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调节的鹿茸菇液体接种机构,包括:输送带;支撑架,支撑架的内腔左右两侧底端分别设置于输送带的左右两侧中部,支撑架的左右两侧顶部均沿上下方向开设有第一滑槽;培养瓶,培养瓶放置于输送带的内腔中部,培养瓶位于支撑架的内腔;瓶盖,瓶盖相适配套接于培养瓶的顶端,瓶盖的外壁中部沿周向开设有卡槽;气缸,气缸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气缸分别设置于支撑架的左右两侧顶部,气缸的内端延伸进支撑架的内腔。本装置无需人工将瓶盖取下,进而不仅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且可以提升接种效率,增加工作效率,便于使用。用。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调节的鹿茸菇液体接种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种植业
,具体为一种便于调节的鹿茸菇液体接种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鹿茸菇是一种味道鲜美的食用菌,学名珊瑚菌,子实体直立,向上分叉成丛生的细枝,肉质,一般高数厘米至10余厘米,状如扫帚或珊瑚,又像幼小的鹿角,故名,鹿茸菇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其它营养成份;
[0003]种植鹿茸菇先要配置好营养基,配置好后装入培养瓶,压盖封装、灭菌,待冷却后每瓶接原种40
‑
50,置于湿度70
‑
80%,二氧化碳浓度1600
‑
3200PPM 之间,培养20
‑
25天,期间要保证温湿度和光照,21天后即可采收;
[0004]由于在对鹿茸菇进行液体接种之前需要对培养瓶中的培养基进行压盖封装,进而促使在对鹿茸菇进行接种时,首先需要将培养瓶的瓶盖取下进行接种,待接种结束后再对培养瓶进行压盖,而传统的便于调节的鹿茸菇液体接种机构无法自动将培养瓶的瓶盖取下,例如专利号为:202121121449.5的技术专利,具体公开了一种便于调节的鹿茸菇液体接种装置,涉及食用菌种植
,包括框体,所述框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移动轮,所述框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推把,所述框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存料罐,所述支撑框架的顶端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有多个,多个所述连接杆为交叉对称设置,所述连接杆的中部转动连接有销轴。本技术,通过框体、支撑框架、移动轮、推把、连接杆和液压缸之间的配合设置,能够有效的保证装置的运输能力,同时便于调节装置的高度,有利于工作人员的操作,解决为了现有的接种装置使用范围单一固定,不便于调节装置的高度,导致工作人员的操作较为复杂的问题;
[0005]进而导致在对鹿茸菇进行液体接种时,需要人工将培养瓶的瓶盖取下,如需要接种的培养瓶较多,采用人工取下瓶盖的方式不仅极大程度上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且促使接种效率较低,降低工作效率,不便于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调节的鹿茸菇液体接种机构,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不设置有自动取盖机构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调节的鹿茸菇液体接种机构,包括:输送带;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内腔左右两侧底端分别设置于输送带的左右两侧中部,所述支撑架的左右两侧顶部均沿上下方向开设有第一滑槽;培养瓶,所述培养瓶放置于输送带的内腔中部,所述培养瓶位于支撑架的内腔;瓶盖,所述瓶盖相适配套接于培养瓶的顶端,所述瓶盖的外壁中部沿周向开设有卡槽;气缸,所述气缸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气缸分别设置于支撑架的左右两侧顶部,所述气缸的内端延伸进支撑架的内腔;第一夹板,所述第一夹板的外侧中部设置于气缸的内端,所述培养瓶的外壁左右两侧顶部分别
相适配插接于两个第一夹板的内腔;夹块,所述夹块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夹块分别设置于两个第一夹板的顶端前后两侧中部;取盖机构,所述取盖机构设置于支撑架的内腔。
[0008]优选的,为了带动瓶盖向上移动,所述取盖机构包括: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二液压缸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液压缸分别设置于支撑架的左右两侧顶端;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滑块的外壁中部分别相适配插接于两个第一滑槽的内腔底端,所述第二液压缸的顶端外侧设置于第二液压缸的底端;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左右两侧中部分别设置于两个第一滑块的内侧,所述升降板位于支撑架的内腔,所述升降板的顶端中部开设有上下贯穿的接种孔,所述接种孔的位置与培养瓶的位置相对应。
[0009]优选的,为了带动瓶盖向后移动,所述升降板的内腔中还设置有:导杆,所述导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导杆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于升降板的内腔左右两侧前后两端;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板的前部和中部分别可滑动的套接于两个导杆的外壁左右两侧,所述支撑板的内侧前端开设有安装槽,所述支撑板的内侧后侧沿前后方向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支撑板的底端相适配插接于夹块的内腔;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设置于安装槽的内腔,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后端延伸进第二滑槽的内腔;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相适配插接于第二滑槽的内腔前侧,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后端设置于第二滑块的前侧;第二夹板,所述第二夹板的外侧设置于第二滑块的内侧;卡块,所述卡块设置于第二夹板的内腔,所述卡块相适配插接于卡槽的内腔。
