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发热体及雾化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0536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陶瓷发热体及雾化芯,陶瓷发热体的材质设置为导电陶瓷材质,且陶瓷发热体包括发热部,发热部上设有多个第一通气部。本方案提供的陶瓷发热体的发热部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通气部,能够通过陶瓷发热体对雾化液加热雾化,使产生的烟雾直接通过陶瓷发热体上的第一通气部,流入气体流道中,以使更多的烟雾在更短的时间内快速流入气体流道,降低陶瓷发热体周围的温度,且相比金属发热体,能够同时利用导电陶瓷稳定的物化性能,在高温下也不容易发生干烧,并且导电陶瓷表面也不会因长期高温下而发黑、烧焦、脱落,从而提升了陶瓷发热体及其雾化芯的使用寿命,且避免了陶瓷发热体因氧化而影响烟雾口感,提升使用者的使用体验。提升使用者的使用体验。提升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陶瓷发热体及雾化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雾化
,尤其是一种陶瓷发热体及雾化芯。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上用于雾化的发热体一般分为金属发热体和导电陶瓷体两种,雾化芯则由金属发热体与导油棉组合而成、或者是由导电陶瓷体与多孔陶瓷组合而成。
[0003]在发热体采用导电陶瓷体的情况下,已知通常导电陶瓷体都是由实体制成,因此导电陶瓷体周围产生的烟雾不能穿过导电陶瓷体,流入到气体流道中,而只能沿导电陶瓷体的边缘溢出,通过其他路径进入到气体流道中。由于产生的烟雾不能及时输送到气体流道中,而长时间滞留在导电陶瓷体周围,导致高温的烟雾的热量包裹着导电陶瓷体,使导电陶瓷体的温度过高,从而容易使雾化芯长时间处于高温,严重影响使用者的使用,降低了使用体验。
[0004]而在发热体采用诸如金属发热丝或金属发热片等金属发热体的情况下,已知通常金属发热体通过加热雾化液至雾化温度后,将雾化液雾化成烟雾或者气凝胶。通常金属发热体的工作温度因雾化液的不同而会有所不同,比如,水需要100℃以上,雾化液则需要200℃以上。有的粘稠度高的雾化液,则需要更高的温度雾化。这样金属发热体在工作过程中一直是处于高温状态,任何金属在高温状态下都容易氧化,特别是目前市场上金属发热体普遍采用铁、铬、铝、镍、钛等金属及其合金,在高温下会更容易氧化。如果雾化液是非中性的,比如偏酸性或者碱性雾化液,也会更容易氧化。这样会带来两个问题,一个是金属发热体温度过高,容易发生干烧的危险,长时间使用后金属发热体表面会发黑甚至脱皮变细,导致雾化芯的使用寿命过短;另一个问题是金属发热体在高温下会有金属的味道,影响烟雾的口感和味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陶瓷发热体及雾化芯,旨在解决现有雾化芯的发热体工作时温度过高,导致雾化芯使用时过烫,影响使用体验,以及使用寿命过短、且影响烟雾口感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陶瓷发热体,所述陶瓷发热体的材质设置为导电陶瓷材质,且所述陶瓷发热体包括发热部,所述发热部上设有多个第一通气部。
[0007]可选地,所述发热部呈片状设置,且其厚度为h0,0.1mm≤h0≤1mm。
[0008]可选地,当所述陶瓷发热体应用于液态雾化液的雾化时,0.1mm≤h0≤0.2mm。
[0009]可选地,当所述陶瓷发热体应用于低温不燃烧烟草的雾化时,0.6mm≤h0≤0.8mm。
[0010]可选地,所述第一通气部设置为圆形、方形、三角形或者长形中的至少一种。
[0011]可选地,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通气部之间的距离为L,0.05mm≤L≤0.2mm。
[0012]可选地,多个所述第一通气部呈阵列布设。
[0013]可选地,所述第一通气部的孔径为D,1μm≤D≤50μm。
[0014]可选地,所述发热部还设有第二通气部,所述第二通气部的通气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通气部的通气截面积。
[0015]可选地,所述第二通气部设置为圆形孔、方形或者三角形中的一种。
[0016]可选地,所述发热部设置为圆形片状、椭圆形片状或者六边形片状中的一种。
[0017]可选地,所述第二通气部位于所述发热部的任意位置。
[0018]可选地,所述第二通气部位于所述发热部的中部。
[0019]可选地,所述发热部设有分隔槽,所述分隔槽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通气部连通,另一端连通至所述发热部的侧壁,所述发热部对应在所述分隔槽的两侧分别形成连接侧部。
[0020]可选地,所述发热部上形成有至少一个通气狭缝,所述通气狭缝的通气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通气部的通气截面积。
[0021]可选地,所述通气狭缝侧向连通所述发热部的侧端。
[0022]可选地,所述通气狭缝设置多个,多个所述通气狭缝沿所述发热部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通气狭缝中,其中一个侧向连通所述发热部宽度方向的一个侧端,另一个侧向连通所述发热部宽度方向的另一个侧端。
[0023]可选地,所述发热部宽度为L0,沿所述发热部长度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通气狭缝的重叠长度为L1,且L1﹤L0。
[0024]可选地,所述发热部宽度为L0,沿所述发热部长度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通气狭缝的长度不发生重叠,所述相邻两个所述通气狭缝的长度之和为L2,且L2﹤L0。
[0025]可选地,所述发热部宽度为L0,沿所述发热部长度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通气狭缝的长度均等于所述发热部的宽度L0的一半的长度。
[0026]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雾化芯,所述雾化芯包括:
[0027]安装架,形成有两端开口的安装腔;
[0028]导液体,设于所述安装腔内;
[0029]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陶瓷发热体,所述陶瓷发热体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导液体与所述陶瓷发热体呈贴合设置;以及
[0030]至少两个电极部,各所述电极部分别与所述陶瓷发热体连接,各所述电极部分别用于与电控系统电连接。
[0031]可选地,所述电极部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电极部设置于所述发热部相对两侧。
[0032]可选地,所述陶瓷发热体和所述安装架上设有相互配合的定位部和配合部,所述定位部和所述配合部中,其中一个设为卡槽,另一个设为卡凸,所述卡槽和所述卡凸卡接配合设置,以使得所述发热体固定于所述安装架上。
[0033]可选地,所述卡槽和所述卡凸均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卡槽设于所述安装架相对的两侧,两个所述卡凸对应两个所述卡槽设于所述发热部的两侧;
[0034]所述电极部设有两个,各所述电极部沿所述雾化芯的轴向延伸设置,两个所述电极部分别插接至对应的所述卡槽内并与两个所述卡凸贴合。
