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在皮革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7928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在皮革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由克雷伯氏菌、不动杆菌、海源杆菌、罗尔斯通菌、假单胞菌、辅助菌和营养剂组成;所述辅助菌由鞘氨醇单胞菌、短小杆菌、固氮弓菌和甲基杆菌组成;所述营养剂包括玉米浆干粉、豆粕粉、破壁酵母粉、牛肉膏、鱼粉蛋白胨、葡萄糖、硫酸镁、磷酸氢二钾、硫酸锰、氯化钠、吐温80。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较现有技术更加简单便捷、更易于操作、成本更低廉、出水质量更高。出水质量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在皮革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的生物治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在皮革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当今社会,伴随着工业快速发展和人们对水质要求进一步的提高,人类面临的水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引起了大家的重视。工业废水中的大量有机污染物在水体中蔓延,造成水质恶化。而这些有机污染物在水中一般难以降解,最终通过生物积累进入食物链,进而威胁人类健康。
[0003]在生活、消费水平持续提高的当下,社会各界对皮革的需求量均大幅增加。随着皮革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皮革废水的排放量逐步增加。
[0004]在对皮革进行加工期间,即对皮革进行浸水、脱脂和染色加脂操作的过程中,均会产生大量废水。由于皮革所用的原料往往含有大量的油脂及蛋白质,且这些物质均溶于水,致使废水中COD和NH3‑
N的浓度始终居高不下。高含量COD排入水体后,容易导致水体细菌大幅增殖,将消耗大量溶解氧,溶解氧不足会威胁水生动植物的生存,而水生动植物的死亡则进一步降低综合水质;配合COD,氨氮会进一步加剧水体的富营养化,降低水体溶氧,恶化水质,同时可能产生亚硝酸盐,对摄入的人体产生致癌及毒副作用。所以若不及时处理,将导致周围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甚至会给社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对于皮革废水来说如何高效处理皮革生产废水是该产业健康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0005]目前,皮革废水的治理方法有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其中,物理化学法因其能耗大、前期投资高、二次污染问题以及处理效率较低等问题,在皮革废水的实际处理推广中受到限制。而生物法则因其处理成本低、操作简便、无二次污染、治理彻底等优势越来越受到各国研究者的重视。研究结果发现皮革废水的高COD和氨氮对活性污泥法造成较大影响,会因微生物活性、有机负荷冲击等问题造成处理效果不佳的现象。因此可以在水体中添加一定剂量的微生物菌剂,加速水体中污染物降解,增强水体的自净功能。目前,在使用生物菌剂处理污废水时,存在处理周期较长且处理效率不高的问题,可能是由于在制备生物菌剂所选用的菌株对COD降解不敏感或者在菌株发酵过程中条件设置不合适导致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高效、安全性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在应用于皮革废水处理时可降低废水中的COD、氨氮指标,提高皮革废水的处理能力,为我国水环境治理提供有效解决途径。
[0007]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
[0008]本专利技术所要求保护的复合微生物菌剂,由克雷伯氏菌、不动杆菌、海源杆菌、罗尔斯通菌、假单胞菌、辅助菌和营养剂组成;
[0009]所述辅助菌由鞘氨醇单胞菌、短小杆菌、固氮弓菌和甲基杆菌组成;
[0010]所述营养剂包括玉米浆干粉、豆粕粉、破壁酵母粉、牛肉膏、鱼粉蛋白胨、葡萄糖、硫酸镁、磷酸氢二钾、硫酸锰、氯化钠、吐温80。
[0011]进一步地,所述营养剂还可包括将菌体(所述克雷伯氏菌、所述不动杆菌、所述海源杆菌、所述罗尔斯通菌、所述假单胞菌和所述辅助菌)在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培养所得的代谢物。其中,所述发酵培养基中含有玉米浆干粉、豆粕粉、破壁酵母粉、牛肉膏、鱼粉蛋白胨、葡萄糖、硫酸镁、磷酸氢二钾、硫酸锰、氯化钠、吐温80。
[0012]更进一步地,所述营养剂为将菌体(所述克雷伯氏菌、所述不动杆菌、所述海源杆菌、所述罗尔斯通菌、所述假单胞菌和所述辅助菌)在所述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培养后经冷冻干燥后去除所述菌体后的剩余组分。
[0013]在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剂中,所述克雷伯氏菌的重量占比为60.17

