容纳腔内电机产生的热量带走,从而实现对电机的自我冷却的自冷风机。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冷风机,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上部设置有电机容纳腔;所述电机容纳腔的底部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能让气体从电机容纳腔的内部朝外流动。
[0006]优选的,所述自冷风机,还包含进风底座、出风罩和叶轮顶盖;所述主体和进风底座之间通过支架连接;所述主体用来安装电机;所述叶轮顶盖设置在支架的内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叶轮顶盖连接,用以驱动叶轮顶盖旋转;所述叶轮顶盖的下表面上固定设置有叶轮,所述叶轮跟随叶轮顶盖一起旋转运动;所述进风底座的中心导气孔至少部分插入所述叶轮上的中心通孔中;所述主体和进风底座设置在出风罩内,所述主体与出风罩之间采用第二密封圈密封,所述进风底座与出风罩之间采用第一密封圈密封;所述叶轮顶盖,包含顶盖基板;所述顶盖基板的上表面上的中心部设置有中心传动孔;所述中心传动孔用来安装电机的输出轴;所述电机安装在主体中,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穿过主体后,再与所述中心传动孔连接;所述顶盖基板的上表面上设置有规则排列地螺旋状顶盖凸筋;工作过程中,顶盖
基板的上表面与主体之间的气体也会沿相邻的螺旋状顶盖凸筋之间的气流通道被朝外甩出。
[0007]优选的,所述顶盖基板的上表面上设置有规则排列地螺旋状顶盖凹槽;所述顶盖凹槽用来安插与叶轮顶盖配套的叶轮上的叶片的顶部。
[0008]优选的,所述顶盖凸筋与顶盖凹槽一一对应,且正对设置。
[0009]优选的,所述叶轮,包含叶轮基板;所述叶轮基板的中心部设置有中心通孔;所述叶轮基板的上表面上设置有规则排列地螺旋状叶片;从所述中心通孔进入的气流能从相邻的螺旋状叶片之间的气流通道被朝外甩出;所述叶轮基板的横截面是倾斜的,且从中心通孔开始逐渐降低高度。
[0010]优选的,所述叶轮基板的横截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在0
‑
45
°
之间。
[0011]优选的,所述支架,包含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所述上连接部位于下连接部的上方,所述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之间通过间隔设置的连接块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连接块均布。
[0013]优选的,所述上连接部呈圆环状;所述下连接部也呈圆环状;所述连接块有4个且均布。
[0014]优选的,装配后,所述进风底座的上表面的外围的最高点不高于所述叶轮上的螺旋状叶片的高度的一半。
[0015]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16]本技术所述的自冷风机中所述电机容纳腔的底部还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能让气体从电机容纳腔的内部朝外流动;工作时,会有一气流从电机容纳腔流向叶轮顶盖;所述顶盖基板的上表面与主体之间的气体也会沿相邻的螺旋状顶盖凸筋之间的气流通道被朝外甩出,这样就会把电机容纳腔内电机产生的热量带走,从而实现对电机的自我冷却。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自冷风机的立体结构图;
[0019]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自冷风机的主视图;
[0020]图3为图2的剖视放大图;
[0021]图4为本技术所述的自冷风机去掉出风罩后的第一角度的立体图;
[0022]图5为本技术所述的自冷风机去掉出风罩后的第二角度的立体图;
[0023]图6为本技术所述的自冷风机用支架的立体放大图;
[0024]图7为本技术所述的自冷风机去掉出风罩和电机后的立体放大图;
[0025]图8为图7的剖面图;
[0026]图9为本技术所述的自冷风机的叶轮顶盖的第一角度的立体放大图;
[0027]图10为本技术所述的自冷风机的叶轮顶盖的第二角度的立体放大图;
[0028]图11为本技术所述的自冷风机的叶轮顶盖的第三角度的立体放大图;
[0029]图12为本技术所述的自冷风机的叶轮的立体放大图;
[0030]图13为图12的剖视图;
[0031]其中:1、主体;2、进风底座;3、支架;4、电机;5、叶轮顶盖;6、叶轮;7、出风罩;8、第一密封圈;9、第二密封圈;11、电机容纳腔;12、单向阀;13、电机固定孔;14、轴穿孔;31、上连接部;32、下连接部;33、连接块;51、顶盖基板;52、顶盖凸筋;53、中心传动孔;54、顶盖凹槽;61、叶轮基板;62、叶片;63、中心通孔。
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请参阅图1
‑
13,本技术所述的自冷风机,包括主体1、进风底座2和出风罩7;所述主体1和进风底座2之间通过支架3连接;所述主体1用来安装电机4;所述叶轮顶盖5设置在支架3的内部;所述电机4的输出轴与叶轮顶盖5连接,用以驱动叶轮顶盖5旋转;所述叶轮6固定在叶轮顶盖5的下表面上,并跟随叶轮顶盖5一起旋转运动;所述进风底座2的中心导气孔(未标出)至少部分插入所述叶轮6上的中心通孔63中;所述主体1和进风底座2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冷风机,包括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上部设置有电机容纳腔;所述电机容纳腔的底部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能让气体从电机容纳腔的内部朝外流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冷风机,其特征在于:还包含进风底座、出风罩和叶轮顶盖;所述主体和进风底座之间通过支架连接;所述主体用来安装电机;所述叶轮顶盖设置在支架的内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叶轮顶盖连接,用以驱动叶轮顶盖旋转;所述叶轮顶盖的下表面上固定设置有叶轮,所述叶轮跟随叶轮顶盖一起旋转运动;所述进风底座的中心导气孔至少部分插入所述叶轮上的中心通孔中;所述主体和进风底座设置在出风罩内,所述主体与出风罩之间采用第二密封圈密封,所述进风底座与出风罩之间采用第一密封圈密封;所述叶轮顶盖,包含顶盖基板;所述顶盖基板的上表面上的中心部设置有中心传动孔;所述中心传动孔用来安装电机的输出轴;所述电机安装在主体中,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穿过主体后,再与所述中心传动孔连接;所述顶盖基板的上表面上设置有规则排列地螺旋状顶盖凸筋;工作过程中,顶盖基板的上表面与主体之间的气体也会沿相邻的螺旋状顶盖凸筋之间的气流通道被朝外甩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冷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基板的上表面上设置有规则排列地螺旋状顶盖凹槽;所述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红波,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知一得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