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挤压与挤管混合式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9048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2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挤压与挤管混合式模具,包括挤压式模芯和挤压式模套,在挤压式模芯内和挤压式模套内设置有缆芯穿过孔,缆芯从缆芯穿过孔穿过,熔融树脂从挤压式模芯与挤压式模套之间挤出包覆于缆芯表面,其挤压式模套的工作面长度与挤压与挤管混合式模具挤出压力呈正比,挤压式模芯与挤压式模套之间的间距与熔融树脂对缆芯填充压力呈正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挤压与挤管混合式模具既具有挤压式模具的护套圆整性,又具有挤管式模具的护套可剥离性和护套厚度均匀性,采用该挤压与挤管混合式模具制备计算机电缆、RVV电线电缆、控制电缆系列产品的外观在原基础上有质的改善,且外护可剥离指标完全符合工艺要求。剥离指标完全符合工艺要求。剥离指标完全符合工艺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挤压与挤管混合式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电线电缆行业树脂挤压模具
,特别涉及一种挤压与挤管混合式模具。

技术介绍

[0002]生产的电气装备用电线电缆常用产品有计算机电缆、RVV系列电缆、控制电缆等。这些电缆产品的普遍特点是,产品的物理性能和电气性能都达标,产品外观却不美观。如外护层显绞纹,外护表面凹凸不平,电缆不圆整等。目前生产这些计算机电缆、RVV系列电缆、控制电缆基本上是选择的挤出模具是如图1所示的挤管式模具和图2所示的挤压式模具。
[0003]挤管式模具包括挤压式模芯1、挤压式模套2,其特点是,挤出时熔融树脂3出模口后再包覆于缆芯4表面,熔融树脂3对缆芯4几乎没有填充压力,树脂冷却后容易从缆芯4上剥离开。但护套5外观受缆芯4缺陷影响较大,缆芯4圆整,护套5则圆整,缆芯4表面凹凸不平,护套5表面则凹凸不平。
[0004]挤管式模具包括挤管式模芯1a、挤管式模套2a,挤出时,熔融树脂3a在未出模口前就完成缆芯4a的填充定型,熔融树脂3a压力大,熔融树脂3a与缆芯4a贴合紧密,熔融树脂3a与线芯5绝缘层互融,或与编织层互融,护套5a很难从缆芯4a上剥离下来。但护套5a外观圆整、光滑、平整,缆芯4a外观缺陷对护套5a外观影响较小。
[0005]但是在护套挤出模具的挤出形式选择上,无论选择挤管式还是挤压式都不能满足工艺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挤压式模具和挤管式模具所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既具有挤压式模具的护套圆整性,又具有挤管式模具的护套可剥离性和护套厚度均匀性的挤压与挤管混合式模具。
[0007]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挤压与挤管混合式模具,包括挤压式模芯和挤压式模套,在所述挤压式模芯内和所述挤压式模套内设置有缆芯穿过孔,缆芯从所述缆芯穿过孔穿过,熔融树脂从所述挤压式模芯与所述挤压式模套之间挤出包覆于所述缆芯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式模套的工作面长度与所述挤压与挤管混合式模具挤出压力呈正比,所述挤压式模芯与所述挤压式模套之间的间距与所述熔融树脂对缆芯填充压力呈正比。
[0008]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挤压式模芯与所述挤压式模套之间的间距与所述熔融树脂对缆芯填充压力呈正比具体是指:如果需要增加熔融树脂对缆芯的填充压力,就把挤压式模芯与所述挤压式模套之间的间距调大;如果需要减少熔融树脂对缆芯的填充压力,就把挤压式模芯与所述挤压式模套之间的间距调小;需要提高电缆的外观质量,就加大挤压式模芯与所述挤压式模套之间的间距;如果要减少护套与缆芯的剥离强度,就减少挤压式模芯与所述挤压式模套之间的间距。
[0009]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挤压式模芯内的缆芯穿过孔的孔径=缆芯直径+0.5mm~2mm。
[0010]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挤压式模套内的缆芯穿过孔的孔径=缆芯直径+2倍护套厚度。
[0011]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挤压式模芯与所述挤压式模套之间的间距控制在1~1.5倍护套厚度。
[0012]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挤压与挤管混合式模具既具有挤压式模具的护套圆整性,又具有挤管式模具的护套可剥离性和护套厚度均匀性,采用该挤压与挤管混合式模具制备计算机电缆、RVV电线电缆、控制电缆系列产品的外观在原基础上有质的改善,且外护可剥离指标完全符合工艺要求。本技术的挤压与挤管混合式模具的制造、成本与原模具相同。电线电缆产品的护套成本与原前使用的挤出模具相同。调模时间与调模损耗与原挤出模具相同。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现有挤管式模具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现有挤压式模具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挤压与挤管混合式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描述本技术。
[0017]参见图3,图中所示的挤压与挤管混合式模具,包括挤压式模芯10和挤压式模套20,在挤压式模芯10内和挤压式模套20内设置有缆芯穿过孔11、21,缆芯30从缆芯穿过孔11、21穿过,熔融树脂40从挤压式模芯10与挤压式模套20之间挤出包覆于缆芯30表面。挤压式模芯10内的缆芯穿过孔11的孔径=缆芯30直径+0.5mm~2mm。装模时,挤压式模套20内的缆芯穿过孔21的孔径=缆芯30直径+2倍护套60厚度,偏心度调节与普通模具调节相同。
[0018]本技术的特点是:通过对挤压式模套20的工作面长度L减少到一定值来实现本技术的挤压与挤管混合式模具既具有挤管式模具功能,又具有挤压式模具功能。挤压式模套20的工作面长度L与该挤压与挤管混合式模具挤出压力呈正比,当L小到一定程度时,熔融树脂40填充到缆芯30表面的压力适合使用要求。
[0019]本技术通过调节挤压式模芯10与挤压式模套20之间的间距来实现熔融树脂40对缆芯30填充要求,具体是:挤压式模芯10与挤压式模套20之间的间距与熔融树脂40对缆芯30填充压力呈正比。同时挤压式模芯10与挤压式模套20之间的间距控制在1~1.5倍护套厚度。
[0020]如果需要增加熔融树脂40对缆芯30的填充压力,就把挤压式模芯10与挤压式模套20之间的间距调大;如果需要减少熔融树脂40对缆芯30的填充压力,就把挤压式模芯10与挤压式模套20之间的间距调小;需要提高电缆的外观质量,就加大挤压式模芯10与挤压式模套20之间的间距;如果要减少护套60与缆芯30的剥离强度,就减少挤压式模芯10与挤压式模套20之间的间距。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挤压与挤管混合式模具,包括挤压式模芯和挤压式模套,在所述挤压式模芯内和所述挤压式模套内设置有缆芯穿过孔,缆芯从所述缆芯穿过孔穿过,熔融树脂从所述挤压式模芯与所述挤压式模套之间挤出包覆于所述缆芯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式模套的工作面长度与所述挤压与挤管混合式模具挤出压力呈正比,所述挤压式模芯与所述挤压式模套之间的间距与所述熔融树脂对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兴君卢贝贝杨磊侯雯馨
申请(专利权)人:金杯电工衡阳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