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组和电池单体的端盖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7638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模组和电池单体的端盖组件,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池单体、将多个电池单体彼此电连接的多个汇流件以及将多个汇流件固定于多个电池单体的多个固定件,电池单体包括:端盖,端盖具有沿自身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外侧面和内侧面,外侧面朝向电池单体的外部,内侧面朝向电池单体的内部;极柱,极柱包括从外侧面突出的突出部;以及第一安装孔,从突出部的远离端盖的表面向电池单体的内部延伸,第一安装孔的孔壁设有第一固定结构,固定件具有第二固定结构,第二固定结构与第一固定结构协作,将汇流件固定于极柱。本申请的电池模组能够提高汇流件与电极的连接可靠性。模组能够提高汇流件与电极的连接可靠性。模组能够提高汇流件与电极的连接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模组和电池单体的端盖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和电池单体的端盖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在电池模组中,通过汇流件连接多个极柱以将电池接入电路中。在现有技术中,通过铝巴焊接连接极柱与汇流件,而铝巴的焊接效果不稳定,易出现焊接不牢固或焊接损坏极柱的风险。在电池的长期使用中,导致汇流件与极柱的连接不稳定,影响电池的电流输出。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端盖组件,所述电池模组能够提高汇流件与电极的连接可靠性。
[0004]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电池单体的端盖组件。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池单体、将所述多个电池单体彼此电连接的多个汇流件以及将所述多个汇流件固定于所述多个电池单体的多个固定件,
[0006]所述电池单体包括:端盖,所述端盖具有沿自身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外侧面和内侧面,所述外侧面朝向所述电池单体的外部,所述内侧面朝向所述电池单体的内部;
[0007]极柱,所述极柱包括从所述外侧面突出的突出部;以及
[0008]第一安装孔,从所述突出部的远离所述端盖的表面向所述电池单体的内部延伸,
[0009]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孔壁设有第一固定结构,
[0010]所述固定件具有第二固定结构,所述第二固定结构与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协作,将所述汇流件固定于所述极柱。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池模组,通过第一固定结构和第二固定结构的配合,使固定件在极柱的第一安装孔内可靠连接,从而汇流件能够通过固定件与极柱可靠连接,以保证汇流件与极柱之间的电流导通稳定性。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结构是内螺纹,所述第二固定结构是外螺纹。由此,第一固定结构和第二固定结构螺纹连接,两者的连接较为可靠,且能够提升极柱的抗扭矩能力。
[0013]进一步地,所述外螺纹的至少部分段为渐变段,由所述外侧面到所述内侧面的方向上所述渐变段的直径逐渐增加。由此,能够使固定件能够被锁止在第一安装孔内,固定件不易从第一安装孔脱出,进一步提高两者的连接稳固性。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孔为通孔,包括邻近所述电池单体的外部的第一孔段、邻近所述电池单体的内部的第二孔段,所述第一固定结构设于所述第一孔段,所述第一孔段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孔段的内径。由此,能够避免固定件伸入电池单体内部,同时提高电池单体的散热效果。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孔段与所述第一孔段同轴设置,能够提高对固定件在第一孔
段内壁处产生的内应力的释放效果。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孔段的内径小于等于所述第一孔段的内径的1/3,所述第二孔段的长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一孔段的长度的1/5。在这样的结构下,第二孔段对第一孔段的结构强度影响较小,且第一孔段处的内应力能够较好的得到释放。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端盖上设有沿自身厚度方向贯穿的第二安装孔,所述极柱穿设在所述第二安装孔内。由此,第二安装孔在其轴向上的长度较长,能够对极柱形成较好的固定,且极柱的突出部伸出第二安装孔,保证汇流件能够通过固定件在突出部实现与极柱可靠连接。
[0018]进一步地,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设于所述端盖和所述极柱之间。由此,密封件能够提高第二安装孔处的密封性,同时,减少或避免极柱与第二安装孔内壁之间产生硬磨擦,进一步延长极柱的使用寿命。
[0019]具体地,所述密封件包括:第一密封套和第二密封套,所述第一密封套、所述第二密封套均外套在所述极柱上,所述第一密封套和所述第二密封套相邻近的一端均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孔内,所述第一密封套和所述第二密封套相远离的一端均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孔外,所述第一密封套和第二密封套的外周面的彼此邻近的部分共同限定出凹槽;其中,
[0020]当所述凹槽的开口沿所述极柱的径向向外时,所述端盖上环绕所述凹槽的部分插入所述凹槽;
