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电路锡化生产工艺中降低COD排放量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07405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51
一种集成电路锡化生产工艺中降低COD排放量的方法,属于集成电路废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如下步骤:将浸泡于母槽内的引线框架取出,并竖直设置位于母槽的上方进行滴液;滴液后,将引线框架浸泡于盛装有纯水的纯水槽内,使附着在引线框架上的除溢胶溶液溶于纯水中;纯水浸泡后,将引线框架从纯水槽内取出,依次浸泡于盛装有清洗水的多个清洗槽内进行水洗;在纯水槽内,当除溢胶溶液溶于纯水后形成的工作液的浓度达到饱和时,将其回收补加至母槽除溢胶溶液内,并通过加热将纯水挥发。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增加纯水溶解工序,使附着在引线框架上的除溢胶溶液溶解于纯水中,降低后续清洗水水洗时除溢胶溶液的浓度,从而降低COD排放量。从而降低COD排放量。从而降低COD排放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电路锡化生产工艺中降低COD排放量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集成电路废水处理
,具体是涉及一种集成电路锡化生产工艺中降低COD排放量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引线框架环氧封装后会有溢胶残留在引线脚和散热片上,需要在后续的纯锡电镀之前去除干净。除溢胶方法目前主要是化学溶液浸泡法、电解法和机械法。机械法因采用的喷射介质会损伤基材现在已很少采用。电解法因电解电压或电流过高会损伤芯片造成分层,并且对某些严重的溢胶也无法去除而受到很大局限。化学溶液浸泡法通过化学作用使溢胶溶解或软化松动,再结合后续的高压水刀喷淋,可以干净彻底的除去溢胶,该法可以适用几乎各种型号封装后的引线框架,是目前该行业除溢胶的主流方法。
[0003]目前,化学溶液浸泡法中,常采用除溢胶溶液去除溢胶,一般为:将多个引线框架依次堆叠并装载于清洗架中,将装载有引线框架的清洗架浸泡于浸泡机的母槽中进行除溢胶处理,母槽内盛装有除溢胶溶液,浸泡后,依次浸泡于浸泡机的多个清洗槽进行水清洗,以去除附着在引线框架表面、及相邻两个引线框架堆叠间隙内的除溢胶溶液。
[0004]由于除溢胶溶液(如SYD

711溶液)中含有大量的COD,一般为100万mg/L,导致引线框架水清洗后形成的废水中COD含量较高,一般为1500mg/L,远超于COD排放量的标准(一般为200mg/L)。若要降低废水中COD的含量,则需要增加引线框架水清洗的次数,这样会增加清洗水的使用量,增加废水的排放量,造成水资源浪费,增加企业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集成电路锡化生产工艺中降低COD排放量的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集成电路锡化生产工艺中降低COD排放量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步骤S1,将浸泡于母槽内的引线框架取出,并竖直设置位于母槽的上方进行滴液,使附着在引线框架上的除溢胶溶液滴回至母槽内;
[0008]步骤S2,滴液后,将引线框架浸泡于盛装有纯水的纯水槽内,使附着在引线框架上的除溢胶溶液溶于纯水中;
[0009]步骤S3,纯水浸泡后,将引线框架从纯水槽内取出,依次浸泡于盛装有清洗水的多个清洗槽内进行水洗;
[0010]步骤S4,在纯水槽内,当除溢胶溶液溶于纯水后形成的工作液的浓度达到饱和时,将其回收补加至母槽除溢胶溶液内,并通过加热将纯水挥发。
[0011]作为优选,多个所述引线框架依次竖直设置并装载于清洗架中。
[0012]作为优选,在步骤S3中,清洗槽设置有4个,引线框架水清洗后形成废水。
[0013]作为优选,在步骤S4中,加热温度为110
±
5℃。
[0014]作为优选,在步骤2中,所述纯水槽的底部安装有安装台,所述安装台的下表面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穿过安装台后连接有偏心轮,偏心轮的两侧在所述安装台上对称设有滑动块,所述偏心轮可分别抵接接触两侧的滑动块的一侧,并驱动滑动块朝滑动块的另一侧移动,所述滑动块的另一侧安装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端部安装有移动块,所述导向杆上套设有导向套和第一弹簧,且第一弹簧位于滑动块和导向套之间,所述移动块的内侧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端部穿过纯水槽槽壁后连接有推板;所述纯水槽的顶部安装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通过铰接座铰接有吊臂,所述支撑台上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通过第二弹簧连接吊臂的一端,所述吊臂的一端铰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端部铰接其中一个所述移动块的顶端,所述吊臂的另一端设有吊钩。
[0015]作为优选,所述吊臂上设有卷扬机,所述卷扬机上的钢丝绳与吊钩相连。
[0016]作为优选,所述吊臂的另一端套设有调节套,所述调节套上安装有滑轮,所述钢丝绳穿过滑轮后连接吊钩。
