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旋转窑集中排潮管道,涉及旋转窑技术领域,包括集潮框架和固定连通在集潮框架上等距离排列的排潮管道,每个所述排潮管道的内部均设置有导流收集机构,且每个排潮管道上均设置有密封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结构合理,它能够当集潮框架移动至多个排潮洞口处时,使每个排潮管道对洞口处的废气烟尘进行抽取,进而废气烟尘通过底框的底部进到顶框的下方,并最终通过开口继续输送,当排潮管道停止运转时,使得排潮管道内堆积的污垢通过开口滑落至底框的内底壁处,且废气烟尘能够在导流框的导流下向底框的内底壁处散去,并在底框内的底部盛放有水,从而更好的将废气烟尘中的颗粒堆积在底框的内底壁处。的颗粒堆积在底框的内底壁处。的颗粒堆积在底框的内底壁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转窑集中排潮管道
[0001]本技术涉及旋转窑
,具体是一种旋转窑集中排潮管道。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各地建筑工程的兴起,各种建材的需求量也在大大增加,砖就是其中常见的一种。砖是以粘土(包括页岩、煤矸石等粉料)为主要原料,经泥料处理、成型、干燥和焙烧而成。旋转窑就是其中常见的烧砖设备。
[0003]然而砖窑在长时间的运转下,使得排潮管道内的废气烟尘逐渐堆积在管道内壁上形成污垢,当设备停机后,管道内壁上的污垢很容易滑落滴落在地面上,并由于管道内部较为狭小,工作人员难以对管道内的污垢进行处理。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旋转窑集中排潮管道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旋转窑集中排潮管道。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旋转窑集中排潮管道,包括集潮框架和固定连通在集潮框架上等距离排列的排潮管道,每个所述排潮管道的内部均设置有导流收集机构,且每个排潮管道上均设置有密封门,每个所述排潮管道的内壁均设置有两组滚轮,且两组滚轮相互对称,所述集潮框架的底面设置有密封机构。
[0008]所述导流收集机构包括设置在排潮管道内的底框和顶框,所述底框和顶框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杆,且底框的底面滑动设置在两组滚轮上,所述顶框的上表面开设有圆周阵列的开口,所述底框和顶框均与排潮管道上的密封门相适配。
[0009]进一步的,密封机构包括底板、充气气囊和软质橡胶,底板固定连接于集潮框架的底面,充气气囊固定连接于底板的底面,软质橡胶固定连接于充气气囊的底面。
[0010]进一步的,集潮框架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导流座。
[0011]进一步的,顶框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导流框,且导流框位于底框上方的中部。
[0012]进一步的,顶框的中部开设有空腔。
[0013]三)有益效果: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旋转窑集中排潮管道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能够当集潮框架移动至多个排潮洞口处时,使每个排潮管道对洞口处的废气烟尘进行抽取,进而废气烟尘通过底框的底部进到顶框的下方,并最终通过开口继续输送,当排潮管道停止运转时,使得排潮管道内堆积的污垢通过开口滑落至底框的内底壁处,且废气烟尘能够在导流框的导流下向底框的内底壁处散去,并在底框内的底部盛放有水,从而更好的将废气烟尘中的颗粒堆积在底框的内底壁处,有效的防止污垢滑落滴落
在地面上,当需要清理底框和顶框时,只需将排潮管道上的密封门打开,直接将底框抽出即可,以便于工作人员对排潮管道内的污垢进行处理。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局部剖视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图1中B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0019]图中:1、集潮框架;2、排潮管道;3、导流座;4、密封机构;41、底板;42、充气气囊;43、软质橡胶;5、导流收集机构;51、底框;52、顶框;53、导流框;54、开口;55、空腔;56、支撑杆;6、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实施例1
