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磁共振成像设备的线圈去耦的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0340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03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设备的线圈去耦的方法。方法包括:发出使发射器发送发射信号的指令;获取接收器接收到的接收信号,其中,接收信号为发射信号通过多个线圈中的两个待调整线圈后到达接收器的信号;基于发射信号以及接收信号,确定两个待调整线圈之间的耦合值;以及基于耦合值,发出调整去耦部件的指令。令。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磁共振成像设备的线圈去耦的方法及装置


[0001]本公开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设备的线圈去耦的方法、装置、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技术介绍

[0002]磁共振成像设备是利用核磁共振原理,根据释放的能量在不同的物质内部结构环境中的不同的衰减,并通过外加梯度磁场监测所发射出的电磁波,从而获得该物质的原子核的位置和种类。
[0003]超导磁体是磁共振成像设备的核心部件,其利用超导材料制成的超导线圈产生高场强和高稳定性的磁场。目前的磁共振成像设备的线圈主要采用阵列线圈的设计,即多个线圈通过特定的阵列排布组成线圈阵列。阵列排布的线圈由于磁场耦合的存在,会产生相互干扰。当线圈间的耦合程度大于一定值时,将会对线圈阵列的效率以及并行成像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线圈去耦对于磁共振成像设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0004]对于磁共振系统,特别地,对于低场磁共振系统,由于线圈存在较高的Q因子,彼此分离很远的线圈也存在耦合现象。此外,线圈耦合可能受负载影响,在不同负载情况下解耦结果也不相同。然而,现有的线圈去耦方法无法实现良好的去耦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公开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设备的线圈去耦的方法,以实现实时且有效地对线圈进行去耦,并且降低负载等因素对去耦效果的影响,从而提高成像性能。
[0006]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设备的线圈去耦的方法,所述磁共振成像设备包括发射器、接收器、去耦部件以及多个线圈,所述方法包括:发出使所述发射器发送发射信号的指令;获取所述接收器接收到的接收信号,其中,所述接收信号为所述发射信号通过所述多个线圈中的两个待调整线圈后到达所述接收器的信号;基于所述发射信号以及所述接收信号,确定所述两个待调整线圈之间的耦合值;以及基于所述耦合值,发出调整所述去耦部件的指令。
[0007]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设备的线圈去耦的装置,所述磁共振成像设备包括发射器、接收器、去耦部件以及多个线圈,所述装置包括:第一发出模块,所述第一发出模块被配置为发出使所述发射器发送发射信号的指令;获取模块,所述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所述接收器接收到的接收信号,其中,所述接收信号为所述发射信号通过所述多个线圈中的两个待调整线圈后到达所述接收器的信号;确定模块,所述确定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所述发射信号以及所述接收信号,确定所述两个待调整线圈之间的耦合值;以及第二发出模块,所述第二发出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所述耦合值,发出调整所述去耦部件的指令。
[0008]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程序的存储
器,所述程序包括指令,所述指令在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根据本公开的用于磁共振成像设备的线圈去耦的方法。
[0009]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程序的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程序包括指令,所述指令在由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时,致使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根据本公开的用于磁共振成像设备的线圈去耦的方法。
[0010]根据本公开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根据本公开的用于磁共振成像设备的线圈去耦的方法的步骤。
[0011]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基于发射信号以及通过线圈的接收信号来计算线圈之间的耦合程度,并根据该耦合程度对磁共振设备中的去耦部件进行调整,以实现实时且有效地对线圈进行去耦,并且降低负载等因素对去耦效果的影响,从而提高磁共振成像性能。
附图说明
[0012]下面将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清楚本公开的上述及其他特征和优点,附图中:
[0013]图1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用于磁共振成像设备的磁共振系统的示意图;
[0014]图2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用于磁共振成像设备的线圈去耦的方法的流程图;
[0015]图3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用于磁共振成像设备的磁共振系统的示意图;
