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淋式散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9181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2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喷淋式散热结构,安装在冷凝器上,用于为所述冷凝器散热,包括:散热装置,套设在所述冷凝器的外侧,与所述冷凝器的外表面接触;喷淋装置,套设在所述散热装置的外侧;动力装置,与所述喷淋装置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散热工质向所述喷淋装置流动,以使所述散热工质从所述喷淋装置中喷出并喷向所述散热装置的外侧壁,以降低所述散热装置的温度。本申请通过设置喷淋装置,利用喷淋散热的方式替换了现有技术中冷却水对流的方案,可以有效的提高对冷凝器的散热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对流的方式,冷凝器的降热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喷淋式散热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散热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喷淋式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冷凝器(外文名:Condenser)是制冷系统的机件,也是整套蒸发器系统中的一个部件,冷凝器主要是用来排放热量的,它能把气体或蒸汽转变成液体,将热量以很快的方式,放热。冷凝器工作过程是个放热的过程,在蒸发过程中,把蒸汽转变成液态的装置也称之为冷凝器。所有的冷凝器都是把气体或蒸汽的热量带走而运转。
[0003]如公开号:CN103596785B公开了一种水冷式冷凝器,水冷式冷凝器在使车辆用空调器的制冷剂与冷却水之间进行完热交换之后,将上述制冷剂经由制冷剂出口输送到空冷式冷凝器。从空气向空冷式冷凝器流动的方向看,制冷剂出口在不与配置在比空冷式冷凝器靠前的车辆的前部处的保险杠加强件重叠的位置与空冷式冷凝器相连接。在上述水冷式冷凝器中,自制冷剂出口流入到空冷式冷凝器的制冷剂大多在不与保险杠加强件重叠的位置流动,从而能够利用充分的冷却风量来获得良好的散热性能。因而,使空冷式冷凝器和水冷式冷凝器的综合散热性能提高。
[0004]但是,上述水冷式冷凝器中,在冷凝器中穿插冷却管道,通过循环的冷水对冷凝器进行冷却,但是,采用上述对流的方式,冷凝器的降热效果较差,本申请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冷凝器的降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喷淋式散热结构,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对流的方式,冷凝器的降热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喷淋式散热结构,安装在冷凝器上,用于为所述冷凝器散热,包括:
[0007]散热装置,套设在所述冷凝器的外侧,与所述冷凝器的外表面接触;
[0008]喷淋装置,套设在所述散热装置的外侧;
[0009]动力装置,与所述喷淋装置连接,用于驱动散热工质向所述喷淋装置流动,以使所述散热工质从所述喷淋装置中喷出并喷向所述散热装置的外侧壁,以降低所述散热装置的温度。
[0010]可选的,所述散热装置包括:
[0011]外壳,套设在所述冷凝器的侧壁上,在所述外壳与所述冷凝器的接触面上开设有多个换热腔;
[0012]导热板,固定在所述外壳的侧壁上,其端部抵持在所述冷凝器的外侧壁上。
[0013]可选的,所述换热腔与所述导热板间隔分部在所述外壳的内侧壁上。
[0014]可选的,所述换热腔的截面形状为倒三角形,所述换热腔的开口朝向所述冷凝器的侧壁。
[0015]可选的,所述喷淋装置包括:喷淋外壳,套设在所述述散热装置的外侧,
[0016]所述喷淋外壳包括喷淋腔、导液腔;所述喷淋腔贴合所述散热装置;
[0017]在所述喷淋腔的朝向所述散热装置的侧壁上镶嵌设置有多个雾化喷头;还包括喷淋管道,与所述导液腔连通,所述雾化喷头与所述导液腔连通,所述动力装置与所述喷淋管道连通,用于驱动散热工质流经所述喷淋管道并流入所述导液腔,以从所述雾化喷头中雾化喷出。
[0018]可选的,动力装置为液体泵,还包括:
[0019]存储装置,设置在所述喷淋外壳的下方,与所述喷淋外壳的底部连通,用于接收所述喷淋装置喷出的散热工质;
[0020]所述动力装置的入液口与所述存储装置连通,所述动力装置的出液口与所述喷淋管道连通。
[0021]可选的,所述喷淋装置还包括:导液管,所述导液管穿插在所述喷淋外壳内,其一端延伸至所述喷淋外壳的喷淋腔内,与所述雾化喷头处于同一腔体内,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存储装置的内部,用于将所述雾化喷头喷出的散热工质导送至所述存储装置中。
[0022]可选的,所述喷淋外壳的喷淋腔的底部倾斜设置,所述导液管位于所述喷淋腔的端部处于倾斜低点。
[0023]可选的,在所述导液管的端部设置有滤网。
[0024]可选的,所述动力装置固定在所述喷淋装置的外侧壁上。
