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旋流平台化燃气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07109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旋流平台化燃气系统,包括:炉座、分气座、燃气喷嘴;分气座安装于炉座的上方;炉座设置有内环混气腔和内环引射管;内环引射管的出气端与内环混气腔连通,燃气喷嘴对齐内环引射管的进气端设置;内环混气腔呈环形螺旋结构设置,且沿燃气流动前送的方向,内环混气腔的截面大小逐渐减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内环混气腔的环形螺旋结构,在有限的燃烧器炉座布置空间内,对内环燃气进行旋转加速及压缩,有效提高内环燃气的混合比,无需局限在加大或加长引射管的设计框架,大幅提高了燃烧器内环燃气的燃烧效率。燃烧器内环燃气的燃烧效率。燃烧器内环燃气的燃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功能旋流平台化燃气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燃气灶具
,特别涉及多功能旋流平台化燃气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燃烧器作为燃气灶的主要燃烧元件,燃烧效率一直是厂家设计和研究的重点。现有燃气系统的燃烧器,一般是通过延长引射管内燃气送气通道路径,来提高燃料与空气混合比的效果,以提高燃烧效率,该种燃烧器结构,对燃烧效率的提高有限。现在常用三环火燃烧器,一般是设置三个并列的引射管分别对应三环火的供气腔进行供气,受限于燃烧器的整体尺寸,每个引射管的管径相较于两环火燃烧器较小,导致燃烧效率难以得到保障,整体燃烧效率也一直难以得到进一步的突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多功能旋流平台化燃气系统。
[0004]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旋流平台化燃气系统,包括:炉座、分气座、燃气喷嘴;
[0005]所述分气座安装于炉座的上方;所述炉座设置有内环混气腔和内环引射管;所述内环引射管的出气端与内环混气腔连通,所述燃气喷嘴对齐内环引射管的进气端设置;
[0006]所述内环混气腔呈环形螺旋结构设置,且沿燃气流动前送的方向,所述内环混气腔的截面大小逐渐减小。
[0007]可选的,所述炉座包括炉头基座和炉头底盖;所述炉头底盖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炉头基座的下方;所述内环引射管和内环混气腔,由所述炉头基座和炉头底盖围设形成。
[0008]可选的,所述炉头底盖设置有内环混气底面;所述内环混气底面设置于所述内环混气腔的底部;所述内环混气底面呈环形螺旋状朝所述内环混气腔的上方倾斜延伸。
[0009]可选的,所述炉座还设置有内环二次混合腔;所述内环二次混合腔位于所述内环混气腔的上方;所述内环二次混合腔呈环形腔室结构,沿竖向延伸;所述内环二次混合腔上方沿水平径向的截面大小,小于下方沿水平径向的截面大小。
[0010]可选的,所述内环二次混合腔包括相互连通的上层二次混合腔和下层二次混合腔;所述上层二次混合腔靠近所述分气座设置,所述下层二次混合腔靠近内环混气腔设置;所述下层二次混合腔沿水平径向的截面大小大于所述上层二次混合腔沿水平径向的截面大小。
[0011]可选的,所述下层二次混合腔的底部设置有下层二次混合底面;所述下层二次混合底面呈环形螺旋状朝上方倾斜延伸。
[0012]可选的,所述炉座的中部设置有上下贯通的中心通道;所述内环混气腔环绕所述中心通道设置。
[0013]可选的,所述炉座的还设置有两组外环混气腔和外环引射管;所述外环混气腔呈
环形螺旋结构设置于所述内环混气腔的外侧;两组外环混气腔和外环引射管呈中心对称布置与所述炉座的外缘。
[0014]可选的,所述炉座的上方放置有水盘;所述水盘抵接于所述炉座和分气座之间。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内环混气腔呈环形螺旋结构设置,燃气从内环引射管送入内环混气腔后,燃气可在内环混气腔内形成旋转气流逐渐螺旋旋转上升并朝分气座供气,旋转气流可使燃气在内环混气腔内经过充分的流动混合,加强燃料和空气的混合效果;且内环混气腔的截面大小逐渐减小,燃气在朝前旋转流动时会逐渐压缩和加速流动,从而有效提高燃料和空气的混合比,提高燃烧器的燃烧热值和燃烧效率。本技术,内环混气腔的环形螺旋结构,在有限的燃烧器炉座布置空间内,对内环燃气进行旋转加速及压缩,有效提高内环燃气的混合比,无需局限在加大或加长引射管的设计框架,大幅提高了燃烧器内环燃气的燃烧效率。
[0016]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和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做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7]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8]图1为本技术其中一实施方式多功能旋流平台化燃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中旋流平台化燃气系统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图1中旋流平台化燃气系统的剖视图;
[0021]图4为图1中旋流平台化燃气系统的轴测剖视图;
[0022]图5为图1中旋流平台化燃气系统搭配分气座及水盘使用后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图5中旋流平台化燃气系统另一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本技术旋流平台化燃气系统搭配大气式燃烧器结构应用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8为本技术旋流平台化燃气系统搭配红外线燃烧器结构应用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9为本技术旋流平台化燃气系统搭配多头燃烧器结构应用的结构示意图。
[0027]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28]10、炉座;11、炉头基座;12、炉头底盖;20、分气座;21、燃气喷嘴;30、内环混气腔;31、内环混气底面;40、内环引射管;50、内环二次混合腔;51、上层二次混合腔;52、下层二次混合腔;521、下层二次混合底面;60、中心通道;70、外环混气腔;80、外环引射管;90、水盘。
具体实施方式
[0029]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003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
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00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2]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还可以是一体成型;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3]实施例
[0034]参照图1至图9,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多功能旋流平台化燃气系统,包括:炉座10、分气座20、燃气喷嘴21;
[0035]分气座20安装于炉座10的上方;炉座10设置有内环混气腔30和内环引射管40;内环引射管40的出气端与内环混气腔30连通,燃气喷嘴21对齐内环引射管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旋流平台化燃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炉座(10)、分气座(20)、燃气喷嘴(21);所述分气座(20)安装于炉座(10)的上方;所述炉座(10)设置有内环混气腔(30)和内环引射管(40);所述内环引射管(40)的出气端与内环混气腔(30)连通,所述燃气喷嘴(21)对齐内环引射管(40)的进气端设置;所述内环混气腔(30)呈环形螺旋结构设置,且沿燃气流动前送的方向,所述内环混气腔(30)的截面大小逐渐减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旋流平台化燃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座(10)包括炉头基座(11)和炉头底盖(12);所述炉头底盖(12)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炉头基座(11)的下方;所述内环引射管(40)和内环混气腔(30),由所述炉头基座(11)和炉头底盖(12)围设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旋流平台化燃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头底盖(12)设置有内环混气底面(31);所述内环混气底面(31)设置于所述内环混气腔(30)的底部;所述内环混气底面(31)呈环形螺旋状朝所述内环混气腔(30)的上方倾斜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多功能旋流平台化燃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座(10)还设置有内环二次混合腔(50);所述内环二次混合腔(50)位于所述内环混气腔(30)的上方;所述内环二次混合腔(50)呈环形腔室结构,沿竖向延伸;所述内环二次混合腔(50)上方沿水平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正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重尚美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