[0016]图4为图3中的部分线圈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0017]图5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用于磁共振成像设备的线圈去耦的方法的流程图;
[0018]图6示例性地示出了线圈之间的耦合值与去耦部件的参数之间的关系;
[0019]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用于磁共振成像设备的线圈去耦的装置的示意性框图;以及
[0020]图8示出了可以被用来实施本文所描述的方法的电子设备的示例配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对本公开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
[0022]在本文中,“示意性”表示“充当实例、例子或说明”,不应将在本文中被描述为“示意性”的任何图示、实施方式解释为一种更优选的或更具优点的技术方案。
[0023]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在本文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彼此的区分,而非表示它们的重要程度及顺序、以及互为存在的前提等。
[0024]对于磁共振系统,特别是低场磁共振系统,由于线圈的较高的Q因子,彼此分离很远的线圈也存在耦合现象。此外,线圈耦合可能受负载影响,在不同负载情况下解耦结果也不相同。在相关技术中的去耦方式是使用几何重叠技术(操作磁场重叠)来抵消正负方向的磁场,使得两线圈互感为零。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电感去耦或电容去耦。但是,相关技术中
的去耦方式(例如,几何重叠、电感去耦、电容去耦等)都是在制造过程中对线圈、电容器或电感器等部件的参数进行较为复杂的调整,并且制造后这些部件的参数都是固定的,无法随着磁共振成像设备的负载的变化而变化。相关技术中的去耦方式对线圈的去耦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线圈设计的难度,此外由于受检体结构的差异性,预先调好的去耦在磁共振成像设备工作时不一定能适用于所有的应用场景。
[0025]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通过基于发射信号以及通过线圈的接收信号来计算线圈之间的耦合程度,并根据该耦合程度对磁共振设备中的去耦部件进行调整,以实现实时且有效地对线圈进行去耦,并且降低负载等因素对去耦效果的影响,从而提高磁共振成像性能。
[0026]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
[0027]图1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用于磁共振成像设备的磁共振系统100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磁共振系统100可包括控制器110、发射器120、接收器130、去耦部件140以及多个线圈(例如,线圈N1和线圈N2)等。在一些实施例中,磁共振系统100还可包括多个信道选择部分,例如信道选择部分X1和X2。其中,控制器110与发射器120、接收器130和/或信道选择部分N1、N2通讯连接,以用于控制发射器120、接收器130和/或信道选择部分的操作。在本文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设备的线圈去耦的方法,所述磁共振成像设备包括发射器、接收器、去耦部件以及多个线圈,所述方法包括:发出使所述发射器发送发射信号的指令;获取所述接收器接收到的接收信号,其中,所述接收信号为所述发射信号通过所述多个线圈中的两个待调整线圈后到达所述接收器的信号;基于所述发射信号以及所述接收信号,确定所述两个待调整线圈之间的耦合值;以及基于所述耦合值,发出调整所述去耦部件的指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所述发射信号以及所述接收信号,确定所述两个待调整线圈之间的耦合值包括:基于所述发射信号、所述接收信号以及校准数据,确定所述两个待调整线圈之间的耦合值,其中,所述校准数据是基于从所述发射器到所述接收器而不通过所述多个线圈的信号而确定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校准数据是基于所述发射器发送的校准信号以及所述接收器接收到的与所述校准信号对应的信号而确定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所述发射信号、所述接收信号以及校准数据,确定所述两个待调整线圈之间的耦合值包括:获取所述发射信号的功率以及所述接收信号的功率;计算所述发射信号的功率和所述接收信号的功率之间的第一差值;以及基于所述第一差值以及所述校准数据,确定所述两个待调整线圈之间的耦合值。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校准数据包括所述发射器发送的校准信号的功率与所述接收器接收到的与所述校准信号对应的信号的功率之间的第二差值。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所述耦合值,发出调整所述去耦部件的指令包括:确定所述耦合值是否大于耦合阈值;以及响应于确定所述耦合值大于所述耦合阈值,发出调整所述去耦部件的指令。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响应于确定所述耦合值大于所述耦合阈值,执行所述发出使所述发射器发送发射信号的指令。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所述耦合值,发出调整所述去耦部件的指令还包括响应于确定所述耦合值小于所述耦合阈值,发出调整所述去耦部件的指令,并且所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于确定所述耦合值小于所述耦合阈值,用所述耦合值更新所述耦合阈值,并执行所述发出使所述发射器发送发射信号的指令。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所述耦合值,发出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佳琳李志宾张秋艺
申请(专利权)人:西门子深圳磁共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