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房屋建筑施工墙板支撑装置,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凹槽,每个所述凹槽的内侧壁均固定镶嵌有第一轴承,其中一个所述凹槽的内部设有滑板,所述滑板的右侧面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壁螺纹连接有螺纹杆,通过设有螺纹杆和螺纹孔,可以利用螺纹杆和螺纹孔的螺纹连接,使滑板进行移动,进而控制壳体进行移动,使顶板能够对墙板进行支撑,并且通过设有螺纹控制杆和螺纹环的配合,可以使螺纹环通过控制板和滑块的配合,控制安装板向上移动,使支撑柱推动顶板移动,对顶板的高度进行调整,解决了在对墙板进行支撑的过程中难以对墙板顶部进行支撑,以至于墙板顶部容易出现倾斜。倾斜。倾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房屋建筑施工墙板支撑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是一种房屋建筑施工墙板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是各类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也可以说是把设计图纸上的各种线条,在指定的地点,变成实物的过程,它包括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屋面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等。
[0003]公告号为CN21781255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施工墙板搭建支撑装置,包括底板,底板的上表面内部开设有放置槽,底板的下表面内部转动连接有行走轮,底板的上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的内部插接有传动轴,传动轴的外部套接有加固板,且加固板与放置槽相互配合,底板的内部对称滑动连接有加固机构;本技术是通过设置的加固机构解决存在的设备支撑时易晃动的问题,定位吸盘与地面紧密的吸附,故而达到提高设备与地面之间稳定性的效果,使导向滑板对移动滑板进行精准定位,故而既能达到对移动滑板位置调节固定的效果,又能达到提高设备稳定性的效果,有助于提高设备对墙板的支撑稳定性,但上述专利中通过加固结构可以对墙板进行支撑,但是由于放置槽的高度为设定高度,导致在对墙板进行支撑的过程中难以对墙板顶部进行支撑,以至于墙板顶部容易出现倾斜,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房屋建筑施工墙板支撑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房屋建筑施工墙板支撑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房屋建筑施工墙板支撑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凹槽,每个所述凹槽的内侧壁均固定镶嵌有第一轴承,其中一个所述凹槽的内部设有滑板,所述滑板的右侧面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壁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和壳体的底面均固定镶嵌有第二轴承,两个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共同固定连接有螺纹控制杆,所述螺纹控制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环,所述螺纹环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控制板,所述壳体的左侧面开设有两个滑槽,每个所述滑槽的内壁均滑动连接有滑块,每个所述滑块的右侧面均与控制板的左侧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滑块的左侧面共同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上表面固定镶嵌有两个支撑柱,两个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共同固定连接有顶板。
[0007]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螺纹控制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位于螺纹环的上方。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顶板的左侧设有保护垫,所述保护垫的右
侧面与顶板的左侧面固定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板的上方设有两个把手,每个所述把手的底面与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板的上方设有配重块,所述配重块的底面与底板的上表面相接触。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壳体的左侧设有挡板,每个所述支撑柱的底端均与挡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12]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板的下方设有两组插钉,每个所述插钉的上表面均与底板的底面固定连接。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该房屋建筑施工墙板支撑装置,通过设有螺纹杆和螺纹孔,可以利用螺纹杆和螺纹孔的螺纹连接,使滑板进行移动,进而控制壳体进行移动,使顶板能够对墙板进行支撑,并且通过设有螺纹控制杆和螺纹环的配合,可以使螺纹环通过控制板和滑块的配合,控制安装板向上移动,使支撑柱推动顶板移动,对顶板的高度进行调整,从而解决了在对墙板进行支撑的过程中难以对墙板顶部进行支撑,以至于墙板顶部容易出现倾斜。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一种房屋建筑施工墙板支撑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一种房屋建筑施工墙板支撑装置底板正视图的剖视图;
[0017]图3为一种房屋建筑施工墙板支撑装置图2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8]图4为一种房屋建筑施工墙板支撑装置支撑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底板;2、滑板;3、壳体;4、保护垫;5、顶板;6、螺纹控制杆;7、第二轴承;8、把手;9、配重块;10、凹槽;11、第一轴承;12、控制板;13、滑槽;14、支撑柱;15、限位环;16、插钉;17、滑块;18、螺纹环;19、安装板;20、螺纹孔;21、螺纹杆;22、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2]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房屋建筑施工墙板支撑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凹槽10,每个凹槽10的内侧壁均固定镶嵌有第一轴承11,其中一个凹槽10的内部设有滑板2,滑板2的右侧面开设有螺纹孔20,螺纹孔20的内壁螺纹连接有螺纹杆21,螺纹杆21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轴承11的内圈固定连接,滑板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壳体3,壳体3的上表面和壳体3的底面均固定镶嵌有第二轴承7,两个第二轴承7的内圈共同固定连接有螺纹控制杆6,螺纹控制杆6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环18,螺纹环18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控制板12,壳体3的左侧面开设有两个滑槽13,每个滑槽13的内壁均滑动连接有滑块17,每个滑块17的右侧面均与控制板12的左侧面固定连接,两个滑块17的左侧面共同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9,安装板19的上表面固定镶嵌有两个支撑柱14,两个支撑柱14的顶端共同固定连接有顶板5。
[0023]螺纹控制杆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环15,限位环15位于螺纹环18的上方,通过设有限位环15可以对螺纹控制杆6进行定位,防止滑块17与滑槽13发生碰撞,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房屋建筑施工墙板支撑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凹槽(10),每个所述凹槽(10)的内侧壁均固定镶嵌有第一轴承(11),其中一个所述凹槽(10)的内部设有滑板(2),所述滑板(2)的右侧面开设有螺纹孔(20),所述螺纹孔(20)的内壁螺纹连接有螺纹杆(21),所述螺纹杆(21)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轴承(11)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滑板(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壳体(3),所述壳体(3)的上表面和壳体(3)的底面均固定镶嵌有第二轴承(7),两个所述第二轴承(7)的内圈共同固定连接有螺纹控制杆(6),所述螺纹控制杆(6)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环(18),所述螺纹环(18)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控制板(12),所述壳体(3)的左侧面开设有两个滑槽(13),每个所述滑槽(13)的内壁均滑动连接有滑块(17),每个所述滑块(17)的右侧面均与控制板(12)的左侧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滑块(17)的左侧面共同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9),所述安装板(19)的上表面固定镶嵌有两个支撑柱(14),两个所述支撑柱(14)的顶端共同固定连接有顶板(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清法,阮厚凌,巩延军,郑友猛,刘超,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滕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