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电热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0169 阅读:2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家用烹调的多功能电热锅,结构包括配合组装在一起的锅盖、锅壳、锅壳内菦件、内锅、基座,特征是锅盖设有由两突柱及弹性片构成的扣钩部分,锅壳内腔件设有感应器及其弹性元件,加热盘下设有弹性元件并与感应器配合,加热盘的电源接头接基座内的电源线。特征还有在锅壳前后部设集水容器、在锅盖设密封凸环,在加热盘下设导轨导引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安全耐用、加热时间短、加热效率高等优点。(*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家用烹调锅、特别是电热的多功能锅。传统的电热烹调锅,其加热盘为圆盘结构,内锅直接放置于其上加热,往往因内锅锅底及加热盘经常使用或制作不良造成不平整,致使锅底与加热盘无法紧密贴合而减少了加热面积,延长烹调时间并造成加热器的负荷加大、寿命缩短。同时传统电热烹调锅当加热装置启动后,锅不论是否盖合,都会持续加热直至启动装置停止,在锅盖未盖合时,因锅尚在加热,因此泄出的蒸气易对锅外部结构或人体造成损害;且平时蒸煮食物所产生的蒸气往往会凝结在扣合部位的扣钩处,或是开盖时锅盖倾斜时蒸气水流到锅盖与锅身的连接处,而烹调锅的电子装置一般是设置在这些部位的下方,所以蒸气水的集结不仅会造成接合结构的损坏,而且会因蒸气水流至电子装置导致电子故障等问题,传统电热烹调锅的另一个问题是内锅边缘的槽环套合于锅盖,这比锅盖置合于内锅的结构其密合效果较差。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提供一种改进结构的多功能电热锅,以解决当锅盖开启便切断加热电源,锅盖扣紧后才接通加热电源的问题,即达到使用上的防护安全目的;同时解决内锅与加热盘能够均匀紧贴的问题,即达到加热时间短、加热效率高的目的。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增设集水容器,以解决烹调食物所产生的气水不致破坏锅盖前部的开关、后部连接处以及锅上的电子装置的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多功能电热锅,包括锅盖、锅壳、锅壳内腔件、内锅、基座,其中锅盖的后端由轴与锅壳后部铰接,锅壳内腔件紧固于锅壳内且其底部有一个加热盘,内锅置于锅壳内腔件内,基座紧固于锅壳底部,其特征在于锅盖前端设有扣钩部分,扣钩部分由配合有弹性片的两突柱的卡制部位与锅壳前部配合以操控锅盖的开启或盖合,锅壳内腔件底部还设有一个感应器,感应器配设有弹性元件,加热盘下面配设有弹性元件且盘上有一个可配合感应器置入的孔,加热盘内的加热丝设有电源接头可穿过锅壳内腔件的电源孔与电源线连接,电源线设置于基座内。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以上述方案为基础,其特征在于锅壳前部在扣钩部位下方设有一个可分离的集水容器,锅壳后部在铰接处复盖有可引导水、气的防水片,防水片下方设有一个可分离的集水容器。上述方案由于锅壳内腔件底部设有感应器,且与感应器配合的加热盘下面设有弹性元件,所以当锅盖打开时,弹性元件通过加热盘推动内锅上移,内锅底脱离了感应器,使加热电源被切断;当锅盖闭合时,内锅底下移压迫加热盘、与感应器接触,使加热电源接通,因此能够克服现有技术持续加热所造成的对锅体外部和人体的损害,达到防护安全目的,同时由于加热盘与内锅底作弹性接触,能够实现均匀紧贴的接触状态,所以可达到接触面积大、加热时间短、加热效率高的目的。上述方案由于在扣钩配合部位下方设可分离的集水容器,在铰接部位设防水片、在其下方设可分离的集水容器,可以把烹调蒸气水和开盖倾斜的蒸气水收集入容器,然后取出容器清除掉,所以达到不让水气破坏盖前部开关、后部连接处以及电子装置的目的。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更详细的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案的零部件分解示意图。图2是图1组装状态的扣钩部分的局部及右视示意图。图3是图1组装状态的立体前视示意图。图4是图1组装状态的立体后视示意图。图5是图1组装状态的局部剖视及其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是图2的开盖状态示意图。图7是图5的开盖状态示意图。