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兴才专利>正文

多向调节肱骨髁间骨折复位固定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936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多向调节肱骨髁间骨折复位固定器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本新型由结构类似的A、B两支及紧固夹1组成,形成三个部分:撑开丝杆9、固定块10、丝套12构成撑开部分,以矫正垂直轴方向上的重叠移位;提按丝杆2、提按丝母3、钢针滑套6、提按轨架4构成提按部分,以矫正矢状面上的前后旋转移位;钢针5、钢针滑套6、丝母7构成挤压部分,以矫正冠状轴方向上的内外分离。(*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向调节肱骨髁间骨折复位固定器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它利用六点定位原理,可对骨折端进行三维六个方向上的调节,使骨折良好复位并固定,用于肱骨髁间骨折的“T”型、“Y”型及部分粉碎性骨折。肱骨髁间骨折分“T”型、“Y”型和粉碎型骨折。由于暴力作用及肌肉牵拉,肱骨内外髁有如下移位形式即沿垂直轴方向上的上、下重叠和沿冠状轴方向上的内外分离,在冠状面上的内外旋转和在矢状面上的前后旋转移位。治疗上有保守疗法和手术疗法保守疗法以功能复位、手法整复夹板固定、尺骨鹰嘴牵引为整复内容,此法只能纠正骨折块在垂直轴与冠状轴方向上的直向移位,不能纠正旋转畸形,更不能有效地控制复位后的再移位,且整复后关节面不平整,易形成创伤性关节炎;手术疗法以钢板螺丝钉内固定为整复内容,虽然可达到解剖复位,但合并症较多。如骨折不愈合、骨块缺血坏死,关节周围骨化,关节僵直等,患者不易接受。现有肱骨髁间骨折固定器,只能纠正垂直轴与冠状轴轴向上的直向移位和冠状面上的旋转移位,而不能矫正矢状面上的前后旋转移位,且必须在肱骨下段穿针,易损伤神经、血管,感染机会增多,固定后限制肘关节活动,不利于早期功能锻炼。根据上述分析,提出本技术,目的在於克服现有固定器械不能矫正矢状面上的前后旋转移位,不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及临床应用效果差的缺陷,而提出一种新型多向调节肱骨髁间骨折复位固定器。本技术由左、右两大部分组成,分撑开、挤压和提按三个机构。撑开机构由撑开丝杆、固定块及丝套构成,旋转撑开丝杆,改变固定块与丝套之间的间矩,以矫正垂直轴方向上的重叠移位;挤压机构由钢针、钢针滑套、挤压丝母等构成,旋转挤压丝母,改变两钢针在冠状轴轴向上的位置,以矫正冠状轴方向上的内外分离;提按机构由提按丝杆、提按丝母、提按轨架等构成,旋转提按丝母,改变钢针在提按轨架上的位置,以矫正矢状面上的前后旋转移位。松开双向可调板上的紧固夹,可改变本技术左右两部分的相对位置,以适应不同患者的不同类型的髁间骨折的需要。本技术加工时,丝套、双向可调板分别焊于提按轨架的中部及上部;提按丝杆与钢针滑套焊为一体;钢针体断面为非圆形与钢针滑套上的孔相吻合,其尾端制有螺纹。临床上,将固定块固定在肱骨内外侧夹板上,钢针刺入肱骨内外髁折块内,旋转提按丝母、挤压丝母、撑开丝杆,使骨折端解剖复位并固定。本技术有如下特点①本器械具有复位和固定双重作用,可同时矫正两个轴向上的直向移位和两个平面上的旋转移位;②固定牢固,便于早期功能锻炼;③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本技术有如下附图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面视图。附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附图3为本技术的左视图。附图4为本技术,固定块的端视图。附图1中1.紧固夹;2.提按丝杆;3.提按丝母;4.提按轨架;5.钢针;6.钢针滑套;7.挤压丝母;8.双向可调板;9.撑开丝杆;10.固定块;11.手轮;12.丝套。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详述如下本技术由左B、右A两部组成,分撑开、挤压、提按三个机构。撑开机构由撑开丝杆9、固定块10、手轮11、丝套12等组成。撑开丝杆9与手轮11制为一体;丝杆9的两端分别制成正向和反向螺纹,又分别与固定块10和丝套12相连,丝套12以其前端与提按轨架4焊为一体;旋转手轮11,改变固定块10与提按轨架4的间距,以矫正骨折端在垂直轴方向上的重叠移位。挤压机构由钢针5、钢针滑套6、挤压丝母7等组成,钢针滑套6置于提按轨架4的滑道内,可沿滑道滑动。钢针5的针体制成断面为非圆形,钢针滑套6以相似的内孔与其滑配合,装合后,旋转挤压丝母7、钢针只能沿其轴向伸、缩,不能旋转。