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病理切片扫描多轴移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08726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2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病理切片扫描多轴移动装置,其包括支撑台、连接杆,支撑台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组相互对称的支撑腿,两组支撑腿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相互对称的防滑垫,支撑台的上方设置有第一滑动机构,第一滑动机构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滑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调节切片承载台的前后左右位置以及显微镜的上下高度,解决了光学显微镜只具有调节物镜高度的功能,进而可提高本装置使用的便捷性。进而可提高本装置使用的便捷性。进而可提高本装置使用的便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病理切片扫描多轴移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病理切片
,具体是一种病理切片扫描多轴移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病理科医生在日常工作过程中需要通过光学显微镜对大量的染色后的组织玻片进行观察;目前,光学显微镜只具有调节物镜高度的功能,细胞玻片需病理科医生手动调整位置,工作量较大,诊断效率底;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病理切片扫描多轴移动装置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病理切片扫描多轴移动装置。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病理切片扫描多轴移动装置,包括支撑台、连接杆,所述支撑台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组相互对称的支撑腿,两组所述支撑腿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相互对称的防滑垫,所述支撑台的上方设置有第一滑动机构,所述第一滑动机构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滑动机构,所述第二滑动机构的上方安装有切片承载台,所述支撑台的后方设置有第三滑动机构,所述连接杆的前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内侧壁安装有显微镜。
[000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滑动机构包括第一滑动框,所述第一滑动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于支撑台的上表面,所述第一滑动框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滑动腔,所述第一滑动框的右侧面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滑动腔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右侧面开设有第一螺纹孔。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螺纹孔的内侧壁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左端转动连接于第一滑动腔的内侧壁,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右端贯穿第二通孔,且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板,所述第一转动板的左侧面转动连接于第一滑动框的右侧面。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滑动机构包括第二滑动框,所述第二滑动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于第一滑块的上表面,所述第二滑动框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二滑动腔,所述第二滑动框的正面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二滑动腔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正面开设有第二螺纹孔。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螺纹孔的内侧壁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后端转动连接于第二滑动腔的内侧壁,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前端贯穿第三通孔,且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板,所述第二转动板的背面转动连接于第二滑动框的正面。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滑动机构包括第三滑动框,所述第三滑动框正面的下部固定连接于支撑台的背面,所述第三滑动框的正面开设有第三滑动腔,所述第三滑动框的上端开设有第四通孔,所述第三滑动腔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的正面固
定连给于连接杆的后端,所述第三滑块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三螺纹孔。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螺纹孔的内侧壁螺纹连接有第三螺纹杆,所述第三螺纹杆的底端转动连接于第三滑动腔的内侧壁,所述第三螺纹杆的顶端贯穿第四通孔,且固定连接有第三转动板,所述第三转动板的下表面与第三滑动框的顶端转动连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病理切片扫描多轴移动装置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0013]1、本技术通过第一滑动机构、第二滑动机构、第三滑动机构的配合,可以调节切片承载台的前后左右位置,且可以调节显微镜的上下高度,解决了光学显微镜只具有调节物镜高度的功能,细胞玻片需病理科医生手动调整位置,工作量较大,诊断效率底的问题,实现了本装置使用的高效性。
[0014]2、本技术通过设置防滑垫,在本装置作业时可以有效的防止本装置滑动,提高了本装置操作时的精准度。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正视结构拆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第二滑动机构的立体结构拆分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第一滑动机构的立体结构拆分图;
[0019]图5为本技术第三滑动机构的立体结构拆分图。
[0020]图中:1支撑台、2支撑腿、3防滑垫、4第一滑动机构、401第一滑动框、402第一滑动腔、403第二通孔、404第一滑块、405第一螺纹孔、406第一螺纹杆、407第一转动板、5第二滑动机构、501第二滑动框、502第二滑动腔、503第三通孔、504第二滑块、505第二螺纹孔、506第二螺纹杆、507第二转动板、6切片承载台、7第三滑动机构、701第三滑动框、702第三滑动腔、703第四通孔、704第三滑块、705第三螺纹孔、706第三螺纹杆、707第三转动板、8连接杆、9连接块、10第一通孔、11显微镜。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2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病理切片扫描多轴移动装置,该移动装置用于在病理切片的扫描过程中对本装置进行多轴移动调节切片承载台6和显微镜11的位置,通过第一滑动机构4、第二滑动机构5、第三滑动机构7的配合,可以调节切片承载台6的前后左右位置,且可以调节显微镜11的上下高度,使得该装置的扫描效果更加理想,能够保证病理切片扫描的高效性。
[0023]参见图1~图5,本技术的病理切片扫描多轴移动装置,包括支撑台1、连接杆8,支撑台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组相互对称的支撑腿2,两组支撑腿2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相互对称的防滑垫3,支撑台1的上方设置有第一滑动机构4。
[0024]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防滑垫3的材质优选为硅胶。
[0025]具体的,上述的第一滑动机构4包括第一滑动框401,第一滑动框40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于支撑台1的上表面,第一滑动框401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滑动腔402,第一滑动框401
的右侧面开设有第二通孔403,第一滑动腔402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404,第一滑块404的右侧面开设有第一螺纹孔405。
[0026]此处第二通孔403的孔径与第一螺纹孔405的孔径上下前后对齐,且孔径一致。
[0027]第一螺纹孔405的内侧壁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杆406,第一螺纹杆406的左端转动连接于第一滑动腔402的内侧壁,第一螺纹杆406的右端贯穿第二通孔403,且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板407,第一转动板407的左侧面转动连接于第一滑动框401的右侧面。
[0028]此处第二通孔403的孔径与第一螺纹杆406的直径一致。
[0029]通过控制第一转动板407前后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螺纹杆406前后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滑块404左右移动,同时带动切片承载台6左右移动,实现了本装置左右移动调节切片承载台6位置的目的。
[0030]此外,本技术还在第一滑动机构4的上方设置第二滑动机构5,第二滑动机构5的上方安装有切片承载台6,以使得本装置可前后移动调节切片承载台6的位置。
[0031]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滑动机构5包括第二滑动框501,第二滑动框50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于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病理切片扫描多轴移动装置,包括支撑台(1)、连接杆(8),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组相互对称的支撑腿(2),两组所述支撑腿(2)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相互对称的防滑垫(3),所述支撑台(1)的上方设置有第一滑动机构(4),所述第一滑动机构(4)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滑动机构(5),所述第二滑动机构(5)的上方安装有切片承载台(6),所述支撑台(1)的后方设置有第三滑动机构(7),所述连接杆(8)的前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9),所述连接块(9)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通孔(10),所述第一通孔(10)的内侧壁安装有显微镜(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病理切片扫描多轴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机构(4)包括第一滑动框(401),所述第一滑动框(40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于支撑台(1)的上表面,所述第一滑动框(401)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滑动腔(402),所述第一滑动框(401)的右侧面开设有第二通孔(403),所述第一滑动腔(402)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404),所述第一滑块(404)的右侧面开设有第一螺纹孔(40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病理切片扫描多轴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纹孔(405)的内侧壁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杆(406),所述第一螺纹杆(406)的左端转动连接于第一滑动腔(402)的内侧壁,所述第一螺纹杆(406)的右端贯穿第二通孔(403),且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板(407),所述第一转动板(407)的左侧面转动连接于第一滑动框(401)的右侧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病理切片扫描多轴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动机构(5)包括第二滑动框(501),所述第二滑动框(501)的下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祥玉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心的衣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