[0017]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引线框架浸泡除溢胶溶液后增加纯水溶解工序,使附着在引线框架上的除溢胶溶液溶解于纯水中,降低后续清洗水水洗时除溢胶溶液的浓度,从而降低COD排放量,同时,除溢胶溶液溶于纯水后形成的工作液的浓度达到饱和时,可补加至母槽中使用,并通过加热将纯水挥发,留下溶于纯水的除溢胶溶液。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纯水槽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专利技术安装台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专利技术清洗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纯水槽;2、安装台;3、驱动电机;4、偏心轮;5、滑动块;6、导向杆;7、移动块;8、第一弹簧;9、导向套;10、支撑杆;11、推板;12、支撑台;13、铰接座;14、吊臂;15、连杆;16、吊钩;17、卷扬机;18、调节套;19、螺栓;20、滑轮;21、清洗架;22、顶板;23、底板;24、左侧板;25、右侧板;26、固定杆;27、引线框架;28、插槽;29、第二弹簧;30、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0023]实施例:一种集成电路锡化生产工艺中降低COD排放量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4]步骤S1,将引线框架27浸泡于盛装有除溢胶溶液的母槽内,除溢胶溶液为SYD

711溶液,浸泡后,将引线框架27从母槽内取出,并竖直设置位于母槽的上方进行滴液,滴液时间为90S,使附着在引线框架27上的除溢胶溶液滴回至母槽内;
[0025]步骤S2,滴液后,将引线框架27浸泡于盛装有纯水的纯水槽1内,使附着在引线框架27上的除溢胶溶液溶于纯水中,纯水为溶剂,除溢胶溶液为溶质;
[0026]步骤S3,纯水浸泡后,将引线框架27从纯水槽1内取出,然后依次浸泡于盛装有清洗水的多个清洗槽内进行水洗,清洗水可采用自来水;
[0027]步骤S4,在纯水槽1内,当除溢胶溶液溶于纯水后形成的工作液的浓度达到饱和时,将其回收补加至母槽除溢胶溶液内,并通过加热将纯水挥发。
[0028]在步骤S1中,多个引线框架27依次竖直设置并装载于清洗架21中,浸泡时,将装载
有引线框架27的清洗架21浸泡于母槽内。滴液时,通过将引线框架27竖直设置,以便于附着在引线框架27上的除溢胶溶液因重力作用向下滴液,滴回至母槽内。
[0029]滴液时间可根据引线框架27上除溢胶溶液的附着情况、及引线框架27的装载量进行调整设置,以便于附着在引线框架27表面的除溢胶溶液尽可能滴回母槽内,一方面可以将除溢胶溶液滴回利用,另一方面通过减少附着在引线框架27上的除溢胶溶液量来减少单次溶于纯水中的除溢胶溶液量,提高纯水的使用率,从而减少清洗水中除溢胶溶液浓度。
[0030]在步骤S4中,当除溢胶溶液溶于纯水后形成的工作液的浓度达到饱和时,可采用分批次补加至母槽中,控制每批次的补加量,避免补加过多导致稀释除溢胶溶液,影响引线框架27除溢胶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电路锡化生产工艺中降低COD排放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将浸泡于母槽内的引线框架(27)取出,并竖直设置位于母槽的上方进行滴液,使附着在引线框架(27)上的除溢胶溶液滴回至母槽内;步骤S2,滴液后,将引线框架(27)浸泡于盛装有纯水的纯水槽(1)内,使附着在引线框架(27)上的除溢胶溶液溶于纯水中;步骤S3,纯水浸泡后,将引线框架(27)从纯水槽(1)内取出,依次浸泡于盛装有清洗水的多个清洗槽内进行水洗;步骤S4,在纯水槽(1)内,当除溢胶溶液溶于纯水后形成的工作液的浓度达到饱和时,将其回收补加至母槽除溢胶溶液内,并通过加热将纯水挥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集成电路锡化生产工艺中降低COD排放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引线框架(27)依次竖直设置并装载于清洗架(21)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集成电路锡化生产工艺中降低COD排放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清洗槽设置有4个,引线框架(27)水清洗后形成废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集成电路锡化生产工艺中降低COD排放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加热温度为110
±
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集成电路锡化生产工艺中降低COD排放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所述纯水槽(1)的底部安装有安装台(2),所述安装台(2)的下表面安装有驱动电机(3),所述驱动电机(3)的输出端穿过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迅驹娄秋军史绪敏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华越芯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