[0010]利用所述卡块可以将瓶盖夹紧固定,利用所述第二液压缸可以通过第一滑块、升降板和导杆之间的配合可以带动瓶盖上升,利用所述电动伸缩杆可以推动第二滑块通过第二夹板和卡块带动瓶盖向后移动,从而可以将所述培养瓶的内腔漏出。
[0011]优选的,为了对培养瓶内腔中的培养基进行接种,所述支撑架的顶端还设置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设置于支撑架的顶端;物料箱,所述物料箱设置于支撑台的顶端右侧;箱盖,所述箱盖通过卡扣锁紧在物料箱的顶端;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设置于支撑台的顶端,所述第一液压缸的底端延伸进支撑台的内腔;遮挡板,所述遮挡板设置于第一液压缸的底端;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顶端设置于遮挡板的底端,所述连接管的底端延伸进支撑架的内腔,所述连接管的位置与接种孔和培养瓶瓶口的位置均相对应;喷头,所述喷头设置于连接管的底端,所述喷头的直径小于接种孔的内径,所述喷头的内腔和连接管的内腔相连通;水泵,所述水泵螺钉连接于支撑架的顶端右侧;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一端设置于水泵的出水口,且另一端设置于连接管的顶端,所述出水管的内腔和连接管的内腔相连通;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设置于水泵的进水口,且另一端设置于物料箱的底端。
[0012]优选的,所述第二滑槽的内腔呈燕尾形,且第二滑块相适配插接于第二滑槽的内腔。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滑槽的长度大于瓶盖套接于培养瓶的长度,所述第二滑槽的长度大于瓶盖的直径。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便于调节的鹿茸菇液体接种机构,利用输送带可以对培养瓶进行运输,利用气缸和第一夹板之间的配合可以对培养瓶进行定位,利用夹块和第一夹板之间的配合可以通过支撑板带动第二夹板和卡块向内侧移动,直至卡块相适配插接于卡槽的内腔中,利用第二液压缸和升降板之间的配合可以通过导杆和支撑板带动第二夹板和卡块向上移动,进而利用卡块带动瓶盖向上移动,直至瓶盖与培养
瓶的顶端分离,利用电动伸缩杆可以推动第二滑块带动第二夹板向后侧移动,直至瓶盖与培养瓶的顶端错位,启动第一液压缸通过遮挡板即可推动连接管带动喷头向下移动,直至喷头插入至培养瓶的内腔中,启动水泵,即可通过出水管和进水管将物料箱内腔中的液体菌种吸入至喷头的内腔中,并通过喷头喷洒进培养瓶内腔的培养基中,进而完成接种,本装置在进行使用时,无需人工将瓶盖取下,进而不仅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且可以提升接种效率,增加工作效率,便于使用。
附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调节的鹿茸菇液体接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带(1);支撑架(2),所述支撑架(2)的内腔左右两侧底端分别设置于输送带(1)的左右两侧中部,所述支撑架(2)的左右两侧顶部均开设有第一滑槽(3);培养瓶(4),所述培养瓶(4)放置于输送带(1)的内腔中部,所述培养瓶(4)位于支撑架(2)的内腔;瓶盖(5),所述瓶盖(5)相适配套接于培养瓶(4)的顶端,所述瓶盖(5)的外壁中部沿周向开设有卡槽(6);气缸(7),所述气缸(7)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气缸(7)分别设置于支撑架(2)的左右两侧顶部,所述气缸(7)的内端延伸进支撑架(2)的内腔;第一夹板(8),所述第一夹板(8)的外侧中部设置于气缸(7)的内端,所述培养瓶(4)的外壁左右两侧顶部分别相适配插接于两个第一夹板(8)的内腔;夹块(10),所述夹块(10)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夹块(10)分别设置于两个第一夹板(8)的顶端前后两侧中部;取盖机构(9),所述取盖机构(9)设置于支撑架(2)的内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调节的鹿茸菇液体接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取盖机构(9)包括:第二液压缸(91),所述第二液压缸(9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液压缸(91)分别设置于支撑架(2)的左右两侧顶端;第一滑块(92),所述第一滑块(9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滑块(92)的外壁中部分别相适配插接于两个第一滑槽(3)的内腔底端,所述第二液压缸(91)的顶端外侧设置于第二液压缸(91)的底端;升降板(93),所述升降板(93)的左右两侧中部分别设置于两个第一滑块(92)的内侧,所述升降板(93)位于支撑架(2)的内腔,所述升降板(93)的顶端中部开设有上下贯穿的接种孔(94),所述接种孔(94)的位置与培养瓶(4)的位置相对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调节的鹿茸菇液体接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板(93)的内腔中还设置有:导杆(95),所述导杆(9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导杆(95)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于升降板(93)的内腔左右两侧前后两端;支撑板(96),所述支撑板(9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板(96)的前部和中部分别可滑动的套接于两个导杆(95)的外壁左右两侧,所述支撑板(96)的内侧前端开设有安装槽(97),所述支撑板(96)的内侧后侧开设有第二滑槽(98),所述支撑板(96)的底端相适配插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源,王亚林,杨仁智,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菇本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