[0021]当所述凹槽的开口沿所述极柱的径向向内时,所述凹槽朝向所述端盖凸出,所述端盖上环绕所述凹槽的部分容纳所述凹槽。
[0022]由此,使极柱膨胀产生的挤压力能够被更好的分散,同时凹槽均能够定位极柱在第二安装孔内的设置位置,提高极柱在第二安装孔内的设置稳固性。
[00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极柱的外周面上设有沿轴向间隔分布的第一挡部和第二挡部,所述第一密封套和所述第二密封套相邻近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挡部和所述第二挡部之间。由此,能够保证极柱、密封件和第二安装孔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减少或避免极柱在第二安装孔内产生位置偏移,保证密封件的密封效果。
[0024]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单体的端盖组件,所述电池单体用于构成电池模组,所述端盖组件包括:端盖,所述端盖具有沿自身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极柱,所述极柱包括从所述第一表面突出的突出部;以及安装孔,从所述突出部的远离所述端盖的表面沿从所述第一表面朝向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延伸,所述安装孔的孔壁设有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用于将所述电池模组的汇流件固定于所述极柱。
[0025]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单体的端盖组件,通过固定结构将汇流件连接至极柱上,使汇流件与极柱的连接较为可靠,提高汇流件与极柱之间的电流导通稳定性。
[0026]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7]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8]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电池模组的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图1中A处所示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0]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电池模组的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4为图3中B处所示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2]附图标记:
[0033]固定件10、第二固定结构101、
[0034]端盖11、第二安装孔111、
[0035]外侧面S1、内侧面S2、
[0036]极柱12、
[0037]突出部121、
[0038]第一安装孔122、第一孔段122a、第二孔段122b、
[0039]第一固定结构123、
[0040]第一挡部124、第二挡部125、
[0041]密封件13、第一密封套131、第二密封套132。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43]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厚度”、“上”、“底”、“内”、“外”、“轴向”、“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电池单体、将所述多个电池单体彼此电连接的多个汇流件以及将所述多个汇流件固定于所述多个电池单体的多个固定件(10),所述电池单体包括:端盖(11),所述端盖(11)具有沿自身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外侧面(S1)和内侧面(S2),所述外侧面(S1)朝向所述电池单体的外部,所述内侧面(S2)朝向所述电池单体的内部;极柱(12),所述极柱(12)包括从所述外侧面(S1)突出的突出部(121);以及第一安装孔(122),从所述突出部(121)的远离所述端盖(11)的表面向所述电池单体的内部延伸,所述第一安装孔(122)的孔壁设有第一固定结构(123),所述固定件(10)具有第二固定结构(101),所述第二固定结构(101)与所述第一固定结构(123)协作,将所述汇流件固定于所述极柱(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结构(123)是内螺纹,所述第二固定结构(101)是外螺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螺纹的至少部分段为渐变段,由所述外侧面(S1)到所述内侧面(S2)的方向上所述渐变段的直径逐渐增加。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122)为通孔,包括邻近所述电池单体的外部的第一孔段(122)、邻近所述电池单体的内部的第二孔段(122),所述第一固定结构(123)设于所述第一孔段(122),所述第一孔段(122)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孔段(122)的内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孔段(122)与所述第一孔段(122)同轴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孔段(122)的内径小于等于所述第一孔段(122)的内径的1/3,所述第二孔段(122)的长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一孔段(122)的长度的1/5。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11)上设有沿自身厚度方向贯穿的第二安装孔(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阳明熊永锋徐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