[0025]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喷淋式散热结构,安装在冷凝器上,用于为所述冷凝器散热,包括:散热装置,套设在所述冷凝器的外侧,与所述冷凝器的外表面接触;喷淋装置,套设在所述散热装置的外侧;动力装置,与所述喷淋装置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散热工质向所述喷淋装置流动,以使所述散热工质从所述喷淋装置中喷出并喷向所述散热装置的外侧壁,以降低所述散热装置的温度。本申请通过设置喷淋装置,利用喷淋散热的方式替换了现有技术中冷却水对流的方案,可以有效的提高对冷凝器的散热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对流的方式,冷凝器的降热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喷淋式散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喷淋式散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3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喷淋式散热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4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喷淋式散热结构去除喷淋装置封盖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0]图5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喷淋式散热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1]图6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喷淋式散热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2]图7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喷淋式散热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3]图8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喷淋装置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4]图9是图8的A处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中,1.散热装置;2.冷凝器;3.喷淋装置;4.动力装置;5.外壳;6.换热腔;7.导热板;8.喷淋外壳;9.喷淋腔;10.导液腔;11.雾化喷头;12.喷淋管道;13.存储装置;14.导液
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37]参照图1

图9,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喷淋式散热结构,安装在冷凝器2上,用于为所述冷凝器2散热,包括:散热装置1,套设在所述冷凝器2的外侧,与所述冷凝器2的外表面接触;喷淋装置3,套设在所述散热装置1的外侧;动力装置4,与所述喷淋装置3连接,用于驱动散热工质向所述喷淋装置3流动,以使所述散热工质从所述喷淋装置3中喷出并喷向所述散热装置1的外侧壁,以降低所述散热装置1的温度。
[0038]本示例实施方式中,由于无法直接将冷却液喷射在冷凝器2的外侧,因此,本申请中设置有散热装置1,上述散热装置1具有内腔,以便于上述散热装置1可以套设在上述冷凝器2的外侧,如此可以对冷凝器2进行全方位的散热,上述散热装置1的外形可以是长方体形状,也可以是其他形状,本申请不对上述散热装置1的形状做限定。散热装置1的内表面贴合冷凝器2的外表面,以便于将冷凝器2的热量传递至散热装置1中进行散热。
[0039]本示例实施方式中,上述雾化喷头11可以直接采购获得,本申请不对上述雾化喷头11的种类或结构做限定。
[0040]本示例实施方式中,上述喷淋装置3的功能是朝向散热装置1喷洒散热工质,喷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喷淋式散热结构,安装在冷凝器(2)上,用于为所述冷凝器(2)散热,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装置(1),套设在所述冷凝器(2)的外侧,与所述冷凝器(2)的外表面接触;喷淋装置(3),套设在所述散热装置(1)的外侧;动力装置(4),与所述喷淋装置(3)连接,用于驱动散热工质向所述喷淋装置(3)流动,以使所述散热工质从所述喷淋装置(3)中喷出并喷向所述散热装置(1)的外侧壁,以降低所述散热装置(1)的温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淋式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1)包括:外壳(5),套设在所述冷凝器(2)的侧壁上,在所述外壳(5)与所述冷凝器(2)的接触面上开设有多个换热腔(6);导热板(7),固定在所述外壳(5)的侧壁上,其端部抵持在所述冷凝器(2)的外侧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淋式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腔(6)与所述导热板(7)间隔分部在所述外壳(5)的内侧壁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淋式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腔(6)的截面形状为倒三角形,所述换热腔(6)的开口朝向所述冷凝器(2)的侧壁。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淋式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装置(3)包括:喷淋外壳(8),套设在所述述散热装置(1)的外侧,所述喷淋外壳(8)包括喷淋腔(9)、导液腔(10);所述喷淋腔(9)贴合所述散热装置(1);在所述喷淋腔(9)的朝向所述散热装置(1)的侧壁上镶嵌设置有多个雾化喷头(11);还包括喷淋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路红张绍国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西涵京创热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