[0035]可选地,所述电极部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电极部处于所述发热部的同一侧,所述电极部在所述发热部的平面方向上沿所述发热部的外部延伸,且两个所述电极部并行设置,两个所述电极部分别用于与所述发热部上形成的两个所述连接侧部连接。
[0036]可选地,所述电极部设有4个,4个所述电极部相互与所述发热部的中部交叉设置,
4个所述电极部将所述发热部分为4个发热区,每个所述电极部均设有一个电极引脚,所述电极引脚用于与所述电控系统电连接,4个所述电极部分别对4个所述发热区进行分控加热。
[0037]可选地,所述电极部设有第一电极部、第二电极部以及公共电极部,所述发热部包括第一发热部以及第二发热部,所述第一发热部与所述第一电极部相连,所述第二发热部与所述第二电极部相连,所述公共电极部位于所述第一发热部和所述第二发热部之间,且所述公共电极部上贯设有第二通气部,所述第二通气部的通气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通气部的通气截面积。
[003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陶瓷发热体的材质设置为导电陶瓷材质,且陶瓷发热体包括发热部,发热部上设有多个第一通气部。本方案提供的导电陶瓷材质的发热体的发热部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通气部,能够通过陶瓷发热体对雾化液加热雾化,使产生的烟雾直接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陶瓷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发热体的材质设置为导电陶瓷材质,且所述陶瓷发热体包括发热部,所述发热部上设有多个第一通气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部呈片状设置,且其厚度为h0,0.1mm≤h0≤1mm。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陶瓷发热体,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陶瓷发热体应用于液态雾化液的雾化时,0.1mm≤h0≤0.2mm。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陶瓷发热体,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陶瓷发热体应用于低温不燃烧烟草的雾化时,0.6mm≤h0≤0.8mm。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气部设置为圆形、方形、三角形或者长形中的至少一种。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陶瓷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通气部之间的距离为L,0.05mm≤L≤0.2mm。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陶瓷发热体,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通气部呈阵列布设。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陶瓷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气部的孔径为D,1μm≤D≤50μm。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陶瓷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部还设有第二通气部,所述第二通气部的通气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通气部的通气截面积。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陶瓷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气部设置为圆形孔、方形或者三角形中的一种。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陶瓷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部设置为圆形片状、椭圆形片状或者六边形片状中的一种。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陶瓷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气部位于所述发热部的任意位置。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陶瓷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气部位于所述发热部的中部。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陶瓷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部设有分隔槽,所述分隔槽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通气部连通,另一端连通至所述发热部的侧壁,所述发热部对应在所述分隔槽的两侧分别形成连接侧部。15.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陶瓷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部上形成有至少一个通气狭缝,所述通气狭缝的通气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通气部的通气截面积。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陶瓷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狭缝侧向连通所述发热部的侧端。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陶瓷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狭缝设置多个,多个所述通气狭缝沿所述发热部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通气狭缝中,其中一个侧向连通所述发热部宽度方向的一个侧端,另一个侧向连通所述发热部宽度方向的另一个侧端。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陶瓷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部宽度为L0,沿所述发热部长度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通气狭缝的重叠长度为L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涛李建伟谭会民彭争战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新宜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