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锁紧车门的车门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9722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20: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锁紧车门的车门锁,包括:底座组件、拨叉组件、驱动组件、检测板、上盖和下盖;所述底座组件设置于所述下盖的一面上,且所述底座组件开设有容置腔,所述拨叉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和所述检测板均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下盖活动盖合所述容置腔,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连接。使用此自动锁紧车门的车门锁,通过底座组件、拨叉组件、驱动组件、检测板、上盖和下盖之间的配合,在用户关门时,门板能自动吸紧,从而使锁头锁紧车门,当开门时,按一下门把手,能驱动使锁头松开,使用方便。便。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锁紧车门的车门锁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锁紧车门的车门锁。

技术介绍

[0002]传统车门锁都是要用力关门,人为使门板压紧车门周边的防震圏,使锁头锁紧车门。
[0003]因此,在使用时,都会出现这么一种情况,当关门力度小了时,门锁不上;而有时又用力过大,导致车门容易损坏。因此亟需一种电动的电吸门锁,在用户关门时,门板能自动吸紧,从而使锁头锁紧车门,当开门时,按一下门把手,能驱动使锁头松开,就会让使用都极大的方便。现有的电吸门锁要么存在工艺复杂,加工精度难管控,成本高;要么额外增加控制盒,增加安装难度,且结构方面也存在很大优化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锁紧车门的车门锁,包括:底座组件、拨叉组件、驱动组件、检测板、上盖和下盖;
[0005]所述底座组件设置于所述下盖的一面上,且所述底座组件开设有容置腔,所述拨叉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和所述检测板均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下盖活动盖合所述容置腔,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连接。
[0006]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组件包括底座本体、连接圈和防震垫,所述连接圈和所述防震垫均可拆卸设置于所述底座本体上。
[0007]进一步地,所述拨叉组件包括锁头挡块拨叉、连动片、扭簧、压块和第一卡环,所述锁头挡块拨叉、所述连动片、所述扭簧、所述压块和所述第一卡环依次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锁头拨叉、凸轮片、第二卡环、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和马达,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转轴连接,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转轴连接,所述锁头拨叉和所述凸轮片均设置于所述第三齿轮上,所述第二卡环设置于所述凸轮片远离所述第三齿轮的一面上,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所述马达的输出轴通过电机轴套与所述第一齿轮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检测板包括开关检测板和检测板组件,所述开关检测板和所述检测板组件均安装于所述下盖上。
[0010]进一步地,还包括一拉线总成,所述拉线总成可拆卸设置于所述下盖上。
[0011]进一步地,所述下盖上设置有拉线固定片和拉线固定片轴套,所述拉线固定片通过所述拉线固定片轴套与所述拉线总成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下盖与所述上盖通过螺钉螺纹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齿轮为11/53齿斜齿齿轮。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齿轮为13/42齿铁基齿轮。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使用此自动锁紧车门的车门锁,通过底座组件、拨叉组
件、驱动组件、检测板、上盖和下盖之间的配合,在用户关门时,门板能自动吸紧,从而使锁头锁紧车门,当开门时,按一下门把手,能驱动使锁头松开,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0016]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
[0017]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锁紧车门的车门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锁紧车门的车门锁的爆炸示意图;
[0019]图3为一实施例提供的检测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三齿轮的一方向示意图;
[0021]图5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锁紧车门的车门锁的开门状态示意图;
[0022]图6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锁紧车门的车门锁的关门状态示意图;
[0023]图7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锁紧车门的车门锁的锁门状态示意图;
[0024]图8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锁紧车门的车门锁的一方向剖视图;
[0025]图9为图8的R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6]图10为图8的S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7]图1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转轴加强片放置的位置示意图;
[0028]图12为一实施例提供的转轴加强片的折弯面的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描述,本技术不仅限于以下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0]如图1至图12所示,一种自动锁紧车门的车门锁,包括:底座组件1、拨叉组件、驱动组件、检测板、上盖5和下盖6;所述底座组件1设置于所述下盖6的一面上,且所述底座组件1开设有容置腔,所述拨叉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和所述检测板均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下盖6活动盖合所述容置腔,所述上盖5与所述下盖6连接。
[0031]具体地,所述底座组件1包括底座本体101、连接圈102和防震垫103,所述连接圈102和所述防震垫103均可拆卸设置于所述底座本体101上。所述拨叉组件包括锁头挡块拨叉201、连动片202、扭簧203、压块204和第一卡环205,所述锁头挡块拨叉201、所述连动片202、所述扭簧203、所述压块204和所述第一卡环205依次连接。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转轴310、第二转轴320、锁头拨叉330、凸轮片340、第二卡环350、第一齿轮360、第二齿轮370、第三齿轮380和马达390,所述第一齿轮360与所述第一转轴310连接,所述第二齿轮370与所述第二转轴320连接,所述锁头拨叉330和所述凸轮片340均设置于所述第三齿轮380上,所述第二卡环350设置于所述凸轮片340远离所述第三齿轮380的一面上,所述第一齿轮360与所述第二齿轮370啮合,所述第二齿轮370与所述第三齿轮380啮合,所述马达390的输出轴通过电机轴套391与所述第一齿轮360连接。所述检测板包括开关检测板和检测板组件,所述开关检测板和所述检测板组件均安装于所述下盖6上。进一步地,所述自动锁紧车门的车门锁还包括一拉线总成7,所述拉线总成7可拆卸设置于所述下盖6上。所述下盖6上设置有拉
线固定片710和拉线固定片轴套720,所述拉线固定片710通过所述拉线固定片轴套720与所述拉线总成7连接。所述第一齿轮360为11/53齿斜齿齿轮。所述第二齿轮370为13/42齿铁基齿轮。
[0032]使用此自动锁紧车门的车门锁,安装完毕后即可投入使用,实施例通过开门状态、关门状态和锁门状态对此车门锁的工作原理进行描述。值得一提的是,第三齿轮380为58齿负变位0.2齿齿轮,且第三齿轮380上安装有锁头拨叉330挡块,第二齿轮370配合第三齿轮380,完成开门状态、关门状态和锁门状态任一状态转换后,都会回复到一种固定的位置,本实施例称之为初始状态。进一步地,开关检测板用于控制马达390,且开关检测板上设置有微动开关SW1(411)、SW2(412)、SW3(413)、SW4(421),通过微动开关SW1(411)、SW2(412)、SW3(413)、SW4(421)闭合或断开状态组合,来实现马达390的正转、反转或停止,从而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锁紧车门的车门锁,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组件、拨叉组件、驱动组件、检测板、上盖和下盖;所述底座组件设置于所述下盖的一面上,且所述底座组件开设有容置腔,所述拨叉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和所述检测板均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下盖活动盖合所述容置腔,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锁紧车门的车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组件包括底座本体、连接圈和防震垫,所述连接圈和所述防震垫均可拆卸设置于所述底座本体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锁紧车门的车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叉组件包括锁头挡块拨叉、连动片、扭簧、压块和第一卡环,所述锁头挡块拨叉、所述连动片、所述扭簧、所述压块和所述第一卡环依次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锁紧车门的车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锁头拨叉、凸轮片、第二卡环、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和马达,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转轴连接,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转轴连接,所述锁头拨叉和所述凸轮片均设置于所述第三齿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云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车智连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