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深沟槽填充的多夹层结构
[0001]本申请是2015年11月24日提交的题为“用于深沟槽填充的多夹层结构”的中国专利申请201580063337.X的分案申请。
[0002]本专利技术大体涉及半导体器件,且更具体地涉及半导体器件中的深沟槽结构。
技术介绍
[0003]半导体器件具有深沟槽结构,所述深沟槽结构具有在深沟槽的侧壁上的介电内衬(liner)以及填充深沟槽的在介电内衬上的掺杂多晶硅。期望获得在深沟槽中的多晶硅中的低的薄层电阻需要在沉积多晶硅时原位掺杂,这样会在使沉积的多晶硅退火之后不期望地导致在半导体器件的衬底的背侧上的掺杂剂污染以及导致半导体器件中的应力。这两个不期望的效果均能够使半导体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降级。另选地,未掺杂多晶硅可以沉积且植入在半导体器件的顶部表面处,其需要长久的热驱动来获得在深沟槽中的掺杂剂分布的期望的均匀性,所述深沟槽可以超过20微米深。长久的热驱动不利地影响衬底中的掺杂结构,例如,埋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通过在半导体器件的衬底中形成深沟槽而形成半导体器件。介电内衬形成于深沟槽的侧壁上。第一未掺杂多晶硅层形成于半导体器件上,其延伸到在介电内衬上的深沟槽中,但不填充深沟槽。掺杂剂植入第一多晶硅层中。第二多晶硅层形成于第一多晶硅层上。热驱动退火(thermal drive anneal)激活并使掺杂剂扩散。将第一多晶硅层和第二多晶硅层中的多晶硅从衬底的顶部表面上方移除。
附图说明
[0005]图1是示例半导体器件的横截面。
[0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导体器件,其包括:衬底,其包括具有第一导电类型的半导体材料、在所述半导体材料上方具有第二导电类型的埋层以及在所述埋层上方具有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外延层;以及所述衬底中的深沟槽结构,其包括:所述衬底中的至少10微米深的深沟槽;介电内衬,其设置于所述深沟槽的侧壁上;第一多晶硅层,其设置于所述介电内衬上并且延伸到所述深沟槽的底部;以及第二多晶硅层,其设置于所述第一多晶硅层上并且延伸到所述深沟槽中,其中掺杂剂以至少1
×
10
18
cm
‑3的平均掺杂密度分布在整个所述第一多晶硅层和所述第二多晶硅层中,并且其中所述外延层具有5ohm
‑
cm至10ohm
‑
cm的电阻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中所述介电内衬包括在所述侧壁上的热氧化物层以及在所述热氧化物层上的沉积二氧化硅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中所述深沟槽结构在所述衬底中的深度是20微米至35微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中所述第一多晶硅层具有150纳米至200纳米的厚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中所述深沟槽结构的底部不具有所述介电内衬,使得所述第一多晶硅层与所述衬底的所述半导体材料电接触。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中所述深沟槽在所述埋层的底部表面下方延伸。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中所述第一多晶硅层在所述深沟槽结构的底部通过所述介电内衬与所述衬底隔离。8.一种形成半导体器件的方法,其包括:提供衬底,其包括具有第一导电类型的半导体材料、在所述半导体材料上方具有第二导电类型的埋层以及在所述埋层上方具有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外延层;在所述衬底中形成至少10微米深的深沟槽;在所述深沟槽的侧壁上形成介电内衬;在所述介电内衬上形成第一多晶硅层,使得所述第一多晶硅层延伸到所述深沟槽中,所述第一多晶硅层形成为未掺杂层;将掺杂剂植入所述第一多晶硅层中;在所述第一多晶硅层上形成第二多晶硅层,使得所述第二多晶硅层延伸到所述深沟槽中,所述第二多晶硅层形成为未掺杂层;以及使所述衬底退火,以激活所植入的掺杂剂并使所植入的掺杂剂扩散,使得所述第一多晶硅层和所述第二多晶硅层中的平均掺杂密度是至少1
×
10
18
cm
‑3,其中所述外延层具有5ohm
‑
cm至10ohm
‑
cm的电阻率。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掺杂剂以2
×
10
15
cm
‑2至1
×
10
16
cm
‑2的剂量植入。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掺杂剂以1度至2度的倾角以及约0度的扭转
角以4个子剂量植入。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多晶硅层具有150纳米至200纳米的厚度。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使所述衬底退火包括在氮气环境中以1000℃至1100℃的火炉退火100分钟至150分钟。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B,
申请(专利权)人:德克萨斯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