[0021]一种旋转窑集中排潮管道,包括集潮框架1和固定连通在集潮框架1上等距离排列的排潮管道2,每个排潮管道2的内部均设置有导流收集机构5,且每个排潮管道2上均设置有密封门,每个排潮管道2的内壁均设置有两组滚轮6,且两组滚轮6相互对称,集潮框架1的底面设置有密封机构4,导流收集机构5包括设置在排潮管道2内的底框51和顶框52,底框51和顶框52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杆56,通过支撑杆56能够使底框51和顶框52固定为一体,以便于后续人员将底框51和顶框52一同取出,且底框51的底面滑动设置在两组滚轮6上,能够方便人员将底框51和顶框52一同推送至排潮管道2内,使得滚轮6不仅对底框51起到了支撑的作用,也对底框51起到了很好的导向效果,并减轻了人员在安放底框51和顶框52的劳动力,顶框52的上表面开设有圆周阵列的开口54,底框51和顶框52均与排潮管道2上的密封门相适配。
[0022]本技术当集潮框架1移动至多个排潮洞口处时,使每个排潮管道2对洞口处的废气烟尘进行抽取,进而废气烟尘通过底框51的底部进到顶框52的下方,并最终通过开口54继续输送,当排潮管道2停止运转时,使得排潮管道2内堆积的污垢通过开口54滑落至底框51的内底壁处,有效的防止污垢滑落滴落在地面上,当需要清理底框51和顶框52时,只需将排潮管道2上的密封门打开,直接将底框51抽出即可,以便于工作人员对排潮管道2内的污垢进行处理。
[0023]实施例2
[0024]一种旋转窑集中排潮管道,包括集潮框架1和固定连通在集潮框架1上等距离排列的排潮管道2,每个排潮管道2的内部均设置有导流收集机构5,且每个排潮管道2上均设置有密封门,每个排潮管道2的内壁均设置有两组滚轮6,且两组滚轮6相互对称,集潮框架1的底面设置有密封机构4,导流收集机构5包括设置在排潮管道2内的底框51和顶框52,底框51和顶框52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杆56,通过支撑杆56能够使底框51和顶框52固定为一体,以便于后续人员将底框51和顶框52一同取出,且底框51的底面滑动设置在两组滚轮6上,能够方便人员将底框51和顶框52一同推送至排潮管道2内,使得滚轮6不仅对底框51起到了支撑的作用,也对底框51起到了很好的导向效果,并减轻了人员在安放底框51和顶框52的劳动力,顶框52的上表面开设有圆周阵列的开口54,底框51和顶框52均与排潮管道2上
的密封门相适配。
[0025]密封机构4包括底板41、充气气囊42和软质橡胶43,底板41固定连接于集潮框架1的底面,充气气囊42固定连接于底板41的底面,软质橡胶43固定连接于充气气囊42的底面,在密封机构4的设置下,能够使集潮框架1与地面更好的贴合,减少漏气,当软质橡胶43逐渐磨损时,能够向充气气囊42内充气,即可使充气气囊42向下挤压软质橡胶43,从而保证了软质橡胶43与地面的接触效果,集潮框架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导流座3,导流座3的设置下,能够将废气烟尘进行导向,方便排潮管道2进行抽取,顶框52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导流框53,且导流框53位于底框51上方的中部,能够更好的将废气烟尘通过导流框53的导流下向底框51的内底壁处散去,并在底框51内的底部盛放有水,从而更好的将废气烟尘中的颗粒堆积在底框51的内底壁处,顶框52的中部开设有空腔55,空腔55的设置下,能够使顶框52质量更轻,以便于人员的取放。
[0026]本技术当集潮框架1移动至多个排潮洞口处时,使每个排潮管道2对洞口处的废气烟尘进行抽取,进而废气烟尘通过底框51的底部进到顶框52的下方,并最终通过开口54继续输送,当排潮管道2停止运转时,使得排潮管道2内堆积的污垢通过开口54滑落至底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窑集中排潮管道,包括集潮框架(1)和固定连通在集潮框架(1)上等距离排列的排潮管道(2),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排潮管道(2)的内部均设置有导流收集机构(5),且每个排潮管道(2)上均设置有密封门,每个所述排潮管道(2)的内壁均设置有两组滚轮(6),且两组滚轮(6)相互对称,所述集潮框架(1)的底面设置有密封机构(4);所述导流收集机构(5)包括设置在排潮管道(2)内的底框(51)和顶框(52),所述底框(51)和顶框(52)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杆(56),且底框(51)的底面滑动设置在两组滚轮(6)上,所述顶框(52)的上表面开设有圆周阵列的开口(54),所述底框(51)和顶框(52)均与排潮管道(2)上的密封门相适配。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虎,张士平,陈彦江,
申请(专利权)人:郑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