78.86%,所述不动杆菌的重量占比为0.41

10.68%,所述海源杆菌的重量占比为0.01

2.59%,所述罗尔斯通菌的重量占比为0.33

0.57%,所述假单胞菌的重量占比为0.10

0.29%,所述辅助菌的重量占比为2.17

11.04%,余量为所述营养剂;在所述辅助菌中,所述鞘氨醇单胞菌的重量占比为40

50%,所述短小杆菌的重量占比为15

25%,所述固氮弓菌的重量占比为15

25%,所述甲基杆菌的重量占比为15

25%,且各菌的重量占比之和为100%。
[0014]在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剂中,各菌和所述营养剂的重量占比为如下6种中任一种:
[0015](a1)对应实施例1:所述克雷伯氏菌的重量占比为78.86%,所述不动杆菌的重量占比为0.41%,所述海源杆菌的重量占比为0.01%,所述罗尔斯通菌的重量占比为0.33%,所述假单胞菌的重量占比为0.12%,所述辅助菌的重量占比为5.27%,所述营养剂的重量占比为15%。所述辅助菌中,所述鞘氨醇单胞菌的重量占比为45%,所述短小杆菌的重量占比为25%,所述固氮弓菌的重量占比为15%,所述甲基杆菌的重量占比为15%。
[0016](a2)对应实施例2:所述克雷伯氏菌的重量占比为70.25%,所述不动杆菌的重量占比为4.95%,所述海源杆菌的重量占比为2.12%,所述罗尔斯通菌的重量占比为0.55%,所述假单胞菌的重量占比为0.11%,所述辅助菌的重量占比为7.02%,所述营养剂的重量占比为15%;所述辅助菌中,所述鞘氨醇单胞菌的重量占比为40%,所述短小杆菌的重量占比为15%,所述固氮弓菌的重量占比为20%,所述甲基杆菌的重量占比为25%。
[0017](a3)对应实施例3:所述克雷伯氏菌的重量占比为61.17%,所述不动杆菌的重量占比为10.68%,所述海源杆菌的重量占比为1.43%,所述罗尔斯通菌的重量占比为0.55%,所述假单胞菌的重量占比为0.13%,所述辅助菌的重量占比为11.04%,所述营养剂的重量占比为15%;所述辅助菌中,所述鞘氨醇单胞菌的重量占比为40%,所述短小杆菌的重量占比为20%,所述固氮弓菌的重量占比为15%,所述甲基杆菌的重量占比为25%。
[0018](a4)对应实施例4:所述克雷伯氏菌的重量占比为75.29%,所述不动杆菌的重量占比为1.05%,所述海源杆菌的重量占比为1.06%,所述罗尔斯通菌的重量占比为0.33%,所述假单胞菌的重量占比为0.10%,所述辅助菌的重量占比为2.17%,所述营养剂的重量占比为20%;所述辅助菌中,所述鞘氨醇单胞菌的重量占比为45%,所述短小杆菌的重量占比为15%,所述固氮弓菌的重量占比为20%,所述甲基杆菌的重量占比为20%。
[0019](a5)对应实施例5:所述克雷伯氏菌的重量占比为70.16%,所述不动杆菌的重量占比为2.68%,所述海源杆菌的重量占比为1.24%,所述罗尔斯通菌的重量占比为0.57%,所述假单胞菌的重量占比为0.16%,所述辅助菌的重量占比为5.19%,所述营养剂的重量
占比为20%;所述辅助菌中,所述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由克雷伯氏菌、不动杆菌、海源杆菌、罗尔斯通菌、假单胞菌、辅助菌和营养剂组成;所述辅助菌由鞘氨醇单胞菌、短小杆菌、固氮弓菌和甲基杆菌组成;所述营养剂包括玉米浆干粉、豆粕粉、破壁酵母粉、牛肉膏、鱼粉蛋白胨、葡萄糖、硫酸镁、磷酸氢二钾、硫酸锰、氯化钠、吐温80;在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剂中,所述克雷伯氏菌的重量占比为61.17

