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药反应釜加药控制阀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9749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2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控制阀门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制药反应釜加药控制阀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外壳,外壳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阀芯,第一阀芯的内部转动设置有第二阀芯,第二阀芯的内部开设有三个进液孔,第二阀芯的中部开设有出液孔,第一阀芯底部的一端开设有通孔;第二阀芯的顶部设置有调节组件,用于调整第二阀芯的角度,第一阀芯顶部远离调节组件的一端转动设置有螺纹杆,用于调整第一阀芯在外壳中的高度。通过利用调节组件,调整合适大小的进液孔与进液管对应,实现小流量的药液输送至制药反应釜中,通过转动螺纹杆,使第一阀芯向上移动,实现大流量的药液输送至制药反应釜中,可以更好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足不同的使用需求。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药反应釜加药控制阀门


[0001]本技术涉及控制阀门
,具体的是一种制药反应釜加药控制阀门。

技术介绍

[0002]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在生物制药过程中,需要使用反应釜,并且,会通过利用阀门对药液的流量进行调整。
[0003]如现有技术(专利号为CN202122791951.3)公开了化工制药高精度球阀,通过在阀体上设置有三个大小不同的进水孔,使得药水在相同时间流动不同的量,使得工作人员操作时更加简单便捷,效率更快,进一步的避免了药水流失造成浪费。
[0004]现有技术中,如申请号“CN202122791951.3”中提出的通过三个大小不同的进水孔控制药液的流量,而现有技术中只能实现小流量药液的目的,无法达到将药液调整为大流量的效果,从而不能更好的满足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药反应釜加药控制阀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制药反应釜加药控制阀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阀芯,所述外壳内壁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支撑框,所述第一阀芯的内部转动设置有第二阀芯,所述第二阀芯的内部开设有三个进液孔,所述第二阀芯的中部开设有出液孔,所述第一阀芯底部的一端开设有通孔;
[0008]所述第二阀芯的顶部设置有调节组件,用于调整第二阀芯的角度,所述第一阀芯顶部远离调节组件的一端转动设置有螺纹杆,用于调整第一阀芯在外壳中的高度。
>[0009]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的一侧连通有进液管,所述外壳的底部连通有出液管。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阀芯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用于提高阀门的整体密封效果。
[0011]进一步地,三个所述进液孔呈阶梯式均匀分布于第二阀芯的表面,且三个进液孔的直径均不相同,三个所述进液孔均与出液孔连通。
[0012]进一步地,所述出液孔与通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螺纹杆与外壳螺纹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内筒、外筒和固定设置于内筒外部的凸条,所述内筒固定设置于第二阀芯的顶部,所述内筒和凸条均滑动设置于外筒的内部,所述外筒与外壳转动连接。
[0014]进一步地,所述外筒的外部固定设置有指针,所述外壳的顶部设置有与指针相配合的刻度条,所述指针和刻度条用于使用者确定第二阀芯的角度。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控制阀门,将出液管与制药反应釜连接,控制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对
加入制药反应釜中药液的流量进行控制,通过利用调节组件,调整合适大小的进液孔与进液管对应,实现小流量的药液输送至制药反应釜中,通过转动螺纹杆,使第一阀芯向上移动,实现大流量的药液输送至制药反应釜中,可以更好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剖视图;
[0020]图3是本实用图1中A局部放大新型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第二阀芯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附图标记如下:1、外壳;2、进液管;3、出液管;4、第一阀芯;5、支撑框;6、密封圈;7、第二阀芯;8、进液孔;9、出液孔;10、通孔;11、调节组件;1101、内筒;1102、外筒;1103、凸条;12、螺纹杆;13、指针;14、刻度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如图1

图4所示,一种制药反应釜加药控制阀门,包括外壳1,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阀芯4,外壳1内壁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支撑框5,第一阀芯4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密封圈6,密封圈6用于提高阀门的整体密封效果,第一阀芯4的内部转动设置有第二阀芯7,第二阀芯7的内部开设有三个进液孔8,三个进液孔8呈阶梯式均匀分布于第二阀芯7的表面,且三个进液孔8的直径均不相同,第二阀芯7的中部开设有出液孔9,三个进液孔8均与出液孔9连通,第一阀芯4底部的一端开设有通孔10,出液孔9与通孔10的位置相对应;
[0025]第二阀芯7的顶部设置有调节组件11,用于调整第二阀芯7的角度,通过利用调节组件11,调整合适大小的进液孔8与进液管2对应后,药液通过进液管2流入相应的进液孔8,再通过出液孔9、通孔10、出液管3流入至制药反应釜中,实现小流量的药液输送至制药反应釜中;
[0026]第一阀芯4顶部远离调节组件11的一端转动设置有螺纹杆12,用于调整第一阀芯4在外壳1中的高度,螺纹杆12与外壳1螺纹连接,通过转动螺纹杆12,使第一阀芯4向上移动,药液通过第一阀芯4的底部流入出液管3中,实现大流量的药液输送至制药反应釜中,可以更好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0027]如图1和图2所示,外壳1的一侧连通有进液管2,外壳1的底部连通有出液管3,药液通过进液管2流入外壳1内部,再通过出液管3流入至制药反应釜内部。
[0028]如图2

图4所示,调节组件11包括内筒1101、外筒1102和固定设置于内筒1101外部的凸条1103,内筒1101固定设置于第二阀芯7的顶部,内筒1101和凸条1103均滑动设置于外
筒1102的内部,外筒1102与外壳1转动连接,通过转动外筒1102,在凸条1103的配合下,内筒1101带动第二阀芯7转动,将合适大小的进液孔8与进液管2对应。
[0029]如图3所示,外筒1102的外部固定设置有指针13,外壳1的顶部设置有与指针13相配合的刻度条14,指针13和刻度条14用于使用者确定第二阀芯7的角度。
[0030]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制药反应釜加药控制阀门的工作原理如下:
[0031]将出液管3与制药反应釜连接,控制第一阀芯4和第二阀芯7,对加入制药反应釜中药液的流量进行控制;
[0032]使用时,对药液进行小流量调整时,转动外筒1102,在凸条1103的配合下,内筒1101带动第二阀芯7转动,同时,指针13随外筒1102同步转动,根据指针13所指向刻度条14的位置,确定与进液管2对应的进液孔8,调整完成后,药液通过进液管2流入相应的进液孔8,再通过出液孔9、通孔10、出液管3流入至制药反应釜中,实现小流量的药液输送至制药反应釜中;
[0033]对药液进行大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药反应釜加药控制阀门,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阀芯(4),所述外壳(1)内壁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支撑框(5),所述第一阀芯(4)的内部转动设置有第二阀芯(7),所述第二阀芯(7)的内部开设有三个进液孔(8),所述第二阀芯(7)的中部开设有出液孔(9),所述第一阀芯(4)底部的一端开设有通孔(10);所述第二阀芯(7)的顶部设置有调节组件(11),用于调整第二阀芯(7)的角度,所述第一阀芯(4)顶部远离调节组件(11)的一端转动设置有螺纹杆(12),用于调整第一阀芯(4)在外壳(1)中的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药反应釜加药控制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一侧连通有进液管(2),所述外壳(1)的底部连通有出液管(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药反应釜加药控制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芯(4)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密封圈(6),所述密封圈(6)用于提高阀门的整体密封效果。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药反应釜加药控制阀门,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雪惠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敦阳流体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