图8是可供图2扣钩部分代换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图7,本多功能电热锅,包括锅盖1、锅壳2、锅壳内腔件3、内锅4、基座5。锅盖1中央为盖体10,盖体10内放置一块吸油物体11,盖体10的底板上设有透气槽12可供蒸气上升经过槽12并由吸油物体11吸收其水、油气,盖体10各部分由锁固器13锁固为一体。锅盖1前端设有扣钩部分14,扣钩部分14配合于锅盖1处设有按键140,按键140上有多个小突起的防滑部位141且连接两突柱142,突柱142底部延伸弯曲成卡制部位143。一个弹性片144设置于两突柱142之间并使突柱142向外撑开、与卡制部位143配合以供钩住锅壳2,锅盖1的盖片边缘设有一凸环15以保证与内锅4的密合性。锅壳2由壳体20及前部21、后部22组成,前部设有钩合槽210,钩合槽210下方设有可分离的集水容器211,集水容器211有一凸出的前缘211A以方便集水容器211的抽取。集水容器211下方是功能显示器212,显示器212下设有加热控制电路213。后部22上端由轴220与锅盖1铰接,有一弹性的防水片221复盖住轴220处并延伸至下方的导水口222,轴220与电源线放置盒223之间有一内凹槽224,导水口222设于槽224内部上方位置,槽224两侧设有半圆形的下凹部位225,槽224装着一个两侧突起的可分离的集水容器226,手指可伸入下凹部位225钩住集水容器226,将其取出倒掉积水。锅壳内腔件3的底部30设有一个感应器301,感应器301是与弹性元件302配合设置于底部中央上方,并由底部30的孔303连接引自基座5的感测导线304。底部30还设有弹性元件305,有一个加热盘31由导引杆310经弹性元件305穿入导引孔311形成导轨导引升降的加热盘31,导引杆310底部设有导引片312,作用是当导引杆310升至最高位置时由导引片312定位而使加热盘31平稳置于弹性元件305上。加热盘31中央有一个大小适当的孔313可配合感应器301的置入,加热盘31内部的加热丝32设有电源接头321可从电源孔33穿出与电源线331连接,电源线331设于基座5内。内锅4装置于锅壳内腔件3内,内锅4里可盛菜肴进行烹调。基座5由锁固器51固定于锅壳2底部。使用时,当锅盖1开启时,设置于锅壳内腔件3底部30的弹性元件305使加热盘31将内锅4上顶,所以内锅4与感应器301产生了一段距离,这时加热电路断路,加热盘31不加热。当压下锅盖1使两突柱142距离先微缩再借弹性片144弹性撑开卡制部位143撑进钩合槽210,这时锅盖1的凸环15与内锅4密合,同时加热盘31在弹性元件305作用下与内锅底均匀紧贴,内锅4置于加热盘31上并在导引杆310导引向下移动与感应器301接触,这时加热电路接通,加热盘31产生热量对内锅4进行加热。当按下锅盖1上的按键140压迫两突柱142间的距离微缩,卡制部位143离开钩合槽210,轴220使锅盖1开启上弹,弹性元件302、305的弹性恢复使加热盘31顺着导引杆311使内锅4上升并脱离感应器301,加热电路断路,加热盘31不加热。参照图8,图2中的扣钩部分14的两突柱142及弹性片144可采用图8中的单一突柱142A上设置按键140A、按键140A内装置弹性元件144A的结构来代换。使用时当按下按键140A时弹性元件144A压迫突柱142A使卡制部位143A后移,这时锅盖1打开;当锅盖1下压时,突柱142A受压迫向后微缩,卡制部位143A正对钩合槽210时弹性元件144A迫使卡制部位143A与钩合槽210钩合而固定。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电热锅,包括锅盖、锅壳、锅壳内腔件、内锅、基座,其中锅盖的后端由轴与锅壳后部铰接,锅壳内腔件紧固于锅壳内且其底部有一个加热盘,内锅置于锅壳内腔件内,基座紧固于锅壳底部,其特征在于锅盖前端设有扣钩部分,扣钩部分由配合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电热锅,包括锅盖、锅壳、锅壳内腔件、内锅、基座,其中锅盖的后端由轴与锅壳后部铰接,锅壳内腔件紧固于锅壳内且其底部有一个加热盘,内锅置于锅壳内腔件内,基座紧固于锅壳底部,其特征在于锅盖前端设有扣钩部分,扣钩部分由配合有弹性片的两突柱的卡制部位与锅壳前部配合以操控锅盖的开启或盖合,锅壳内腔件底部还设有一个感应器,感应器配设有弹性元件,加热盘下面配设有弹性元件且盘上有一个可配合感应器置入的孔,加热盘内的加热丝设有电源接头可穿过锅壳内腔件的电源孔与电源线连接,电源线设置于基座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贵堂
申请(专利权)人:汕头经济特区壮柏家电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