78.86%,所述不动杆菌的重量占比为0.41

10.68%,所述海源杆菌的重量占比为0.01

2.59%,所述罗尔斯通菌的重量占比为0.33

0.57%,所述假单胞菌的重量占比为0.10

0.29%,所述辅助菌的重量占比为2.17

11.04%,余量为所述营养剂;在所述辅助菌中,所述鞘氨醇单胞菌的重量占比为40

50%,所述短小杆菌的重量占比为15

25%,所述固氮弓菌的重量占比为15

25%,所述甲基杆菌的重量占比为15

25%,且各菌的重量占比之和为1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剂中,各菌和所述营养剂的重量占比为如下6种中任一种:(a1)所述克雷伯氏菌的重量占比为78.86%,所述不动杆菌的重量占比为0.41%,所述海源杆菌的重量占比为0.01%,所述罗尔斯通菌的重量占比为0.33%,所述假单胞菌的重量占比为0.12%,所述辅助菌的重量占比为5.27%,所述营养剂的重量占比为15%;(a2)所述克雷伯氏菌的重量占比为70.25%,所述不动杆菌的重量占比为4.95%,所述海源杆菌的重量占比为2.12%,所述罗尔斯通菌的重量占比为0.55%,所述假单胞菌的重量占比为0.11%,所述辅助菌的重量占比为7.02%,所述营养剂的重量占比为15%;(a3)所述克雷伯氏菌的重量占比为61.17%,所述不动杆菌的重量占比为10.68%,所述海源杆菌的重量占比为1.43%,所述罗尔斯通菌的重量占比为0.55%,所述假单胞菌的重量占比为0.13%,所述辅助菌的重量占比为11.04%,所述营养剂的重量占比为15%;(a4)所述克雷伯氏菌的重量占比为75.29%,所述不动杆菌的重量占比为1.05%,所述海源杆菌的重量占比为1.06%,所述罗尔斯通菌的重量占比为0.33%,所述假单胞菌的重量占比为0.10%,所述辅助菌的重量占比为2.17%,所述营养剂的重量占比为20%;(a5)所述克雷伯氏菌的重量占比为70.16%,所述不动杆菌的重量占比为2.68%,所述海源杆菌的重量占比为1.24%,所述罗尔斯通菌的重量占比为0.57%,所述假单胞菌的重量占比为0.16%,所述辅助菌的重量占比为5.19%,所述营养剂的重量占比为20%;(a6)所述克雷伯氏菌的重量占比为61.98%,所述不动杆菌的重量占比为5.61%,所述海源杆菌的重量占比为2.59%,所述罗尔斯通菌的重量占比为0.36%,所述假单胞菌的重量占比为0.29%,所述辅助菌的重量占比为9.17%,所述营养剂的重量占比为20%。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剂是通过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备得到的:(A1)将克雷伯氏菌、不动杆菌、海源杆菌、罗尔斯通菌、假单胞菌和辅助菌分别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培养24

48h,得到各菌的种子液;所述辅助菌为将鞘氨醇单胞菌、短小杆菌、固氮弓菌和甲基杆菌按照相同cfu数混合而成的混合菌;(A2)将(A1)得到的各菌的所述种子液分别按照1

10%的体积比接种到同一份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培养24

48h,培养至总活菌数为1
×
109CFU/mL至9
×
109CFU/mL;
(A3)将(A2)培养后的菌液进行冷冻干燥后制得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剂;所述发酵培养基的溶剂为水,溶质及浓度如下:3.5

4.5g/L玉米浆干粉,1.5

2.5g/L豆粕粉,2.5

3.5g/L破壁酵母粉,2.5

3.5g/L牛肉膏,1.5

2.5g/L鱼粉蛋白胨,4.5

5.5g/L葡萄糖,0.05

0.15g/L硫酸镁,0.05

0.1g/L磷酸氢二钾,0.01

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聪马金凤侯雅男任南琪王爱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