本机构用以矫正肱骨内外髁沿冠状轴轴向上的内外分离。提按机构由提按丝杆2、提按丝母3、提按轨架4等组成。提按丝杆2的下端与钢针滑套6焊为一体,旋转提按丝母3,可改变钢针在提按轨架4上的位置,用以矫正骨折端在矢状面上的前后旋转移位。在本器械的左支B和右支A上分别焊有双向可调板8,松开紧固夹1可改变两钢针5沿冠状轴和垂直轴轴向上的相对位置,以适应不同类型的肱骨髁间骨折的需要。本器械钢针采用医用不锈钢制成,其它都件可用高强度工程塑料制成。现以肱骨髁间“T”型骨折为例叙述本器械的实施情况如下常规消毒、铺巾、麻醉后透视下,将钢针穿入内外髁折块内(视折块的旋转程度,钢针相应倾斜),内髁进针点应在内髁尖偏前0.2公分处,避免损伤尺神经。将本器械固定块10固定在肱骨内外侧夹板上,钢针5穿入钢针滑套6内,以双向可调板8调到合适的位置后以紧固夹1将左支B、右支A连为一体。先调节撑开机构,矫正垂直轴方向上的重叠移位;然后调节提按丝母3,矫正矢状面上的前后旋转移位;内、外侧可单独进行,亦可同时进行。最后调节挤压丝母7,矫正冠状轴方向上的内外分离。骨折复位满意后,拧紧内外侧固定螺丝,用酒精纱布包扎针眼。本器械经临床大量实用效果良好,解决了肱骨髁间骨折难以整复及固定的难题。权利要求1.一种多向调节肱骨髁间骨折复位固定器,由结构类似的A、B两部分及紧固夹1构成,每部分(A或B)由双向可调板8、提按轨架4、丝套12、撑开丝杆9、固定块10、提按丝杆2、提按丝母3、钢针5、钢针滑套6、挤压丝母7等件组成;钢针5置于钢针滑套6内,钢针滑套6装于提按轨架4内,双向可调板8、丝套10分别与提按轨架4连为一体,撑开丝杆9两端分别与丝套12、固定块10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撑开丝杆9、固定块10、丝套12构成撑开机构,旋转撑开丝杆9可改变固定块10与丝套12的相对位置;提按丝杆2、提按丝母3、提按轨架4、钢针滑套6构成提按机构,旋转提按丝母3、改变钢针5在提按轨架4上的位置;钢针5、钢针滑套6、挤压丝母7构成挤压机构,旋转A、B上的挤压丝母7,可改变钢针5芒端的间距;松开紧固夹1可改变A、B两部分的相对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调节肱骨髁间骨折复位固定器,其特征在于丝套12、双向可调板8、分别焊于提按轨架4的中部和上部,提按丝杆2与钢针滑套6焊为一体。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向调节肱骨髁间骨折复位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旋转挤压丝母7时,钢针5只能在钢针滑套6内滑动、伸缩但不旋转。专利摘要多向调节肱骨髁间骨折复位固定器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本新型由结构类似的A、B两支及紧固夹1组成,形成三个部分撑开丝杆9、固定块10、丝套12构成撑开部分,以矫正垂直轴方向上的重叠移位;提按丝杆2、提按丝母3、钢针滑套6、提按轨架4构成提按部分,以矫正矢状面上的前后旋转移位;钢针5、钢针滑套6、丝母7构成挤压部分,以矫正冠状轴方向上的内外分离。文档编号A61B17/68GK2243866SQ95221310公开日1997年1月1日 申请日期1995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1995年8月31日专利技术者刘兴才, 李凤春 申请人:刘兴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向调节肱骨髁间骨折复位固定器,由结构类似的A、B两部分及紧固夹1构成,每部分(A或B)由双向可调板8、提按轨架4、丝套12、撑开丝杆9、固定块10、提按丝杆2、提按丝母3、钢针5、钢针滑套6、挤压丝母7等件组成;钢针5置于钢针滑套6内,钢针滑套6装于提按轨架4内,双向可调板8、丝套10分别与提按轨架4连为一体,撑开丝杆9两端分别与丝套12、固定块10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撑开丝杆9、固定块10、丝套12构成撑开机构,旋转撑开丝杆9可改变固定块10与丝套12的相对位置;提按丝杆2、提按丝母3、提按轨架4、钢针滑套6构成提按机构,旋转提按丝母3、改变钢针5在提按轨架4上的位置;钢针5、钢针滑套6、挤压丝母7构成挤压机构,旋转A、B上的挤压丝母7,可改变钢针5芒端的间距;松开紧固夹1可改变A、B两部分的相对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兴才李凤春
申请(专利权)人:刘兴才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